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慧 张壹宁 李旭芳 任恒娜
摘 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理论、“互联网+”的内涵及其对企业的作用机理、产业集群及融合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等方面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述评,认为该领域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空间。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献述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3-0013-02
引言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通过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和新的增长点,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理论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1990年,C.K.Prahalad和Gary Hame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是组织内积累的、集成的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关乎多种技术的协调及组织和价值的传递,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通常是指,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不可竞争)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通常存在于竞争力的“知识”层面的最里层(金碚,2001),其衡量和判别可以借助其构成参数来识别(宁建新,2002)。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回顾。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企业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提出对“供应商—核心企业—消费者”进行价值链分析。
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理论(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认为,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考查现有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及具有的价值,确定与未来可能存在的商机所要求的资源和竞争力的差距,进行弥补差距的战略决策,可通过自我发展、建立战略联盟及兼并和收购实现。
能力学派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在于其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该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内的经验学习、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来自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提出了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二、“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1.“互联网+”的内涵。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应用与深度融合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可以在协作主体之间以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宁家骏,2015)。互联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包括互联网精神、互联理念和互联网经济三个方面(李海舰,2014),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去中心化、经济活动的泛数据化、社会生活的物联网化,使企业能实现精确预测及前瞻性研发(Mc Guire,2012),使企业间联系数字化、顾客互动直接化,企业将因“连接”能力而获得“连接”红利(罗珉、李亮宇,2015)。
2.“互联网+”对企业的作用机理。企业用可以回收的数字资产生产和创造价值,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动力学(迟晓英、宣国良,2000),互联网可以对实体经济进行组织心智更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再造(李海舰,2014)。“互联网+”具有跨界经营的创造性破坏机理,具有商业、制造和研发生态圈报酬递增的三重正循环反馈,“场景+产品”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建立隔绝机制的关键路径(赵振,2015),应选择综合路径通过网络重构突破低端锁定并实现价值网络结构升级(王树祥,2014)。
3.“互联网+”与产业集群及融合。虚拟产业集群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沟通联系平台突破地域限制联结企业,是传统产业集群的互联网化升级,可以提升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李斌、韦传勇,2012),其升级路径是“融合—改造—创新”的渐进路径(柳洲,2015)。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导致传统产业分立的边界趋于模糊,是“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欧洲委员会“绿皮书”将其定义为“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融合”,是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周振华,2002、2003)。
4.“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该部分直接研究尚不充分,故从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及“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两个角度分析。Auri等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解,将其中可為企业带来特定产出的价值元素构成业务能力,这些价值元素基于一定的资源基础,如知识、资产或流程(Barnett W.P.,Burgelman R.A.,1996)。
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能力系统 ,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构成,具有层次结构,分为经营环境、企业、学科、技术、产品、核心子系统六个层次(王毅等,2000)。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测度和培育可以从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三个层面探讨(荆德刚,2005),通过调整企业生态位来形成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胡振华,2010),运用技术创新(赵愚,2001)、将价值链中的非核心环节外包给中小企业(杨佳红,2004)、基于整合创新(丁文娟,2010)构建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向关联性业务进行转移扩散,是一个战略协同的过程(张国军,2001)。
弄清企业在“互联网+”中所处的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趋势,采取有效的培育机制,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不同利益体的需求有机结合(陶继华,2017),消费者参与价值创造与企业产品或服务创新及经营绩效提升,互联网企业在价值共创体系下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潘岭、陈薇,2018),运用“互联网+”规则重组和再造业务流程(李英等,2018),以价值创造为核心,通过“脱媒”、顾客社群、新型信任机制以实现价值主张精准化,凭借平行互动、价值商店、改变产品性质谋求更强的外部经济性,通过资产置换、信息积累和关系积累获得连接红利(赵振,2018)。
三、相关文献述评
综观以上国内外文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已较成熟,“互联网+”背景下已有相关学者对“互联网+”的内涵、对企业的作用机理、与产业集群融合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尝试,得出了一些结论。但研究尚不够深入,逻辑及机理尚不够明晰深刻,尤其对于“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直接研究尚不多,仅有的个别研究都见诸于近两年的非核心期刊上,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Strategy[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 Charles Hampden-Turner,Alfons Trompenaars.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4]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
[5] 宁建新.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与构建[J].经济管理,2001,(12).
[6] 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
[7] Mc Guire,Tim,James Manyika,Michael Chui.Why Big Data Is the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J].Ivey Business Journal,2012,(7/8).
[8] 李海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9]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10] 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
[11] 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
[12] 王树祥.价值网络演变与企业网络结构升级[J].管理科学学报,2014,(3).
[13] 李斌,韦传勇.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4).
[14] 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8).
[15]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6).
[16]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4).
[17] Barnett W.P.,Burgelman R.A.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strateg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
[18] 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0,(3).
[19] 荆德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5.
[20] 胡振华,张宁辉.基于生态位构建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分析[J].当代财经,2010,(2).
[21] 赵愚.技术创新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1,(1).
[22] 杨佳红.价值链分解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经济问题探索,2004,(3).
[23] 丁文娟.基于整合创新体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4).
[24] 张国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扩散——一种战略协同的过程[J].企业研究,2001,(11).
[25] 陶继华.基于“互联网+”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7,(10).
[26] 潘岭,陈薇.价值共创视角下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構建[J].当代经济,2018,(9).
[27] 李英,赵恒,蔡笑雨,杨育.“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8,(13).
[28] 赵振,彭毫.“互联网+”跨界经营——基于价值创造的理论构建[J].科研管理,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