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和预后影响

2019-06-19 08:09孙香君祖晓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功能心肌护士

孙香君,祖晓军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全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1]。在我国,因AMI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且从2013年起,农村AMI死亡率超过城市[2]。AMI治疗关键是最短时间内开通梗死血管,逆转心室重塑,防治心力衰竭,改善左心功能[3]。对AMI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优化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有较强的临床预见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4]。近年来,优化护理路径逐渐应用到护理急诊领域,相关报道中颇见成效[5]。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AMI患者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优化,并设立对照样本,统计优化护理路径对急诊时间、患者预后的改善情况,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抢救的AM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3例。实验组中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6.73±11.46)岁;梗死部位:心肌前间壁29例,心肌下壁16例,心肌前壁18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6.80±12.09)岁;梗死部位:心肌前间壁28例,心肌下壁17例,心肌前壁2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6]:均为急诊科抢救,且AMI诊断符合2007年世界心脏病联盟(WHF)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标准;发病时间<12 h;诊疗记录完整;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排除标准:住院期间发生AMI者;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心功能不全导致无法手术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患者就诊记录信息不全的。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即入院后护士辅助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AMI后,由内科医生会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护士根据医嘱进行术前准备工作等。

实验组护士需具备对AMI基本的初评能力,优化接诊流程:经“120”接诊的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非“120”送入医院的患者护士需在接诊30 s内,通过观察、询问、分诊对患者病情进行初评,了解病情危险程度;优化抢救流程:先抢救、后缴费,立即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医师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立即救治,护士根据结果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并启动导管室系统。

人员配置优化:抢救过程配置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护工各一名;责任护士负责鉴别患者病情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听取医生问诊过程并进行评估、完善,并与介入中心和其他科室协调联络,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及时完成护理记录,掌握患者心理问题。辅助护士:负责检查设备的连接、观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准备除颤仪、吸氧、采血、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医嘱用药,准备急诊PCI的术前工作;患者进入抢救室后须在5 min内完成各项监护、吸氧,10 min内完成18导联心电图检查、采血、建立静脉通路,20 min内完善心脏超声检查,30 min内根据医嘱用药,60 min内完成PCI前准备工作,90 min内行PCI手术。

优化交接流程:实验组需指定AMI患者交接流程,心内科有可行PCI资质的医师24 h值班,在接到通知5 min后会诊,评估结果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沟通,签署手术同意书,同时急诊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用药情况及过敏史等。

1.3 护理效果分析记录患者急诊过程中的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跟踪住院时间,在院期间AMI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等。根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将抢救效果分为:显效:呼吸困难纠正、心功能改善Ⅱ级或以上;有效:呼吸困难纠正、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患者心功能未改善或有恶化趋势。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急诊时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等进行评分,每项10分,非常满意>36分、满意≥28分、不满意<28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均用SPSS 29.8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根据两组患者抢救后的临床表现,实验组有效62例,对照组54例,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952,P=0.008)(表1)。

表1 两组混着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急救情况分析实验组院前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实验组复发1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2.3 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发生心力衰竭、休克、胸痛、心律失常9例,对照组为20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20,P=0.020)(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对护理水平评价,实验组非常满意34例(53.97%),满意27例(42.86%),不满意2例(3.17%),满意度61例(96.83%);对照组非常满意27例(42.86%),满意24例(38.10%),不满意12例(19.05%),满意度51例(80.95%);实验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036,P=0.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增加,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因的第四位[7]。其中AMI发病急,死亡率高,是临床常见的高危病症[8]。AMI在抢救上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心肌梗死区域和受损的心肌细胞再灌注治疗,挽救受损心肌并组织梗死面积扩大和预防心室重构,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急性期和远期心功能[9]。因此,AMI在治疗时需做到尽早治疗,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10]。研究认为,AMI发病急,可利用的抢救时间少,常规护理效率易延误病情,影响总体疗效[11]。优化急诊护理重点在于分工明确,多项环节同步进行,人员配置到位且具有专业水平,将医院资源重新整合,提高抢救效率[12]。优化护理路径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完成准备工作,使患者顺利手术治疗[13]。

优化护理路径中的责任护士需有一定专业水平,掌握AMI发病症状,对患者进行初评[14]。辅助护士需熟练掌握各项检测仪器的连接、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可节省医生下达诊断项目的时间,医生可根据检查结果初步抢救[15]。Zhang等[16]研究显示,AMI患者抢救时间越晚,死亡率越高,心脏重构危险性越大。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优化护理路径后,AMI救治时间缩短,总体疗效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实验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抢救后疗效较好,心脏受损程度轻。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属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优化护理路径重点在于节省时间,实验组患者入院即接受检查和治疗,护理人员同时引导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并讲解手术要点,尽可能减少等待时间。因此,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较轻,患者后期预后较好。但这种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综上,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利用有效时间,使AMI患者总体疗效明显改善,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心功能心肌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