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9-06-18 09:00冯正斌方敏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贾平凹

冯正斌 方敏

内容摘要:述过往,以鉴未来、明方向。本文利用传统统计方法及科学图谱分析软件,对1999-2018年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梳理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直观呈现研究热点,廓清研究发展轨迹,捕捉前沿动态,预测研究前景,旨在拓展本土文学外译研究疆域,推进贾平凹作品更好地“走出去”。

关键词:贾平凹;翻译研究;Citespace;回顾与展望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per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centering around the works by Jia Pingwa from CNKI data source , a thorough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rom parameters as publishing trend, key researchers, research focis, research frontiers and research prospect. The findings will help develop more profound researches on the topic and contribute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Jias works.

Key words: Jia Pingwa; translation studie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Authors: Feng Zhengbin is Ph.D. candidate at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 and professor at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600,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 E-mail: 1694132230@qq.com. Fang Min is at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600, China). E-mail: 16415040211@stu.xust.edu.cn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贾平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以其“朴拙、灵秀、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已然奠定了其不容忽视的文学重镇地位”(栾梅健 83)。他的文学获奖众多,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重要奖项,于1978年、1984年获得第一届、第三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5年获鲁迅文学奖,2008年获茅盾文学奖,2011年获施耐庵文学奖。在国际文坛,贾平凹也获得了一些荣誉,1988年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奖,2013年获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等等。但总体而论,贾平凹的国际影响不足,其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传播不够。在莫言获奖之后,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的沉寂状态逐渐引起了学界关注,但相關研究数量有限且系统性不足。本文拟对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进行梳理,通过传统统计方法及知识图谱形式直观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信息,以期廓清其作品翻译研究的发展路线图,缕析研究热点,预测研究前景,助推其作品更好地“走出去”。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通过CNKI数据库高级检索,将“贾平凹”&“翻译”和“贾平凹”&“译介”两组检索词分别设置为主题、关键词、篇名、摘要、全文、被引文献等检索条件,分别进行期刊论文与博硕论文检索,以实现论文查全率最大化。经过人工删查剔除新闻、会议纪要、书评以及期刊目录等重复或无效数据,共获取有效期刊论文99篇,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8篇,普通期刊论文61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42篇。有效检索结果共计142条。

2.2  研究方法

本文将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V(5.1.R8)及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统计等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1999-2018年的数据,进行贾平凹翻译研究领域发文统计、发文载体分析,绘制作者与机构合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解读并进行理论阐发,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该领域研究呈何种趋势?2)该领域研究热点有哪些?3)该领域研究前景如何?

三、研究动态分析

3.1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图1为1999-2018年间,以“贾平凹”&“翻译”和“贾平凹”&“译介”为检索词,分别进行期刊论文检索与博硕论文检索得到的贾平凹作品翻译相关研究发文数量统计图。由图可知,国内对贾平凹作品的翻译研究发端于1999年,从总体趋势来看,国内学界对于贾平凹作品的翻译研究关注度不高。在1999年至2009年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对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发文总数不足30篇,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

2010年后,期刊发文数量逐渐增多,关注度有所提升。核心期刊与CSSCI期刊发文量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在2010年至2015年间CNKI全网期刊发文趋势明显上升,2016年出现大幅度下降趋势,而后在2017年发文量又呈现猛增趋势,达到近二十年的顶峰,但在2018年,研究成果数量又呈下降趋势。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的另一部分文献来源为博硕论文。根据文献统计,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相关的博士论文仅有1篇(发文于2013年),其余42篇均为硕士论文。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的相关博硕论文发端于2004年,在2004至2013年间,博硕论文发文趋势缓慢增长且趋于稳定,而在2014年发文数量下降,2015年该领域的关注度为0,但自2016年起,研究数量又逐渐增多。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在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方面出现如此波动?这是学术研究者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3.2  文献刊发载体

通过调查相关研究论文的刊发载体,可以了解研究的关注面向及研究对象的学界影响。表1中涵盖了刊载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论文数排名前10的期刊,排在首位的《海外英语》共刊发10篇相关研究论文,排在第9位和第10位的《外语教学》和《中国翻译》各刊发2篇。从表1可知,国内刊发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论文的刊物主要是外国语言学类学术期刊、大学学报以及中国文学类、教育类学术期刊,多数刊物属于普通期刊类别,核心期刊上的刊发频次较低且分布零散。除此之外,排名前10的主要刊物中有5种为陕西省主办刊物,发文地域局限性较为明显。由文献刊发载体情况可知,国内对于贾平凹作品的翻译研究深度不够,高质量研究成果数量不足,影响范围有限,学界显身度较低。这是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的一大障碍。同时,乡土语言理解力不足也制约了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内。

