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中的困境及建议
——基于对“轻院素养”的调查

2019-07-02 03:17李郑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系部学分素质

李郑丽,杜 平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019年1月教育部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院、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到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目前,通过查阅文献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和实施适合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但是还未形成一种较为心服首肯的模式。轻院素养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为学院)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一种培养模式。本文旨在调查轻院素养的实施现状,探索在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并对其困境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一、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现状分析

轻院素养从2013年逐渐开始分段实施,到2018年轻院素养的整体建设初见成效。现分别对弹性学分制、劳作教育实践课程、校园育人活动三个部分的实施现状分析如下:

(一)弹性学分制度提高了学生培养兴趣爱好的积极性

2016年,学生处和教务处重新修订了学分制管理办法,除基础必修课程与专业课程外,学生公共选修课必须修满8个学分,创新创业必须修满4个学分,素质学分必须修满4个学分,这16个学分为轻院素养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制度。而弹性的学分制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培养兴趣爱好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1.学生可以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共选修课程,在校2年期间修满8个学分(每门课1个学分),要求必须至少4门校修课程,4门网络公选课程。从附表1可以看出:第一,2015-2017这三年中,选择工科类课程人数比例是最高的。原因之一为理工科类的高职院校,教师开设理工科类的选修课门次较高以及学生对工科类的课程兴趣较为浓厚。第二,教育类课程包含范围较广,大多数与通识教育课程类似,因此选择此类课程学习相对较多。第三,文学类、语言类和娱乐类的选修课人数起伏较大,不太稳定。2017-2018学年选择此类课程较多,一方面学院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对其课程的兴趣提高。第四,对计算机应用方面感兴趣的学生人数相对比较稳定。

2.素质学分制度的实施为学院和二级系部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素质学分主要是从思想道德、行为养成、实践创新、人文科学、身心健康、职业素养六个方面来进行设置。学生修满素质学分的形式主要为:院团委和系部举办的体育、艺术和文化等活动,参加各类科研论坛讲座、创新创业讲座或自主创业、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等。素质学分制度实施以前,学生对于学院或者系部组织和开展的所有活动大部分持视若无睹的态度。一方面会影响学院活动的整体参与率不高,另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达不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因此,素质学分制度的实施不仅高效地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3.创新创业学分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另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大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同创业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在校期间,学生可以选择参加院级以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参加创新创业类的比赛、讲座、培训和选修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修满4个学分。例如。2017年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汇总:经济管理系4项、信息系3项、轻化工系3项、机电系3项、人文社科系3项、艺术系1项、建工系1项。学院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金点子”创新创业大赛,首先经过系部初选。其次参加学院培训。然后进行学院决赛,整个过程中展示了每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最后,学院会根据比赛结果选出优秀的“金点子”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引导成为创新创业孵化项目。

综上所述,弹性学分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思维辨别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劳作教育》课程培养了学生劳动意识和行为养成

根据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只有通过劳动才可以将文化的精神结构与劳动者的精神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学院德育课程是从精神方面启发学生的思想,而要将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劳作教育。要提升思想和道德境界,就必须要通过劳动活动。一方面,面对大一学生开设的《劳作教育》公共必修课程,从之前两个课时的劳动课程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劳动周,以班级为教学单位,分别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学生在劳作教育理论课程中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实践课程中养成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行为,让学生有意识地遵守自律管理制度,提升学生行为养成。

另一方面,学院在每周一晚上开展“公寓开放日”活动,学生组织的自律委员会对宿舍的卫生情况进行查询并通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从2013年实施以来,公寓宿舍卫生状况良好,个别卫生较差的宿舍每周进行通报批评和整改。

学院的劳作教育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行为养成。

(三)校园育人活动提升了学生组织和策划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进入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只有通过校园育人文化活动,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建构主义着重强调学习必须紧密联系具体情境,学生在其中开展自主操作活动,知识才有意义,经验能力才能有效迁移。以活动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真实的活动任务,符合活动性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能在实践中学习和增长知识经验。

学院“一系一品”是结合系部专业,凸显轻院特色的“专业质量文化特色”项目,即围绕“微笑经管”“质量建工””数说信息”“多彩艺术””出彩机电”“健康轻工”“最美人文”七个系通过项目载体化建设,明确“一系一品”的建设内涵、目标,形成轻院素养中的一大特色。例如:“最美人文”一共有十美内涵建设,系部年初会做出关于十美建设活动的规划,围绕十美开展系列活动,而每项活动策划、有序开展、结束总结等整个过程都是系部学生会承办,教师仅是扮演指挥棒的角色。斯坦豪斯认为,通过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教育成功的程度即其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在整个系列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低地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

二、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中的困境

尽管轻院素养的各项任务都是在稳步前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轻院素养也不例外。通过教务处的课程数据统计,基于对轻院学生的访谈调查,结合素质学分的主要执行者团委的研究,以下是轻院素养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一)选修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附表1统计了学院2015-2017年公共选修课程(校选)六个学期的选课人数,分别为2015级、2016级、2017级的学生。

