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 翟钰佳
【摘 要】童声合唱以其清晰的线条、和谐的音色走进听众的内心,儿童通透的音色、清澈的眼神融化听众的心灵。从小培养孩子的合唱意识和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组建合唱团队、选择合唱曲目、提高合唱技能以及建立合唱意识四个方面谈谈对童声合唱训练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童声合唱;训练;思考
中圖分类号:J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247-01
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更需要合唱团员的勤奋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体会合唱的奥妙!
一、组建合唱团队
选拔团员,可以从音准、音色上考虑,清唱一首歌曲听辨音准,无不良发声习惯(如挤、提、卡、压),音色是否易于融合。也应考察孩子对乐曲节奏的律动性的感受度。特别要注意吸收那些学过器乐和舞蹈的孩子参加合唱团,并把学弦乐的孩子编在低声部。
学校合唱队要面临升学毕业的变动,条件允许最好建立年级合唱队,这样较好保证合唱队员水平的稳定性。如果年级较少,要注意年级团员不会因为高年级的毕业而造成合唱团主力的流失,也不会因为低年级的加入力量薄弱。
二、选择合唱曲目
合唱团可分成三个梯队:预备中级高级
预备相当于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主要训练团员的音准、节奏、科学发声、音程、和声练习。培养多声部的耳朵灵敏性,训练声音的融合度,编写的练声曲要精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音准和音色上。歌曲的选择上也要简单,先培养歌唱的兴趣,潜移默化中进行合唱的渗透。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支声式、音程式、变换节奏式、呼应式、固定音型、短小的二声部、轮唱等形式。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教材来创编,选择合适的曲目编写合唱。既可以用于课堂,又可以成为合唱团的初级教材,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效率。
中级相当于三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合唱曲,比如欧美、日本,拥有和声进行的曲目,这些歌曲旋律简单,但和声进行优美、丰满,对于规范和统一团员的演唱有很大帮助。还有谷建芬编写的古诗词20首,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孩子们乐于也易于学唱和表演。
四、五年级属于高级阶段,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建议选择一些新曲目,艺术价值高的。一方面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另一方面有一定难度的曲目要精心排练并保留,作品的耳目一新也会提高艺术价值。比如《月亮月光光》《大鱼》《野玫瑰》《letitbe》……选曲的途径可以通过:现有童声合唱、教材观看童声合唱赛事、购买曲谱、微信关注童声合唱公众号或者创作等等。了解全国童声合唱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合唱团成员的演唱水平选择作品,注重作品的艺术性。指挥对所选定的作品应有强烈的艺术处理欲望和设想,应在演唱形式、速度、力度、音色、情感方面有一定对比性,能够展现出作品的戏剧性,尤其要充分表现出合唱曲的高潮段落。不要单纯追求作品的高、大、难,使合唱队员演唱起来十分吃力。
三、提高合唱技能
声乐技能是合唱的根基,小学生的声乐基础为零,所以教师不仅要担当指挥,又要担任声乐启蒙教学。教授学生横膈膜呼吸法歌唱,着重训练自然通畅的科学发声。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训练:
(一)歌唱呼吸的训练
气息是歌唱的源动力,可以从最基础的锻炼横膈膜发声开始。要让合唱团员每天坚持练10分钟以上,不管合唱队什么水平,在排练之前,都要练习、持之以恒。练习的目的是,加强横膈膜的弹性和控制力,避免气息浅,声音虚,缺乏穿透力。
(二)口腔兴奋状态的练习
口腔是歌唱器官中唯一可以调节的,也是最不稳定的部位,保持口腔的通道感和稳定性,有助于气息的运用和塑造坚实圆润的声音。在训练中,可让学生多练半打哈欠打开喉咙、放松下巴,长期形成良好的口腔状态,有助于音色的通透明亮。
(三)体悟头腔共鸣的练习
首先从哼鸣练起,刚唱哼鸣时,要让孩子记着这个声音通畅,眉心震动的头腔的感觉,也可以起个形象的名字,如“勤劳的小蜜蜂”,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坚持这个练习,会让孩子在演唱中获得很好的头腔共鸣的意识,声音才会进入正确的轨道,拥有良好的声线。
其次,我们知道歌唱离不开五个元音“ouaei”,按照发声的难易度我们在训练时可先练前三个依次进行,编一些简单的单声部和多声部练声曲,把精力集中在发声训练上。
(四)作品的排练
首先要求学生分段、分声部、分组慢慢磨合。排练作品时,应尽量减少从头至尾的反复练唱,应把一定难度的乐段或作品的高潮部分、精彩乐句、衔接部分,难点重点练唱,然后再前后连起来,这样既降低了疲劳,又调动了合唱队员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四、建立合唱意识
声音和谐统一是合唱艺术的灵魂。追求音准、节奏、音量、音色、和声的高度统一。演唱时,既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又要展现出混声中有亮心。在气息的支持下,让歌声具有穿透力和漂流感。
建立在科学发声概念上的合唱,音量无须担心。通过人数来扩充音量是不科学的,过多的人增大了和谐统一的难度。因此要建立合唱的意识,一是“唱”,通过科学训练,使音色通透明亮。二是“听”,通过气息控制,倾听声音达到和谐统一,可以用“叠罗汉”的方式,将声部依次融合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