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后习题为例,论述整合优化课后习题的三种策略,以便让小习题也能发挥大作用。
【关键词】统编教材 习题 课后习题 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22-02
无论是哪个版本教材,课后习题都是不可缺少的板块。但研读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后,笔者发现其不仅设计精巧,而且还较好地体现了单元主题。如果教师重视课后习题,并主动搭建平台,将习题资源整合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就能既扩充课堂容量,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优化课后习题的策略。
一、借助课后习题,开展渐进式朗读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其他版本的教材虽然也重视朗读,但是缺少可行的方法指导,而统编教材则较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对于课文朗读,统编版教材不仅渗透朗读技巧,而且注重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朗读方法,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这样的朗读要求——《狐假虎威》:朗读课文。说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狐狸分奶酪》:分角色朗读课文。《纸船和风筝》: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风娃娃》: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先猜一猜,再和同学交流。
从练习的要求来看,虽然它们都是朗读课文,但是目标不同、任务不一:《狐假虎威》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狐狸分奶酪》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纸船和风筝》的课后习题只要求学生尝试默读,《风娃娃》的课后习题是针对不认识的字进行猜读。从这些课后习题可以看出教材对于课文朗读的方法和要求都是具象化的。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善于“借题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渗透相关的朗读方法。下面,请看某教师执教《狐假虎威》时的课堂教学片段:
师:有谁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现在请你们把书翻到课后习题第一题,我先请一名学生读一遍题目。
生:朗读课文。说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课后习题要求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现在请你们认真读一读这篇课文。
(生认真朗读课文)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记住,这里要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原来,真正赶走百兽的是老虎,狐狸只是借着它的威风而已。
师:你说的对,那么狐狸具体是怎样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一边认真读一边查找答案。涉及对话的,同桌之间可以尝试着分角色对话,在开展对话前请先认真揣摩各角色,尽量通过语气、表情等表现角色的特点。
(同桌间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对话练习)
……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佳途径。在以上教学课例中,教师通过备课已经领悟了课后习题中对于朗读的要求,于是,便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课文,并在师生对话中促进学生理解“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这种借助朗读理解题意,以及鼓励同桌间分角色朗读的做法,说明执教教师很好地领悟了编者的设计意图,并通过渐进式地提高朗读要求,以及渗透朗读技巧,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借助课后习题,渗透多种识字技巧
第一学段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写字。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后题目针对生字词均有描红与常用词语抄写的练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生字,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由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研究课后习题中生字词的编排目的,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识字技巧,让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进而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例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后习题中分别有这样的识字要求:
《狐假虎威》:下面的词语哪些是写狐狸的,哪些是写老虎的?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试着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狐狸分奶酪》:读一读,记一记。
开始 起始 始终 帮忙 帮助 帮手
方便 便利 轻便 工整 整体 完整
《纸船和风筝》: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你用这些识字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
风筝 松鼠 抓住 祝你幸福 愿意 哭
《风娃娃》:不认识的字先猜一猜,再和同学交流。
对于让学生认识字词,第八单元中针对不同的识字内容渗透了不一样的识字方法,有形象表演法、简单的识字方法、猜读识字方法等,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笔者认为,对于这一类练习题,教师不必循规蹈把它作为简单的常规训练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而是可以将教材编排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巧妙整合,将其融入每一课的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其他生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知识,又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某教师执教《纸船和风筝》一课时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也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熊和松鼠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生:松鼠折个纸船,送给小熊;小熊扎个风筝,送給松鼠。
师:那纸船上写的是什么?风筝上写的又是什么?
生:纸船上写的是“祝你快乐”,风筝上写是的“祝你幸福”。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小熊乐坏了,松鼠拿着风筝,也乐坏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播放视频,通过飘来的纸船、风筝出现生字词:鼠、筝、抓、幸)
师:课后习题中要求你们猜一猜这些生字,之前我们学习过“加一加”“减一减”“部首变化”“形声字”等识字方法,现在我们来试试能不能运用以前学习过的方法学习这些生字。
生1:我认识“筝”字,因为我认识下面的“争”字,我就猜它是念“zheng”。
生2:我认识“幸”字,我是顺着“祝你幸福”这一句话意思猜出来的。
生3:“抓”字的读音我猜是念“zhua”,因为我认得它的右边“爪”字念“zhua”。
……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教师先是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如“部首变化”“形声字”等,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猜一猜多媒体中出现的生字,从而使学生不产生抵触心理,乐于思考。同时,执教教师考虑到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在对识字方法进行初步梳理后,就慢慢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猜生字,体现了由从扶到放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
另外,教材还借助课后习题,创设了趣味性的语用语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后习题中都设置了说话写话内容,如让学生表现词语的意思、帮小熊写一张卡片等,这些内容一是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二是避免了说话写话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领悟课标精神,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注重营造趣味性语境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
总而言之,课后习题不仅体现了课标精神和编者意图,而且还给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教学勾勒出具体路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整合课后习题,让其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教参、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课后训练的重要内容,使小小的课后习题也能够发挥大作用。
作者简介:林日凤(1984— ),女,汉族,广西陆川人,中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课后习题的整合策略。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