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时荣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确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学生之所想,讲学生之所缺,解学生之所惑,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尊重主体,落实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不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失的.
【案例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
问题:①x+2y=1;②x-1=1;③2x-3=12;④1x+1=3.请大家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生:②④⑤
师:我发现你没有选①,为什么呢?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生:因为①中有两个未知数.一元一次方程只能有1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师:不错,标准很清晰,有和他答案不同的同学吗?
生:我选的是②⑤,没有选④.因为这个方程中含有了1x,而1x不是整式,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
师:你的发现很了不起,你能不能说说你的选择标准呢?
生:首先是一个整式方程,其次只能有1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只能是1次.
师:很好,你的标准又多了一条.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
评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让学生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在学生不断否定、质疑的过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标准逐步清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得到真正地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判断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不断深入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二、面对错误,善待错误
有位哲人说:“错误本身是苦涩的,但发掘出‘错误的价值,却是甘甜的.”如果我们能够善待学生的错误,并因势利导,生成为教学资源,对于实现“情感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就受益匪浅了.
【案例2】“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
师:在前面,我们对三角形的有关线段有了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角,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有3个内角,你知道这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生:18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用量角器量一下就知道了.
师:那大家动手量一量,看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
师:刚才,大家通过测量的办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进行验证.
生:把三個内角折拼成平角,在拼凑时,角与角之间还有缝隙,并不能说明拼成的就一定是平角.
师:你这个想法很好,就刚才我们用量角器量出的,它一定准确吗?那我们有其他方法能证明吗?
分小组讨论,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办法,并派代表到黑板上板书证明过程.
很快,各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各有自己独特的解法:
在众多解法中,出现以下解法:
如图1.过点A作AD⊥BC于D.
∴∠ADB=∠ADC=90°.
∴∠ABD+∠BAD =90°,∠ACD+∠CAD =90°.
∴∠ABD+∠BAD +∠ACD+∠CAD =180°.
很显然,这一证明办法陷入了循环论证的死胡同了.当即有学生就指出,你都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你怎么可以说明∠ABD+∠BAD =90°,∠ACD+∠CAD =90°?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都认识到这一方法不可行,老师因势利导:“这位同学方法还不成熟,我们能否顺着他的思路,找到另一种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
很快,有学生就有了新的想法,如图2所示,分别过B、C两点作垂线.
评析:这些教学处理,有两个好处.一是完善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基本证明方法:(1)将三角形的三角形个内角转化到一个平角里;(2)三角形个内角转化到一对同旁内角里.二是保护了学生“脆弱”的心灵,让学生继续喜欢“讨厌”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