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娴 曹林凤
摘 要:绘本阅读与写话有机融合,可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充实写话内容,读写互动。教师可通过画写、仿写、续编、补白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关键词:绘本;写话;训练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国际上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低中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因为绘本一般都由简练的文字和优美的图画呈现故事,孩子在阅读中既能享受审美的情趣、阅读的快乐,还能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读完一本书,体验成功的喜悦。仔细分析绘本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绘本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绘本也是低年级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最好范本。
一、 欲写先画——画写
作家秦牧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画的创作和文的写作本来就是共通的。而绘本是文学与绘画最完美的融合,如果能够借鉴绘本的表现形式,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开始写话,那么不仅能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使他们口头和书面语言发展。画画写写,相得益彰。例如,绘本《失落的一角》文字简单,图画更简单,这样的绘本非常适合孩子模仿创作,在大满圆寻找失落一角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也碰到惊喜,阅读中教师引导孩子想象它会有哪些奇遇,用图画表现出来。孩子非常乐意也非常高兴,不一会儿就可以完成一个作品,有的孩子在圆的周围画上一朵小花,那是一段新奇的经历,有的孩子在圆的前面画一道坑,那是它碰到难题了,如果下面是波浪线那么肯定是它在过海了……还可以引导孩子在画面上写出几个关键的词语,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
二、 鲜活运用——仿写
汪潮教授在《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一文中指出,由读到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读,有现成的文章;写,却是从无到有,靠自己组织文章。怎样简化复杂的过程,降低难度,使初学者易学乐学呢?仿写无疑是最基本的方式了。绘本的语言往往非常簡练,但是却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是孩子们仿写的好材料。如绘本《我爸爸》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语言也比较浅显,当读完第三遍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写话练习:也为你爸爸画张像,并写上一句话。要求:按照“我爸爸像一样。我爸爸像也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起到桥梁作用的“也”字。同时提取句式“……像……一样……也像……一样……”,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在这个片断中,我充分挖掘了绘本中的语言规律,科学地渗透了写话训练点。教学由扶到放,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降低了写话难度,使学生乐于提笔。
三、 灵动创作——续写
许多绘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故事的结尾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故事当中也有很多让人浮想联翩的悬念,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教师在教学完绘本《鸭子骑车记》这个故事后,引导孩子接着往下写故事。鸭子又会去做什么挑战自己呢?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再用文字记录下来。学生写了《鸭子开拖拉机》:
鸭子刚开拖拉机,有点手忙脚乱。他经过母牛身边,冲母牛招了招手。“你好,母牛!”鸭子说。“哞——”母牛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鸭子开拖拉机,出什么风头。”
鸭子把拖拉机开得飞快。他经过绵羊身边。“你好,绵羊!”鸭子说。“咩——”绵羊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鸭子,你得小心驾驶。”
鸭子稳稳地开着拖拉机。他经过狗身边。“你好,狗!”鸭子说。“汪!”狗应了一声,心里想:“我什么时候也去开一下拖拉机。”
鸭子开累了,回家去睡觉,刚闭上眼,就听到外面“突突突”地响起来。他出去一看,母牛,绵羊和狗都在开拖拉机。农场里真热闹啊!好多孩子还给配上了图画,创作了绘本日记……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创作的小天使。
四、 丰盈文本——补白
如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情节很简单,讲述了夏天一个炎热的午后,4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千方百计地想把西瓜搬回家,甚至叫来小伙伴一起帮忙,可西瓜依然纹丝不动,这时一只蚂蚁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例如其中有一幅描绘了众多蚂蚁们玩西瓜滑梯的画面,但书中只有7个字:“蚂蚁的西瓜滑梯。”这样的文字表达远远满足不了儿童的阅读期待,这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在文本“留白”处,让他们停一停,写一写,丰富画面中描述的有趣情景。如有的学生就这样写道:“西瓜滑梯终于做好喽!你瞧,小蚂蚁们一窝蜂似的涌过来。他们有的头朝下身体伸得直直的往下滑;有的蜷缩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往下滑;还有的翻着跟头往下滑……最有趣的是有3只蚂蚁坐着‘树叶划艇,从高处冲下来,呀,太快了,眼看就要撞到前面的小蚂蚁了!那只小蚂蚁吓得撒开腿就跑。哦,简直太惊险刺激了!”这样的写话训练因为有了故事情节作依托,又有具体的图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他们有话可写,又能写得趣味盎然。
许多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画面的设置上,都留有一定的空间,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召唤着我们去想象,去创造。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善于抓住绘本的空白处、争议之处,或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
阅读是一生的事,阅读绘本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只要我们在阅读中善于思考、敢于行动,低年级孩子就可以开开心心地踏歌而行,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耕耘好写话这片田地。
参考文献:
[1]林美琴.绘本有什么了不起[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2]王林,余治莹.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3]张祖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
刘秀娴,曹林凤,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