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

2019-06-22 06:37刘启鸿赵培琳方文怡骆云丰
福建中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气活动期肝胆

刘启鸿,赵培琳,方文怡,骆云丰,柯 晓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呈慢性的炎性反应状态,病变呈连续性,可累及直肠、结肠的不同部位,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UC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推测中国UC患病率为11.6/10万,目前尚无大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1]。UC属于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的范畴,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具有抗炎、保护黏膜、调节免疫、改善机体内环境等多种作用[2]。本文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统计、分析文献中的经方、时方、验方、自拟方的药物类别、功效、性味归经以及单味药出现频次,探究临床上中医治疗UC的用药规律,以期能够窥得一二,更好服务于临床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栏,以“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中医治疗”或“中药治疗”为主题词,在全部文献范围内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出2007—2017年关于UC中医治疗的相关文献864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

1.2 资料筛选

1.2.1 纳入标准 ① 临床诊断为UC者;② 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文献,数据分析方法证明中药治疗有效者;③ 处方为中药单药、复方,且有明确的药物组成者;④ 临床研究文献;⑤ 对于一稿两投、同一作者、同一课题组内容相同的文献,取论述较全面的文献;⑥ 自拟方、经验方、时方、成方及其加减方。

1.2.2 排除标准 ① 文献属于中药外治法类;②文献药物属于中成药。

1.2.3 筛选结果 经过上述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得到符合的文献137篇,中药方106首;针对UC活动期、缓解期的文献分别为74篇和63篇,中药方分别为45首和61首。

1.3 数据资料规范化整理 在Microsoft Excel中统计录入已经筛选的137篇文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和《中药学》[4]内容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统一处理,如将“生/炙甘草”“橘皮/红”“法/姜半夏”“生 /炙黄芪”“延胡索”等统一为“甘草”“陈皮”“半夏”“黄芪”“元胡”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判定,根据UC分期对药物进行归类,统计其类型、性味、归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多组间两两比较,制定新的检验水准 α',公式为 α'=α/比较次数,比较次数=k(k-1) /2,故 α'=2α/[k(k-1)],k 为参加检验的组数,若结果中理论频数<5的格子数超过1/5的总格子数,选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频数分布 137篇文献中涉及药物119味,共出现1 291次。UC活动期共计用药99味,使用总频次共609次,其中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共19味,累计使用频率达60.60%;UC缓解期共计用药75味,使用总频次共682次,其中频次在10次以上药物18味,累计频率达58.23%。见表1。

表1 UC活动期及缓解期用药频数情况

2.2 类别分布 137篇文献中,按《中药学》可分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止血药、收涩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化湿药、消食药、泻下药、驱虫药共14类。UC活动期使用的药物类别以清热药为主,其次是补虚药、理气药、止血药,累积频率67.32%,其中清热药的使用显著多于补虚药、理气药、止血药(P<0.008);UC缓解期使用的药物类别以补虚药为主,其次是理气药、温里药、收涩药,累积频率66.72%,其中补虚药的使用显著多于理气药、温里药、收涩药(P<0.008)。 见表 2。

2.3 药性分布 中药的药性包括寒、热、温、凉、平,它反映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中药药性之偏性,调节机体阴阳之偏性,以达到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使疾病痊愈的目的[5]。为了便于统计,将寒、热、温、凉四气划分为温热与寒凉两大类。具体见表3。

表2 UC活动期及缓解期用药类别分布情况

表3 UC活动期及缓解期用药药性分布情况(n,%)

2.4 药味分布 传统医学认为中药的药味是指中药具有酸、苦、甘、辛、咸、淡、涩等不同味道。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通过药物配伍,纠正人体之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其生克制化,防治五脏功能失常,进而防治疾病的传变。对UC两期之间的7种药味分布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两期皆以苦、甘、辛为主,其中活动期累积频率86.11%,缓解期累积频率88.95%,两期中苦味的使用显著多于甘味、辛味(P<0.01)。 具体见表 4。

表4 UC活动期及缓解期用药药味分布情况(n,%)

2.5 药物归经分布 单经用药最多的为脾经药物,见表5。因脏腑之间归经互为表里,故将十二经脉分为脾胃、肺大肠、肝胆、心小肠、肾膀胱、心包三焦共6组进行统计。对UC分期间不同药物归经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各组之间用药归经情况不完全相同(P<0.05)。UC两期皆以归脾胃、肺大肠、肝胆经为主,其中活动期累积频率75.68%,缓解期累积频率75.93%,脾胃经的使用显著多于肺大肠经、肝胆经(P<0.05),见表 6。

表5 UC活动期及缓解期用药归本经情况(n,%)

表6 UC活动期及缓解期用药归表里经情况(n,%)

