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镜根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南 信阳 464000)
拔牙是口腔科常见外科手术,一般在门诊操作,加之口腔是一个复杂的有菌环境,术后容易出现肿胀、出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故拔牙术开展期间,需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1]。相关文献报道称,拔牙术后患者感染率约为0.9%~3.2%,因拔牙病例数量较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2]。如何预防拔牙后感染,一直是口腔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奥硝唑与头孢羟氨苄均是拔牙术后主要感染预防用药,二者联合使用的预防效果确切,但药物使用时机一直备受争议,且相关研究较少。为找到一个更为有效安全的拔牙术后感染预防方案,本研究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40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拔牙术后用药、拔牙术前术后均用药,分析两种用药方案的感染预防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指导临床。
在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口腔科接受拔牙术治疗者2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0.21±14.57)岁。治疗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41.02±14.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禁忌,无过敏史;②年龄13~80岁;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全身性疾病者;③合并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④有拔牙禁忌者。
1.3.1 拔牙使用75%乙醇消毒患者口腔,根据患者病情,对相应的牙位实施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在麻醉生效后分离牙龈、上牙挺,后将患牙拔除,将牙槽窝清理干净后,复位牙龈与牙槽骨,止血后使用碘伏棉签消毒牙龈与牙槽骨,并叮嘱患者咬紧无菌棉球实施压迫止血,并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
1.3.1 对照组感染预防方案拔牙术后给予患者0.5 g奥硝唑分散片(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460,规格:0.25 g/片)与1.5 g头孢羟氨苄分散片(陕西恒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109,规格:0.25 g/片)口服,bid,连续使用3~5 d。
1.3.2 治疗组感染预防方案拔牙术前12 h给予患者0.5 g奥硝唑分散片与1.5 g头孢羟氨苄分散片口服,拔牙术后给予患者0.5 g奥硝唑分散片与1.5 g头孢羟氨苄分散片口服,bid,连续使用3~5 d。
①术后感染:分别于术后第3 d、第7 d、第14 d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牙龈红肿、口腔溃疡等情况,若出现则判定为感染,并叮嘱患者来院处理。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术后第1 d、术后第3 d,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经3 0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严格按照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要求与步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包括白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③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嗜睡、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组发生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为0.83%;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为6.67%。治疗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P=0.017)。
术后第1 d、术后第3 d,治疗组IL-2、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各时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比较
表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拔牙是口腔科常用治疗技术,在拔牙过程中会对口腔局部组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增加术后感染、出血、疼痛、肿胀等的发生风险,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脉搏波动、体温升高等情况[3]。拔牙手术实施期间为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治疗极为必要。
分析拔牙的感染因素可知,患牙部位炎症、拔牙术后牙槽内创口、术后牙碎片等异物清理不完整均是引发感染的原因,因此在拔牙前应检查患者口腔状况及身体状况,把握拔牙指征,避免在有局部感染的情况下拔牙,必要时可实施刮治术,将创口异物或炎性肉芽组织清除;除此之外,为尽可能降低拔牙后感染风险,不仅是拔牙术后需感染预防,还应在术前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4]。
血清IL-2、IL-6、TNF-α均是常见炎症因子,且均为促炎因子。IL-2是促进T细胞增殖主要细胞因子,能刺激TNF-α等促炎因子的产生,加重全身炎症反应;IL-6是多功能细胞因子,是临床公认的致炎因子;TNF-α直接参与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故给予拔牙患者合理药物治疗,以维持其血清IL-2、IL-6、TNF-α表达的平衡对抑制拔牙术后炎症的发展与结局极为关键[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IL-2、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拔牙术前、术后用药更利于感染预防,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影响用药安全性。究其原因,奥硝唑分子结构中的硝基,在无氧的情况下还原为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与细胞成分相互作用,抑制细菌繁殖,导致细菌死亡。奥硝唑的杀菌作用远高于传统替硝唑,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备受认可[6-7]。头孢羟氨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高效、毒性低、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少等特点,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杀灭之效;此外,药物在口服后可被机体完全吸收,不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用于多种感染类疾病的防治效果确切[8]。
综上所述,拔牙术前、术后给予患者奥硝唑联合头孢羟氨苄预防感染,利于降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