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到“放”: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尝试

2019-06-26 19:15周平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意图方程

周平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逻辑性强,又极具抽象性,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笔者在农村中学从教二十几年,深感要教好数学这门课,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如在学习了平行的判定后,学生将“内错角”写成了“内挫角”,将“同旁内角”写成了“同傍内角”……这说明学生既不读文字,又不思考问题,显而易见,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影响数学科目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更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扶就是教师要先示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不但要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进而提出理解、记忆要求的方法,同时还要用一些符号做出标记。而且需要再加工,对教材中内容进行整合,选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体会编者要传达的意图,从而构建学生最基础的数学阅读方法。

减少课堂中“讲”的时间,给学生更多阅读与思考的时间。这就是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阅读、自学的时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反复、持久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例外。可我们的老师往往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就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些,所以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极有可能是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其实,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學都能够解决问题,老师讲反而更耽误时间。

例如,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是完全允许的。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先设计好阅读思考提纲:如①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②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底数,指数,幂。③有几种读法?④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这一节的内容也就比较清楚了。

在从扶到放的过程中,还需要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设计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思考。有了学生的阅读才有灵气思考。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时,就要注重学生对书中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描述的理解与思考。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首先是让学生对多个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然后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辨析概念,我将问题具体化,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书中三个表达式是代数式还是方程?为什么?(提问的意图在于强化概念中的“在一个方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方程中有个必要的符号“=”)

问题2:这三个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几?(提问意图在于理解概念中的“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学生在课堂上又阅读又思考,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平江县栗山学区管理办公室)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意图方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不打自招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不打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