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9-06-24 08:45:08林继新申善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3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

林继新 申善良

(1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内一科,广东 佛山 528313;2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内一科,广东 佛山 528313)

同传统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一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但是Hcy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报道资料不多。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颈动脉硬化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4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等生化指标。其中男205例,女246例。年龄60~94岁,平均年龄为(77±17)岁。

1.2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使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CR、BUN、UA、Cysc、Hcy、TG、TC、LDL、HDL;采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定义正常Hcy组(Hcy≤15 μmol/L)和高Hcy组(Hcy>15 μmol/L)。按照2003年欧洲心脏协会高血压治疗指南:将厚度<1.0 mm为对照组,1.0 mm≤颈动脉内膜厚度<1.2 mm为增厚组,厚度≥1.2 mm为斑块组。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重症感染;大量饮酒,甲状腺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近3个月没服用影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上述生化指标等情况,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连续计量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或者t检验。多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血压人群伴有或者不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正常组比较,高Hcy组患者的HbA1c、Cr、BUN、UA、CysC均高于正常组,但是HDL低于正常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images/BZ_60_1279_1820_2300_1866.png年龄 69±7 71±9 0.12糖化血红蛋白 8.77±2.37 10.11±2.63 0.04肌酐 61.98±25.02 79.48±47.73 0.00尿素氮 5.71±2.02 6.88±3.78 0.00尿酸 299.41±95.22 234.32±137.59 0.00胱抑素C 1.66±0.64 1.83±0.72 0.00三酰甘油 2.84±3.23 2.87±3.51 0.84总胆固醇 5.34±1.52 5.28±1.41 0.66低密度脂蛋白 3.25±1.03 3.83±9.74 0.35高密度脂蛋白 1.33±0.47 1.29±0.52 0.03

2.2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HbA1c、Cr、BUN、UA、CysC、Hcy、TG、H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颈动脉斑块组患者HbA1c、Cr、BUN、UA、CysC、Hcy、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增厚组患者的HbA1c、CysC、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颈动脉斑块组的HbA1c、Cr、BUN、UA、CysC、Hcy、TG均显著高于IMT增厚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表2 三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images/BZ_61_175_324_2300_366.png年龄 69±9 74±8 73±8 0.46糖化血红蛋白 8.77±2.37 10.11±2.63 10.93±2.95 0.00肌酐 63.35±24.63 63.06±25.21 97.19±49.98 0.00尿素氮 5.78±2.06 5.82±2.06 8.03±4.94 0.00尿酸 298.21±87.96 287.74±70.05 407.17±18.32 0.00胱抑素C 1.59±0.73 1.88±0.45 1.96±0.84 0.00同型半胱氨酸 13.23±3.59 14.40±4.86 17.36±9.99 0.00三酰甘油 2.78±3.56 2.7±3.32 3.28±3.15 0.51总胆固醇 5.22±1.40 5.26±1.46 5.63±1.59 0.09低密度脂蛋白 3.93±10.62 3.38±1.08 3.39±1.24 0.52高密度脂蛋白 1.22±0.56 1.24±0.36 1.28±0.54 0.00

表3 尿酸与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3 Hcy与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和IMT、HbA1c、Cr、BUN、UA、CysC呈正相关(P<0.05),见表3。

2.4 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以IMT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Hcy、HbA1c、CysC以及年龄,调整混杂因素后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斑块影响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颈动脉硬化可作为大血管病变的早期指标之一,而高血压可引起血脂异常及内皮功能紊乱,从而加速颈动脉硬化的发展[3-4]。近年有些资料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与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病等大血管病变有关联[5-7]。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以及年龄密切相关,随着上述指标增加,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4.19、2.09、2.61、3.36,这意味着Hcy、HbA1c、CysC及年龄为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些研究认为年龄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各种伴随疾病增多,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越高[8-9],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颈动脉硬化风险,Skeete等[7]发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Hcy血症增加了颈动脉硬化的风险,他们认为高Hcy可能通过干扰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使血管舒张功能减弱;或者影响凝血功能,引起血小板大量聚集,从而增加了颈动脉斑块形成。

本研究认为HbA1c也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些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随HbA1c的增加而增厚,高血糖可能促进氧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者直接损害微循环,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斑块形成[10-11]。本研究还发现Hcy与Cr、BUN、UA以及CysC呈正相关,这可能与Hcy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微量蛋白尿,使血中Hcy进一步增高,最终引起肾功能受损,而且有些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Hcy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加快颈动脉硬化,其中CysC为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些研究认为高CysC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如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或者胱抑素C升高,将会颈动脉硬化风险。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及胱抑素是影响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将上述指标作为评价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参考依据,早期调控可以延缓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自我保健(2021年2期)2021-11-30 10:12:31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妇女之友(2021年9期)2021-09-26 14:29:36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百姓生活(2019年2期)2019-03-20 06:06:16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