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情境教学在高中英语翻译练习中的应用

2019-06-24 10:49徐心波
世界家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徐心波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出:掌握几千个常用单词,是形成英语语言素养的基础(任文一,2018)。词汇是语句的基石。掌握丰富的英文词汇,才能写出准确的语句和成形的语篇。为了让学生高效而愉悦地记住单词,本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浅析以课堂翻译为主导练习的情景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翻译练习;情境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考学生的掌握词汇量至少应达到 3500 个(李林芳,2018)。而通常的词汇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主导的词汇用法讲解与填空、翻译等练习,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通常都是孤立地接受新词汇,学习兴趣欠缺;翻译练习则大多以单句为主,未构成完整的篇章,学生缺乏对语篇的整体构建,学习效果更为欠佳。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二个维度是英语学习能力,要求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习者意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把学习活动当作丰富自我的一个过程。鉴此要求,本文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教材为依托,以笔者编写的课堂翻译为例,提出以翻译为主导练习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刘璇,2015),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练习中的应用

2.1 语言能力与情境教学翻译练习设计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个维度是英语语言能力,包括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和必要的语法知识(任文一,2018)。首先,掌握常用单词和语法知识,是形成英语语言素养的基础。教师可根据单元话题,在每一单元词汇知识点讲解这一块创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话题或者次话题,让学生梳理话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最后通过翻译的形式输出。以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United Kingdom”为例,这一单元的话题是英国,笔者根据这一单元词汇表达,选取学生熟悉的城市——香港。而香港在某一时期内曾受英联邦统治,制度,货币,人文等有着相似的色彩,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热点。笔者先根据学生的地理常识储备和本单元重点表达提出以下问题:

“How many parts does Hong Kong consist of?

When did Hong Kong return to China?

Are the institutions of Hong Kong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United Kingdom?

Can you think of any adjectives to describe Hong Kongs laws?”

紧接着,笔者根据问题答案和其他有关香港的内容列出以下文段翻译:“香港是发达的港口城市之一,被大致分成三部分。作为一个特别的行政中心,香港有自己的体制,这使人们疑惑。为方便起见,香港的官方语言由英语、粤语(Cantonese)和普通话(Mandarin)组成。在香港,最吸引游客的是许多由英国侵略者建造的建筑。”

“Hong Kong is one of the developed port cities, (which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3 parts. As a special administration center, Hong Kong has its own institutions, which puzzles people. For convenience, Hong Kongs official language consists of English, Cantonese and Mandarin. In Hong Kong, what attracts tourists most is many buildings built by English invaders.”

学生在香港社会文化这一情境中查找该文段中相应的词汇表达是收集信息的阶段,而将所给语句用找到的词汇表达出来,则是进一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要求相一致。

2.2 学习能力与情境教学翻译练习设计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二个维度是英语学习能力。包括动机与方法(任文一,2018)。教师可借助前面提到的小话题或者次生话题,以问题链和图片展示的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话题的选择上也应贴近学生校园生活,以必修五第三单元”life in the future”为例,因本单元的话题是未来生活,笔者创建的次生话题情境是“college life in the future”,这能充分引起对大学生活有所憧憬的高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在翻译句子的同时借助图片向学生介绍大学军训、英语四级考试等大学必备元素,以及通过”what disappointed parents is that their children slide into the bad habit of staying up”侧面介绍学生在大学生活易染上的坏习惯,帮助学生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学英语的重要性,把学习活动当作丰富自我的一個过程。此外,教师在要求学生翻译后可要求学生背诵文段并默写,引导学生运用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方法,更高效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翻译文段:“英语四级考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想起了珍贵的回忆。高考前,许多学生梦想着他们的未来,乐观而充满希望的。被高考的失败所击中,一些学生对未来没有把握。由于缺乏先前的准备,学生们发现军训(military training)难以忍受。最让他们的父母担忧的是许多学生染上了熬夜的坏习惯。所以,你最好不断提醒自己早点关掉你的电脑并且遵守时间表。”

“CET4 leaves a deep/strong impression on me, reminding me of precious memories. Before the college-entrance exam, many students dreamed of their future, hopeful and optimistic. Hit by the failure, some students are uncertain of their future. For (a)lack of previous preparation, they find it hard to tolerate the military training. What worries their parents most is that many of them slide into the bad habit of staying up. Therefore, youd better remind yourself constantly to turn off your computer and follow the timetable.”