3.3  主要研究学者及机构

对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学者及研究单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根据其节点与字号大小,可以得知其发文多少,从而判定该研究者或研究单位在这一领域的突出贡献。CiteSpace通过渐进的共引网络分析来实现对一个学科领域发展脉络的梳理,通过时区分割(time slicing),将所考察的时间段切分为若干时间分区。为每一时间分区拍摄其共引网络快照,再综合这一系列快照形成一个全景的共被引网络。这种渐进的分析法能够捕捉并历时地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向,并形成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Chen)。图2为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所获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的主要学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根据节点和字体大小,发文贡献较多的作者是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班荣学、于亚莉,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基础部的王金岳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张世胜等人。其中,班荣学主要研究的是贾平凹作品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及文化误译;于亚莉主要研究的是文化语境下的翻译和关联翻译理论;王金岳的关注点集中于贾平凹作品《浮躁》译本中的翻译策略探析和文化负载词的误译现象;张世胜的研究视角在于贾平凹作品的德译本解读以及在德语国家内的译介情况。1999-2018年期间,关于贾平凹作品翻译与译介的研究领域贡献较多的机构有: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15篇)、西安外国语大学(10篇)、商洛学院人文学院(9篇)、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基础部(4篇)、西安外事学院(3篇)等等。从中可知,从事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的机构以外语院系居多,且绝大多数研究机构集中于陕西省内,与发文情况类似。这些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不明显,研究者和机构基本上是独立开展研究,缺乏合作和交流。

3.4  研究热点

“关键词提取自论文的标题或主题,能准确表达一篇学术论文的内容核心和精髓,通过大数据计量工具提取文献关键词并绘制其频次的高低分布,可以研究一个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李杰、陈超美 194)。将数据导入CiteSpaceV,分析时段设为1999-2018,时间切片为1,Node Type 选择Keyword,每个时间切片选择Top 50, 连线强度选择Cosine, 运行程序后得到贾平凹作品翻译与译介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

根据CiteSpaceV 可视化视图的特点,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不同的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节点越大,对应关键词出现总次数就越高,进而表明其所受研究关注度越高。如图中关键词节点“贾平凹”、“《浮躁》”、“文化负载词”、“《废都》”、“翻译”、“翻译策略”、“葛浩文”等最为抢眼,因此可作出如下两个判断。其一,在贾平凹所有作品中,《浮躁》和《废都》被研究的次数最多。这与1988年《浮躁》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和1997年《废都》获得法国费马娜文学奖有直接关系,两大奖项扩大了贾平凹在国际文坛的影响力,提高了贾氏作品的海外文学地位,因此,国内贾平凹翻译研究关注这两部作品最多。其二,方言、文化负载、葛浩文的研究是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绕不开的话题。贾平凹的创作以陕西商洛及关中方言为基础,聚焦陕西本土文化生活背景,关照中国乡情村态、社会变迁,乡土韵味浓郁,因此方言、文化负载成为备受学界关注,实属正常。著名翻译家、汉学家葛浩文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首席翻译家”,是汉学家译者模式的“参照蓝本”(胡安江12)。葛浩文于1991年英译了贾平凹的《浮躁》,时隔25年,他又翻译贾平凹最具争议性的小说《废都》,葛浩文的翻译使得贾平凹的作品在英语世界广受关注,因此,“葛浩文”与“翻译策略”成为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高频关键词亦在情理之中。此外,网络图谱连线的色彩蕴含着特殊的意义。“颜色从蓝色的冷色调到红色的暖色调的变化表示某一研究繁荣期所处时期从早期到近期的变化”(陈悦等82)。从图3来看,就研究变化演进趋势而言,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热点呈现出“由语言翻译策略研究领域逐渐向文化翻译研究领域扩展延伸”的发展趋势。

表2和表3分别是根据CiteSpaceV生成的统计信息制作的“频次前二十位的关键词”和“中介中心度前5位的关键词”词表。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 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运行CiteSpace 计算各节点的中介中心度,可以挖掘出在整個网络中起战略作用的关键节点(Pivotal Point)。中介中心度反映了一个节点在关键词网络中作为“媒介”的能力,也就是占据其他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能力。在图3所示的关键词图谱中,关键词“《浮躁》”的中介中心度为0.87,位居第一。排在第二位的关键词是“贾平凹”其中介中心度为0.46。“关联理论”和“最佳关联”分别以中介中心度0.38和0.30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中介中心度排在后四位的关键词分别是“文化负载词”“《废都》”“翻译策略”“翻译”。

