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亮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1]。患者在发病后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减少将会使心肌处于持续缺血状态,时间过久将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的缺氧,从而产生心肌细胞坏死,引起患者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甚至是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为有效[3]。传统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经股动脉实施的,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发现,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易引发穿刺出血、动静脉瘘、腹膜血肿等并发症[4]。因此,临床急需一种更加安全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笔者应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其就诊时间为2015年~2017年,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40例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5±6.6)岁。对照组40例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1.4±5.8)岁。二者间的可比性分析结果显示,组间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符合对照研究要求。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实施介入治疗前给予患者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然后选取患者的右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途径。合理选择穿刺点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实施穿刺,在穿刺成功后,置入6F桡动脉鞘管,这一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经动脉鞘管给予硝酸甘油、法舒地尔预防桡动脉痉挛。同时给患者静脉应用普通肝素以此来维持活化凝血时间超过250 s,并适度操作指引导管、导丝以及球囊支架,降低患者的手术治疗风险。治疗完成后拔出鞘管后及时进行加压包扎,避免局部穿刺部位发生血管破裂事件[5]。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是SPSS13.0,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首先以(±s)和(%)的形式分别录入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种数据资料的比较分别采取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结果的检验水平α为0.05。
2.1 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40/40)和100.0%(40/40),比对照组患者的87.5%(35/40)和85.0%(34/40)明显较高,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室壁破裂等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反应性低血压、顽固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出血、心源性死亡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5%和2.5%,比对照组患者的15.0%和12.5%明显较低,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且术中和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