3 讨 论

3.1 用药频数分析 UC活动期频数前4药物分别为黄连、甘草、黄芩、木香。UC活动期以邪实为主,多为湿热蕴肠,黄连其性苦寒,归脾胃、肝胆、大肠、心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治痢之主药,《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其味苦寒……主肠澼腹痛下痢,除湿热”;其次为甘草,性味甘平,《本草汇言》曰:“和中益气,补虚解毒”,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补益脾气、缓急止痛之功;黄芩位居第三,助黄连加强清热燥湿之力,加以木香调理脾胃气机、行气化湿。UC缓解期药物以白术、白芍位居前列,病机以本虚为主,多表现为脾胃虚弱。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白芍味酸性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二药合用使得脾健肝柔,痛泻自止,其次出现较多的药物是甘草、木香,其用法与活动期大致相符。这些高频药物的使用主要以调理中焦功能为主。

通过分析各期前20味药物的功效及组方特点,可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不同分期中各有偏重。在活动期以清法为主,如清热燥湿、调气活血的芍药汤(黄连、甘草、黄芩、木香、当归、白芍、槟榔、大黄、肉桂);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的香连丸(黄连、木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白头翁汤(黄连、白头翁、黄柏、秦皮)。在缓解期多用补法,如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肾健脾、涩肠固脱的真人养脏汤(白术、白芍、甘草、木香、党参、肉豆蔻、诃子、当归、罂粟壳、肉桂);补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四神丸(五味子、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补气健脾、温中祛寒的理中汤(干姜、党参、白术、甘草)。

3.2 用药类别分析 统计可知,本病的病因病机总属本虚邪实,本虚以脾胃虚弱为主,标实以湿热为主,兼气滞、血瘀。活动期以清热药为君,清热燥湿为主,与本病的湿热蕴结肠腑密切相关,臣以补虚药扶正祛邪,佐以理气药调和气血,伍以止血药凉血、化瘀、收敛止血。缓解期多属于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表现为脾虚湿恋、运化失健,君以补虚药顾护中焦,臣以理气药行气化湿,佐以温里药温中补虚,伍以收涩药涩肠止泻。从整体上着手,补虚为主,兼顾邪实,调整机体状态,扶正以驱邪。

3.3 用药性味分析 统计发现,UC的活动期用药以寒凉药为主,缓解期以温热药为主,寒凉药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清利湿热毒邪以除脓血;温热药有温里益气、温通气血的作用,温肾健脾升阳以止泄泻。UC活动期与缓解期药味虽有差异,但总以苦药为主,甘、辛次之。苦味药有“泄”“燥”“坚”的作用,即具有清热泻火、降气燥湿、通泄大便等作用。UC选用苦味药治疗,主要取其清热燥湿之功,针对湿热壅滞之核心病机,如黄连清热燥湿、黄芩清热泻火、木香行气止痛等。甘味药有“补”“和”“缓”的作用,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应用其主要补益中焦脾胃,恢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如白术益气健脾、甘草和中益气等。辛味药有“散”和“行”的作用,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本病病初多为外邪侵袭,湿热蕴结,气血郁滞于经,日久则累及脏腑入络,辛味药善于疏散透达,引药入络,行气活血。

3.4 用药归经分析 从统计可知,UC分期中用药归脾胃经居多,佐证“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观点,其次是肺大肠、肝胆经。UC主要的病变在脾,在临床应治病溯源,注重培脾土、养胃气,这可能是治疗UC的关键,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之而俱病论》中记载:“胃气一虚无所禀受,则四脏经络皆病,况脾全借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外邪不能侮也。”由此得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UC病在大肠,运用大肠经药物属对症用药,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医门法律》所言:“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澼”“泄痢皆由肺热所移”,使用肺经的药物可促进肺气的宣发肃降,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可以促进大肠功能的恢复。肝主疏泄,五脏六腑功能的发挥,尤其是气机的正常运动,离不开肝的疏泄。肝气之升,依赖于脾胃之气,反之,脾胃之气升降功能也依赖于肝胆之气的升发,肝的疏泄对胃的通降具有助力作用,胃的通降可以制约肝疏泄太过,二者一升一降,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

综上,在临床药物使用时,针对不同分期,药物选择也有所不同,活动期宜选用性寒凉、味苦甘辛、入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的清热、补虚、理气、止血类药物,常用药如黄连、黄芩等;缓解期宜选性温热、味苦甘辛入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的补虚、理气、温里、收涩类药物,常用药如白术、白芍等。由此我们可推测出,UC主要治疗原则以调脾胃、祛邪实、理气机为主,侧重清法和补法在各期中的应用,对我们在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理气活动期肝胆
理气舒筋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