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丽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0)
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患者不仅要忍受躯体的病痛,还需耗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往返于医院治疗。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绝望、愤怒等负面情绪,不仅可引发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社会交往问题[1],更可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其认为护士在患者疾病的不同过程中扮演教育者、帮助者、领导者、咨询者等多种不同角色,护士通过认识期、确认期、开拓期和解决期逐步解决患者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并由护患双方共同协作,从而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2]。本文将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周岁;(2)每周透析2~3次,每次3~6h;(3)排除患有恶性肿瘤者,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者;(4)无精神病病史,可正常沟通交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实施以 PePlau 人际关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采用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1965)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焦虑自评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总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抑郁自评量表含20个条目,分为4级评分,总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即护患关系的起始阶段。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减少患者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恐惧,向其介绍中心的设施环境、治疗特色、医护人员及规章制度等。通过查阅患者病历和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使其了解自己目前的护理需求。要求其遵守血透期间饮食、作息、自我护理等相关要求。
此阶段护理人员应以自身良好的技术操作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获取患者的信任,患者肯定了之前的评估,从而信任和认可护士的工作态度的技术水平。护士在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肯定后,可根据其基本的具体情况,了解其对疾病的看法和希望,与其共同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与其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树立一个明确且合理的目标,并对自身健康负责。
此为护患关系的稳定期,护士多扮演咨询者、帮助者的角色。患者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对血液透析的依赖、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改变、社会交往的缺失以及自我实现的无望,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面心理,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并表示理解。建立患友微信群,为血透患者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以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介绍相关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患者走出负面情绪。
此时期患者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事实,并能配合良好。患者可独立面对疾病,解决问题。护理人员充当咨询者、教育者的角色,当患者向护士征求意见时应尽力给予帮助。如患者决定选择如肾脏移植等其他治疗方式,护士应给予祝福和信心。如患者死亡,护士应尊重并安慰其家属。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需终生接受治疗,疾病带来的痛苦,对机器的依赖,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改变,使得患者长期处于压抑和悲观的心态中,对他人的帮助和关心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将护患关系分为认识期、确认期、开拓期和解决期,护士根据护患关系的进展以决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并帮助患者逐渐从完全依赖医护人员转变为相对独立,最终独立面对自身健康问题。本文将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