前文已简析《浮躁》、《废都》两部作品成为研究热点,以及学界关注方言、文化负载、葛浩文研究的原因,此处不再重复,下文着重分析翻译策略这个研究热点。就翻译学的发展规律而言,任何翻译现象的研究都会经历由里向外,从字句篇章处理到外部文化、社会制因分析的过程,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也不例外。因此,译文翻译策略的研究必然是其翻译研究最早并且持续时间最久的热点话题。而方言问题更是研究热中之热,因为“贾平凹出生于秦楚文化交界的商洛丹凤县境内,受教并工作于陕西省会西安市,其创作语言受到商洛方言及陕西关中语言的影响,并深刻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成为其乡土文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冯正斌、师新民 11)。纵观而论,对于以方言使用见长的贾平凹作品翻译而言,翻译策略主要聚焦方言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等方面。

1999年,胡宗锋以本土译者的视角对《鸡窝洼人家》英译文中部分方言词汇的处理提出商榷,从微观层面探讨贾平凹小说方言理解与翻译问题,拉开了贾平凹作品国内英译研究的帷幕。之后,李颖玉等、杨春泉等以贾平凹作品中的方言词汇英译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策略分析并缕析方言英译研究现状;班荣学、梁根顺等研究者围绕《浮躁》葛浩文英译本,从不同维度探析贾平凹作品的英译策略问题,如忠实与创造、归化与异化策略、语义重构与读者接受等问题。另外,也有研究者使用语用学相关理论探析贾平凹作品翻译策略。刘勇(152)认为,“关联理论对于乡土文学有强大的解释力,关联理论对于翻译策略研究以及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王向旭(89)则以贾平凹译文为例,提出“文化与语用对比研究的成果对翻译界长期以来存在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之争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3.5  研究前沿分析与展望

截至2018年底,共有5部贾平凹长篇小说被译介到英语世界,与此同时,其他语种的译介活动也陆续展开,仅过去三年,《废都》(Howard Goldblatt译)、《高兴》(Nicky Harman译)、《带灯》(Carlos Rojas译)、《土门》(胡宗锋等译)的英译本相继问世,可以说,贾平凹作品的译介活动步入了快车道。译介数量的增加、译者群体的变化以及出版发行手段的更新都为贾平凹作品在世界文学场域的传播接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前景,同时也为翻译研究开启了新的研究路向和焦点。2013年至2017年,贾平凹翻译研究最大的变化是从微观语言层面向社会文化层面的渐变,尤其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学者高度关注贾平凹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新的研究热点应运而生,成果数量、质量显著提升。吴赟指出,相较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贾平凹在国际社会中所获得的关注和认可远远不及,首次将贾平凹作品海外传播与接受问题予以学理分析。杨一铎等比较了莫言和贾平凹在西方被接受的程度及其影响,进而探究了莫言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吴少华梳理了贾平凹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并对其作品海外推介做出了建议。孙立盎将译介不充分视为传播与接受受阻的主要原因,并从更新翻译理念、重视与海外图书市场的合作、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臧小艳全面梳理了贾平凹作品的海外译介传播情况,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推进其作品传播的新见解。张世胜全面梳理贾平凹作品在德语世界的译介情况,并提出应发挥官方及民间力量,推动中德合作,改善陕西当代文学德译状况。2013年—2017年间,几乎所有探究贾平凹海外译介传播及接受的论文均刊发于陕西省内期刊或出自陕西本土研究者,与前文所论趋势、热点分析同向。

相较于2017年及以前,2018年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共有6篇贾平凹作品翻译相关研究文章发表于CSSCI期刊之上(梁红涛131-136;冯正斌8-13、60-69;张世胜114-122;闫怡恂167-176;季进165-173+186+2),发文刊物、研究学者及机构分布均出现新样貌,详见表4:

从图1可见,较之2017年以前,2018年刊发的贾平凹研究数量有所下降,但仔细分析可知,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一、发文质量显著提升,研究成果刊发于CSSCI期刊之上,作者均为长期关注贾平凹翻译研究或中国文学外译的学者;二、发文期刊分布广,不再囿于陕西省内期刊之上;三、话题涉及面得以拓展,既有关注微观语言层面的策略探析,也有译介传播话题论述,还有翻译理论新视角的切入;四、研究对象从传统的《浮躁》、《废都》研究向其他译本研究转移,覆盖面得到扩展;五、研究群体呈集中化、专业化趋势,西安外国语大学冯正斌和西北大学梁红涛均以贾平凹作品英译为题着手撰写博士论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张世胜研究团队围绕贾平凹作品德译问题已刊发多篇专论文章;沈阳师范大学闫怡恂為葛浩文研究专家,曾刊发多篇葛浩文研究专论文章;苏州大学季进是中国文学译介传播与接受方面的领军人物,主持多个文学期刊译介专栏,长期关注贾平凹等当代作家的海外传播。总体而言,在数量和质量上,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虽难望莫言之项背,但与笔者团队收集整理的苏童、毕飞宇作品的翻译研究情况相比,其前期研究基础相对较好,关注程度也持续走高。综上,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发展前景可期,潜力巨大。