2.3 思维品质与情境教学翻译练习设计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三个维度是英语思维品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英语思维方式是英语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许多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英语,就会遇到很多障碍,在翻译练习当中尤为突出。如”我们变对面交谈”学生就很容易写成”we face to face talk”,在这类问题上,教师可以根据其所创设的情境,在教学中编写学生易产生中西方思维误区的练习,借此点明中西方文化差异(吴惠,2017)。

以选修六第三单元”a healthy life”为例,这一单元的话题是健康生活,笔者根据warming up中的healthy issues创建了以东南亚金三角青少年生活的次生话题。其中一句翻译为“政府强调贩毒的不良影响,但毒贩们仍不顾风险运送毒品(The government stresses the harmful effects of selling drugs, but drug dealers deliver drugs in spite of risks.)”,学生在平时课后的翻译练习中极容易按照中式思维把”in spite of”放在前面。而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找出in spite of 和hide and deliver这两个短语后让学生自行体会在英语中哪个短语应放在前面,因为有了整体情境创设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清晰地指出应把动词短语放在前面。翻译文段如下:

“提到毒品,人们会想到由三个国家组成的金三角(Gold Triangle)。许多当地的青少年自童年起就对吸毒成瘾,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坏的影响。令父母们失望的是他们的孩子习惯了毒品, 脾气暴躁。一些青少年想戒毒,结果发现戒毒很难。由于高利润(profit),他们中的一些陷入了贩毒。政府强调贩毒的不良影响,但毒贩们不顾风险藏匿和运送毒品。 我们只有增强法律体系才能有效地禁毒。”(下转页)

(上接页)

“When talking about drugs, people will think of “Gold Triangle”. Many local adolescents have been addicted to abusing drugs, which has a harmful effect on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at disappoints their parents is that these adolescents are accustomed to drugs, bad-tempered. Some adolescents feel like quitting abusing drugs, only to find it tough to quit it. Due to high profit, some of them get into selling drugs. The government stresse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selling drugs, but drug dealers hide and deliver drugs in spite of risks. Only if we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can we effectively ban drugs.”

此外,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教师可以尝试由英文到英文的语句改写。同以上述单元为例,笔者先给学生这样一句话,”Many local teenagers _____(be) crazy about abusing drugs since childhood”, 学生先通过语法填空的时态练习掌握句子大意,然后笔者紧接着让学生用本单元词汇改写这句话,从而让学生通过同义转换的方式锻炼英语思维。

2.4 文化意识与情境教学翻译练习设计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四个维度是英语文化意识。《课标》指出:“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实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乏对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核心素养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挖掘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在情境教学上,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贴近核心素养要求,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以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为例,该单元的主话题是肢体语言,文本材料介绍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各种不同的问候肢体语言,于是笔者创设的情境话题是greeting ways in foreign countries,在相应的翻译练习中笔者介绍了英国,中东等国家的问候方式和禁忌,让学生跳出固有的汉语视角和思维方式,了解东西方文明礼节的不同,进一步感受到与汉语不同的思维的力量与美。

翻译文段:“我们对其他人的问候方式感到好奇。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麻烦,穆斯林(Muslim)女子们穿戴着面纱(veil)。在中东,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最好勿靠近别人的妻子。在日本,如果你伸出你的小指(little finger), 别人很可能误会你。出于尊重,英国的男士会亲吻女性的手背。”

“We are curious about greeting ways of others.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troubles, Muslim women wear veils. In Middle East, as an adult, youd better not approach others wives. In Japan, if you reach out your little finger, others may misunderstand you. Out of respect, English men usually kiss women on the hand back.”

结语

教育的艺术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情景教学为主要方式的翻译练习则旨在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和次生话题,让学生完成以完整的文段翻译练习,整体而系统地感受英美国家文化,使用英文表达,尝试英文思维。并且,话题类的情境翻译练习有较强的整体性和趣味性,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和潜在智力水平,进而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文一.翻译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应用——以高中英语日常教学为切入口[J].文教资料,2018(29).

[2] 李林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

[3] 刘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4] 吴惠.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