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
摘 要:为了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发挥数学教育价值,在此背景下,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通过利用课堂渗透,激发学生好奇,启迪学生思考,借助问题驱动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关键词:苏教版;核心素养;数学教育
近几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述世界。因此,笔者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了一系列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努力在平时的课堂上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发挥数学教育价值。
一、利用课堂渗透,促进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以后从事数学专业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1]。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多引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班级联欢会”一课时,教材只出示了提出问题、组织调查、分组购物、回顾反思这四大版块。通常这样复杂的教学教师往往一带而过,但笔者却利用多课时让学生学习知识、实践操作和分享交流,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师:同学们,如果要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你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生:我们要确定一个活动方案,要准备同学们喜欢吃的零食水果,要准备装饰教室的拉花气球等,还要安排表演的节目。
师:要准备同学们喜欢吃的零食水果,那我们要怎样才知道哪些是同学们喜欢吃的呢?
生:调查。
师:那大家小组合作,一起来设计零食水果和奖品的调查表吧!
(学生设计调查表,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同时收集典型的学生作品。)
师:大家设计好调查表,在班级中调查出全班学生最喜欢的零食水果和奖品后,我们接着就要确定这些东西分别要买几份,计算出一共要多少钱。现在,请大家设计一张购买商品的记录表。
(学生设计购买商品记录表,教师巡视并收集典型的学生作品。)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展开教学,指导他们结合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班级联欢会”活动准备工作中的各种统计、调查、采购等内容。这样的数学学习,不仅让学生强烈地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用和有价值的,而且还为他们以后组织班级联欢会等类似活动提供了操作方案,体现了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
二、激发学生好奇,促进数学教育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生活经验和好奇心来到学校里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把数学知识设计得有趣好玩,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 [2]。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一课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年、月、日”,引导学生思考“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这为后续的新课提供了交流和讨论的内容。
师(出示课题“年、月、日”):同学们,这节数学课我们要来学习“年、月、日”,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生1:我想知道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2:我想知道1年为什么是12个月,是谁规定的?
生3:我想知道年和光年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4:我知道每个月的日子不是一样多的,这是为什么?
生5:有时候一年有365天,有时候一年有366天,这是什么原因?
生6:中国的年月日和外国的年月日一样吗?
生7:为什么2月相比其他月份少好幾天?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先抛出课题激发学生对年月日的好奇心,点燃他们对新知的思考和求知欲;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着重选择几个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全班学生围绕这几个数学问题展开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在这个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好奇心,还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启迪学生思考,促进数学教育
俗话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确,数学课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思考的数学练习题,学生通过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3]。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启迪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跳一跳就能成功”的感觉。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出示了一个梯形,让学生在动脑和交流中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出示梯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梯形的面积。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个梯形,请大家想一想怎么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生1:我把这个梯形分割成学过的图形,也就是分成1个长方形和2个三角形,所以梯形面积是1个长方形的面积加上2个三角形的面积。
生2:我把这个梯形剪成1个平行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所以梯形面积是1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加上1个三角形的面积。
生3:我是借助格子纸来计算梯形面积的,数出这个梯形到底有多少个格子。
生4:我是把2个梯形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要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是梯形的面积了。
生5:我发现这个梯形和三角形有点像,于是就把它补成一个三角形,用大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小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了。
师:刚才大家一起讨论时想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个不一样的梯形,请你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借助具有生长性或者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围绕同一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会积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借助问题驱动,促进数学教育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通过一个个数学问题“悟”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可思考和操作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实现数学教育的应用价值。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速度时间路程”一课后,笔者抛出了一个赋有应用价值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知道了“速度×時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数量关系来解决题目了,请听题:聪聪和明明每天放学回家,他们谁先到家?请你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在回家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哪些问题?他们会选择什么方式回家……
生1:我觉得看他们谁先到家,要知道他们的路程和速度,用“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公式计算出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先到家。
生2:我觉得不一定,万一他们在路上堵车了,或者他们有一天选择了不同的路线回家,路程就变化了……
生3:我觉得两个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比如走路、坐公交车等。
生4:我觉得如果他们在路上碰到了同班同学,聊天花费的时间也会影响到他们谁先到家。
师:是的,大家说的都有道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我们数学中的解题更加复杂多变。现在我们抛开大家刚才所说的情况,假设他们在回家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情况,聪聪从学校到家的路程是910米,他的平均速度是70米/分;明明从学校到家的路程是800米,他的平均速度是80米/分。请你算一算他们到家的时间。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思考,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激活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总之,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明确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经验设计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高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浅显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2018(13).
[2] 陶智强. 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数学改革有效性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18(25).
[3] 杨晓荣. 核心素养视域下若干关系的“思”与“辩”[J]. 小学数学教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