四、结论

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国内近20年来相关研究现状与发展历程,描绘了整体研究样貌,归纳了其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国内学界对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的关注度不高,研究者和机构数量较少,且缺乏足够的交流与合作,现有研究深入度、系统性不足,研究问题单一,跨学科研究意识不强,研究视角有待丰富。可喜的是,2013年之后,贾平凹作品的翻译究呈现出新面貌,研究文献数量与质量,研究专业化程度均显著提高,研究的范围与刊发文献的影响力明显扩大,研究前景趋热走高。

学术界需要更多优秀的翻译作品,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来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基于上述分析梳理,我们认为以下研究方向应受到学界的关注:一是贾平凹乡土语言翻译策略的系统性理论探析;二是贾平凹作品可译性及世界文学性问题的深入探究;三是贾平凹作品海外接受与影响的研究;四是陕西本土小说有效译介机制的研究;五是基于“翻译方向”的贾平凹小说翻译模式对比研究。述过往以明方向,谨以此文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学者关注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共同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

引用文献【Works Cited】

Chen, Chaomei. “CiteSpace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2006): 359-77.

陈悦、陈超美等编:《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使用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Chen, Yue, Chen Chaomei, et al, ed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Analyzing a Citation Space.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馮正斌、党争胜、林嘉新: 消极误译之殇:以 《带灯》英译本为例。 《语言与翻译》 4 (2018): 60-69。

[Feng, Zhengbin, Dang Zhengsheng and Lin Jiaxin. “On Negative Treas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Lantern Bearer.”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4 (2018): 60-69.]

——、师新民:贾平凹作品英译及其研究综述。《外语学刊》 5(2018):8-13。

[--- and Shi Xinmin.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Jia Pingwas Works.”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5(2018): 8-13.]

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  《中国翻译》6(2010):10-16、92。

[Hu, Anjiang. “Translator Model, Translating Strategy, and the “Going Out” Project to Promote Chinese Literature Abroad:With American Sinologist Howard Goldblatt as an Exemplar.” Chinese Translator Journal 6 (2010): 10-16, 92.]

季进、王晓伟 :论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可能与未来——以贾平凹《高兴》的英译本为例。《当代作家评论》6(2018):2、165-173、186。

[Ji, Jin and Wang Xiaowei. “On the Possibility and Prospect of Overseas Translation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6 (2018): 2, 165-173, 186.]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学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Li, Jie and Chen Chaomei. CiteSpace: Text Mining and 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Beijing: Capital Economic and Trade UP, 2016.]

梁红涛:贾平凹小说“译出”模式的文本选材嬗变。 《小说评论》2(2018):131-136。

[Liang, Hongtao. “Changes in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 for Jia Pingwas Novel ‘Translation Mode.” Novels Review 2 (2018): 131-136.]

刘勇:关联理论在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以贾平凹先生的《浮躁》英译本为例。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3(2012):152-153。

[Liu, Yong.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With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urbulence by Jia Pingwa as an Exemplar.”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3 (2012): 152-153.]

栾梅健:与天为徒——论贾平凹的文学观。《当代作家评论》6(2012):83-94。

[Luan, Meijian. “On Jia Pingwas View of Literature.”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6 (2012): 83-94.]

王向旭:语用学视角下《浮躁》的英译研究。《语文建设》12(2016):89-90。

[Wang, Xiangxu. “A Study of Impetuous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Language Planning 12 (2016): 89-90.]

闫怡恂:贾平凹《废都》英译出版及其他。《当代作家评论》5(2018):167-176。

[Yan, Yixu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Jia Pingwas The Ruined City: A Novel and Others.”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5 (2018): 167-176.]

张世胜、白莹、宋佳樾:副文本视角下贾平凹《太白山记》德译本解读。《小说评论》5(2018):114-122。

[Zhang, Shisheng, Bai Ying and Song Jiayu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rman Translation of Taibai Mountain by Jia Pingw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Text.” Novels Review 5 (2018): 114-122.]

责任编辑:胡德香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贾平凹
捉鱼摸鳖的人
贾平凹的手
月迹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浅析
图式理论下旅游宣传语翻译探讨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种子
浅析德里达的解构翻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