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燕 蒋 越 屈 平 周海燕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睑腺炎乃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如麦粒,所以又称为针眼[1]。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发于青年人,患处初期呈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典型表现,中后期以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表现,疼痛程度常与水肿程度呈正比[2]。西医治疗早期主要为局部使用抗生素眼药、局部热敷,中后期脓肿形成,手术切开引流[3]。笔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眼科外治法治疗睑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脾胃热毒证,胞睑红肿、疼痛,可触及硬结,或见硬结变软,或欲成脓,或伴白睛肿胀、耳前肿核,舌红,苔黄,脉数[4]。西医诊断依据[5]:初期为胞睑痒痛,局部微肿,按之有小硬结,形如麦粒,压痛。中后期为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逐渐酿脓,顶部出现脓头,脓溃则症情随之缓解;严重者,胞睑漫肿,耳前肿核,伴畏寒发热;发于外眦部者,可伴白睛水肿。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6~40岁;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提交医院伦理委员审查并获批准,所有患者本人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口服抗生素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依从性差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重庆市中医院眼科门诊的脾胃热毒证睑腺炎患者111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61例;年龄14岁~50岁,平均年龄(27.00±1.50)岁;早期50例,中后期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31例;早期24例,中后期31 例;年龄 14~49 岁,平均(28.50±2.00)岁。 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30例;初期26例,中晚期30例;年龄16~50 岁,平均(26.50±1.00)岁。 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左氧氟沙星眼液(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5 m∶15 mg,产品批号61006214)。滴患眼,每日4次,疗程5 d;妥布霉素眼膏(Masnou,Barcelona,西班牙;3.5 g/支,批号6HCHIA)滴患眼,每日2次,疗程5 d;局部用蒸汽加热的无菌纱布热敷病灶20 min,每日2次,疗程5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眼科外治法处理:中药雾化、穴位放血。1)中药雾化。药物制备及治疗方法:取金银花 10 g,连翘 10 g,夏枯草 20 g,天花粉10 g,皂角刺10 g。由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完成无菌制备过程,制成院内制剂,成品分装入50 mL无菌密闭容器中。取50 mL药液置于鱼跃402AI型超声雾化器(西安康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喷雾,患眼熏治20 min,距离眼睛15 cm左右,每日1~2次,疗程5 d。2)穴位放血。(1)耳尖放血。睑腺炎初期者,取耳郭最高点耳尖处,用头皮针垂直刺入穴位0.3~0.5寸,手法宜轻、浅、快,挤出少量血液,一般3~7滴,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止血后涂上少量抗生素药膏,嘱患者24 h内针刺处勿沾生水。治疗第1日取患眼侧耳尖穴,第2日取患眼对侧耳尖穴,共2次。(2)大椎穴点刺拔罐。睑腺炎中晚期者,除治疗第1、2日行耳尖放血以外。第3日行大椎穴点刺拔罐,取大椎穴皮肤常规消毒,用无菌三棱针快速刺入,迅速出针,用2号无菌玻璃罐闪火拔之,可以看见罐内流出暗红色血液,以皮肤呈瘀血状为度,出血量3~5 mL 为宜。
1.4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眼科学》中睑腺炎的疗效判定标准[6]。 治愈:红、肿、热、痛症状消失,结膜无水肿、充血,无压痛,恢复如常。好转:红、肿缩小,热、痛症状减轻,压痛减轻,仍有轻度不适。无效:所有症状无减轻或加重,化脓,溃破或需切开排脓,甚至病情加重引发眼睑蜂窝织炎,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运用Lad疼痛评估量表,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法评定睑腺炎患者疼痛情况比较。0:无痛。1~3: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4~6: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重度疼痛(严重睡眠受影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早期睑腺炎患者红肿消退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中后期睑腺炎患者红肿消退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n)
2.1 两组治疗后红肿消退情况比较 见表1~表3。观察组早期、中后期睑腺炎患者红肿消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情况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睑腺炎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在治疗上以缓解症状,促进炎症消散为原则,患者经局部抗生素眼药、局部热敷处理,部分可治愈或缓解。
睑腺炎,俗称针眼,又名偷针,偷针病名来源于《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书中记载“人有眼内眦头忽结成皮包,三五日间便生浓汁,世呼为偷针”。后世中医总结睑腺炎病因病机,认为[7]本病多因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或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发为疖肿;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壅阻于胞睑而生肿痛。近年来笔者临床接诊的睑腺炎患者中以脾胃热毒证最为多见,故选取脾胃热毒证为观察对象。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而致胞睑红肿明显,疼痛渐重,局部酿脓,或见白睛肿胀,耳前肿核,舌红,苔黄,脉数[8]。
中医治疗睑腺炎的基本原则是:未成脓者,祛风清热,消肿散结,促其消散;若已成脓者,则宜泻火解毒,溃坚排脓,促其早愈[9]。治疗宜清热散结,泻火解毒。
中药雾化是根据患者辨证,辨证处方,将药物配制成溶液,通过超声雾化机产生雾气使药物变成微细的雾粒,大量的雾粒渗透到眼部,经瞬目,极易被眼表吸收,达到炎症介质吸收的目的[10]。针对脾胃热毒证,取金银花 10 g,夏枯草 15 g,天花粉 15 g,皂角刺 15 g。其中金银花清热解毒[11],夏枯草泻火解毒[12],散结消肿,天花粉消肿排脓[13],皂角刺消肿溃坚[14],共奏清热散结之功。中药雾化直接通过局部的渗透吸收,使药力集中直达病灶;疗效独特、舒适度可。放血疗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该书云“刺络者,刺小络之脉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血实者宜决之”。放血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热证疾患的治疗。《证治准绳·杂病》指出“祝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现代亦有医者使用耳尖放血治疗睑腺炎[15-16]。
笔者将耳尖放血、大椎刺络放血2种方式相结合治疗睑腺炎。睑腺炎初期热邪尚轻,病邪尚浅,使用耳尖放血以清热泻火、清热散瘀、消肿散结。针眼中后期,气血凝滞、热毒壅阻,宜取患者使用大椎放血,以泻诸阳之邪热,疏通闭塞,排毒消肿。此操作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一是局部抗生素眼药、局部热敷联合中医外治处理如中药雾化、穴位放血等,疗效显著,可使疗程明显缩短,病灶吸收迅速,症状消退快。二是有效避免患者手术治疗,无创伤,无痛苦,增进舒适度,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三是外治法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四是适宜人群广,包括孕妇及小儿均可使用。五是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便宜实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