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读书、独自思考。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应当有目的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并有效整合提升阅读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有效整合
在一份关于“低年级孩子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班级里43名学生,在看课外书和玩游戏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孩子选择了后者;有27位孩子在阅读一本书时,竟然是“翻到哪里,看哪里”;有30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看书不超过30分钟;还有25位家长反映,不知道购买什么样的书给孩子……这些数据表明,孩子缺乏课外阅读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谈不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读书、独自思考。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点亮智慧。可以说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從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其实,在很多时候,老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榜样,因此,我们要以入神入情的阅读为学生们作出表率。例如在每天的早读课上,我也会手捧书本,沉浸其中,语气表情都会随着文章的情节而发生变化,读到得意处,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老师的这种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从而产生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老师爱阅读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垂范。
2.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有人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我喜欢在学习了一篇课文之后及时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一些文学作品。如学习完《草船借箭》一课后,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延伸意犹未尽,于是就推荐了《三国演义 》这部历史名著,而在上《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课时,我特意带来了自己的《城南旧事》,当孩子们对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的充满好奇与想往的时候,我适时地拿出它,那一刻学生读书的欲望被我推到了极致,都不由自主地举起手说:“老师,借给我吧!”在读了之后,我鼓励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做一些摘录、写一些后感。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阅读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也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会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孩子们有选择地完成。例如:写一篇读后感、做一份手抄报、完成一篇仿写等。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例如我们刚接触到文言文时,很多学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下也阅读了不少古文,有一个孩子在一次习作中就写了一篇题为《数学与生活》的文言文,文中这样写道“吾尝闻一故事,甚有趣。一人花五年读理工博士,终成大业,为一工程师。一日,其卡车入一裂缝,忙计算,设方案。久之无法,因车胎卡入缝,强拉恐坏,其无能为力。忽,一小童笑曰:“放其气,乃可。”工程师哑口无言。 见者,不禁问,为何科学制其思维?吾不解,科学与生活,孰重孰轻?”这篇文章虽不成熟,却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1.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我讲完故事,就马上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老师可以利用“故事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让学生个性化阅读。于永正老师曾说过:“书是读懂的”。只要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惊人的,而且阅读的个性化也就体现出来了。学生们有的喜欢背诵儿歌,有的喜欢讲故事,有的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加工自编……对学生的这些阅读方法,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并在班级评比中加“星”以示奖励。
3.及时指导朗读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朗读。”朗读不仅是语言的表述,更是情感的表达。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也展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于是,每天我会利用早读和午读时间,带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诵读朗诵,让那朗朗读书声飘至窗外。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要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让他们通过读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感情完全融入文章当中,心境随着文章跌宕起伏;让他们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来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4.保證学生的阅读时间。本学年我一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们每周二、周四下午利用课前十五分钟,进行美文诵读。抓住课前三分钟,进行诵读展示。班级的幸福书吧,一直为学生开放。这样,既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三、有效整合提升阅读的质量
这里所说有效整合的阅读,是指将书面语言阅读与其他如图像、声音、画面等手段结合起来;将静态的文本阅读与动态的视频、影视欣赏结合起来;将静心阅读与引导孩子选书、看书、读书、引导孩子发问、讨论、思考结合起来,帮助孩子将书和个人的体验串联起来,让孩子全方位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在班上我举行了“读书卡”创意设计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评选故事大王,限时“看图写话活动,手抄报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进一步意识到阅读不但要会看,还要会想、会说、会问。长此以往,这种整合式的阅读方式便渗透在孩子每一次的阅读中,提高了阅读质量,也使他们的阅读习惯更优化,更有层次。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我还将不断思索,不断努力。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促使学生品读有味人生,让学生在阅读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春香.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课堂教法实践,2016(15)
[2]蔡霖.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堂经纬总第804期,2015(05)
作者简介:
王勤,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