每个学期选修课程都是不确定的,根据学院教师申报的选修课程、时间以及意向开课的人数来制定选修课程的人数。结合对学生的访谈,问到你们选修课程一般多长时间可以修满?学生的回答比较让人惊讶:这个要看运气,看网速,抢得快;两个学期就能够修完,抢不快两年都不一定能够修满。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学生也想早点把自己的学分修满,但是客观因素阻碍了他们的进程。教师相对主观,没有根据学生总人数详细制定选修课的开课人数比例,因而造成了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因为学院教师开设选修课程比例较低。按照学院的规定:每个专职教师一个星期上12节专业课,行政坐班人员可以上8节课,但是很多行政坐班人员由于行政事务的繁忙,都不愿意开设选修课程,因此只有部门专职教师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必然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素质学分的各个模块分值难以平衡

从2016年9月开始,学生进校后,每个人都有一本《学生素养记录手册》,里面会记载着学生参加相关活动的时间、具体内容、评定的学分及主办部门的签章。根据轻院素养的分类,记录手册主要分为六大类: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实践创新教育、人文科学教育、身心健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根据2016级学生的学生素养记录手册的统计来看:(1)大部分学生的分值都集中在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板块,其他板块较少。(2)学生是无意识地、忙目地参加各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尤其是让一些认为容易完成的活动就多参加几次,难度较高的活动任务就少去。这样的情况会很难推进难度较大、时间较长的活动。学院和二级系部层面很难规划出一年的时间内需要做的具体活动供学生选择,因为学院团委要在做常规活动的同时还要接受上级临时下发的活动,这个必然会造成素质学分的各个模块分值难以平衡。

(三)院系二级活动的开展与教学契合度不高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发展建设的指导要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真正能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方式大部分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形式。在实施院系二级教学与管理模式中,虽然学院举行的活动特别丰富多彩,但是院系二级开展的系列活动与教学结合度不高,随之带来一种困境:学生部分精力都消耗在其他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的活动中,花费在专业学习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同时,系部会举办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品牌文化活动,但是由于学院与系部缺乏全年的规划统筹,常常会在时间上有冲突,导致学生选举活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现象出现,教学与活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三、对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施建议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中的问题和困境,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施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建议:

(一)优化选修课程体系

选修课程的设置意义在于学科知识的延展,是学生培养个性化发展的载体,是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规划的前期铺垫。根据前面选修课程的现状和困境分析得知,可以从几个方面优化:第一,虽然选修课类型比较完备,但是具体各个类别在数量上应该形成一个体系,每种类别之间要相互平衡。实施选修课的主体教务处可以根据全年学生数量和教师的专业统筹规划全年开设的选修课类别及各类别的数量,尽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学生选修课的需求。

第二,选修课程体系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教体艺函〔2018〕5号)文件中指出: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对选修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非艺术类学生开设关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相关课程,每门课程设置36个学时,2个学分。另外,娱乐类选修课程可以充分调查学生的兴趣来进行开设,以保证课程与时俱进。

(二)素质学分管理方式信息化

素质学分的分值分布和认证是一个较为繁琐的事务,每次大型活动都是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单纯依靠教师或者学生的管理会消耗很大一部门精力,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误差。因此,以信息化提升素质学分的管理效率势在必行。

第一,很多高职院校正在探索性地实施信息化素质学分认证,抛开纸质素质学分本的使用。例如,盗梦空间APP是一款专门对学生第二课堂和素质学分认证的软件,但是又会遇到一个新的困境:由于学生现在手机需要下载的软件太多,导致学生呼吁“大学生手机到底要装多少APP?”学院可以借鉴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思维来简化学分认证的流程。例如,在原来已经使用的软件或者系统里增加新的程序,使学生的手机能够减轻负担。

第二,充分发挥素质学分制度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作用。素质学分的分类是根据轻院素养的六大模块来进行逐一分类,但是作为素质学分实施的主体团委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时把整个学期将要组织的活动通过APP载体告知学生,让他们对想参与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学生心里总是担心学分修不满,前期拼命参加活动,后期活动没有人参加的现象。学生通过APP客户端进行报名参加,真实地记录参与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分值,弥补了纸质版的素养记录手册遗失后难以证明的现象。

(三)提高校园活动与教学专业的契合度

2019年1月,教育部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职应届毕业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在短期内要想获得求职企业的认可只能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证明自身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关研究显示:71.5%的调查对象认为,职业资格认证可以有效提高专业知识。

在举办校园活动之前,可以充分结合专业教学中的课程,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举办活动。尤其是在系部二级层面,充分结合系部的专业特色,以学生感兴趣的职业资格证为导向,开展校园专业系列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为学生的职业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学习方式。

附表1 2015-2017学年选修课程类别及人数统计表

猜你喜欢
系部学分素质
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理路探究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述如何将党建工作与系部建设有机结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学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