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观察

2019-06-20 01:35师少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微血管术式

师少军

(河南省安阳市灯塔医院外科 安阳 45500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为神经外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性剧痛,极易导致患者吞咽困难,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1]。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为治疗PTN的主要手段,该方法有利于消除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2]。但随着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不断推广,发现该术式治疗后患者易出现面部麻木、听力减退等并发症,不利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3]。为此,本研究着重探讨应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PTN的效果,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PTN患者10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女35例,男19例;年龄 35~74岁,平均(54.87±6.21)岁;病程 6个月 ~8年,平均(3.89±1.03)年;疼痛持续时间 1~5 min,平均(2.67±0.45)min;右侧 23 例,左侧 31 例。对照组女37例,男17例;年龄36~77岁,平均(54.91±6.18)岁;病程 6个月 ~9年,平均(3.92±1.05)年;疼痛持续时间 1~5 min,平均(2.64±0.43)min;右侧25例,左侧29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PTN诊断符合《神经病学》[4]中PTN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3)可耐受研究相关术式治疗者;(4)精神状态良好,且无认知和理解功能障碍者。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2)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3)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乳突枕下发际内作60~70 mm直切口,牵拉暴露;将骨膜下组织剥离后,于枕鳞下钻孔开骨窗,直径30~35 mm;将硬脑膜切开并悬吊,排出脑脊液;于显微镜下将黏连的蛛网膜锐性分离,对压迫神经的责任动脉进行游离,将其与神经根分离,将涤纶片垫入;止血、关闭颅腔。观察组接受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体位及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取40~60 mm乳突后发际内切口,于乙状窦、横窦交界处作直径20~25 mm椭圆形骨窗;将骨窗上端边缘内板磨除,以便于显微镜下操作;于显微镜下将蛛网膜剪开,将三叉神经分离、显露,仔细探查小血管、蛛网膜(三叉神经根入颅方位内),将黏连组织钝性分离;游离责任血管,采用涤纶片包绕整段三叉神经,通过钛夹固定;人工硬脑膜修补术对硬脑膜修补后,逐层缝合。

1.4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5]:依据术后6个月时两组疼痛缓解程度评估临床疗效。疼痛消失为治愈;疼痛减轻>90%,偶尔需药物止痛为显效;50%≤疼痛减轻≤90%为有效;疼痛减轻<50%或未见改善为无效。有效+显效+治愈=总有效。(2)术前、术后6个月时测定两组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3)统计术后6个月内两组复发情况及脑脊液漏、面部麻木、听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出现脑脊液漏、面部麻木、听力下降各1例;对照组出现脑脊液漏2例,面部麻木、听力下降各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56%(3/54),对照组为 18.52%(10/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P=0.038)。

2.3 两组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比较 术前两组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对比(cm3

表2 两组手术前后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对比(cm3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54 54 2.450 4.871 0.016 0.000 tP术前 术后6个月 t P 16.14±4.21 16.11±4.18 0.037 0.970 17.98±3.57 19.69±3.42 2.542 0.013

3 讨论

截止目前,PTN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但临床普遍认为PTN的发生可能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有关[6]。PTN多以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疗法、外科手术为治疗PTN的常用方法。在PTN的早期治疗中药物疗法往往能得良好疗效,但长期药物治疗极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导致抗药性产生,最终将影响治疗效果,故目前手术仍为PTN治疗的优选方案[7]。

显微血管减压术为治疗PTN的重要术式,有利于解除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进而可改善神经压迫症状,减轻对三叉神经功能的损伤[8]。但经临床实践发现,该术式极易造成脑脊液漏、面部麻木及听力损害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预后[9]。近年来,临床诸多学者对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了改良和完善,从而使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渐趋成熟。该术式将骨窗设计为椭圆形,可减少开颅时间,且通过将骨窗上端内板磨除,创造了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与此同时,术中全方位探查入颅方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责任血管的遗漏;采用涤纶片对三叉神经进行整段包绕,有利于发挥充分减压作用,降低术后复发风险[10]。贺鹏[11]的研究证实,PTN患者接受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可改善患者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复发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见与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相比,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PTN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综上所述,PTN患者接受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助于增加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术后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微血管术式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