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体翻译中中式英语现象的解读

2019-06-15 13:18杨珂
青年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翻译

杨珂

摘 要:应用文体属于人类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类文体,是人类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传递、事务处理以及作为事件凭据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须具备语言简练、格式规范等特点。在翻译此类文体时,严禁语句不通或者自创词句,中式英语是绝对不可以出现的。

关键词:应用文体;翻译;中式英语

本文将从中式英语的概述角度出发,解读当前翻译中常用的中式英语方法,进而提出在应用文体翻译中规避中式英语的建议,以期为有关翻译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参考。

一、中式英语概述

(一)中式英语的概念

中式英语,即外国人口中的“Chinglish”,主要指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带有汉语表达习惯、语法以及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1]。美国著名翻译者琼·平卡姆对于中式英语在《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定义为:“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因此可以做以下理解:中式英语即中国英语学习人员因为长期受母语影响,在日常写作以及口语表达时产生生搬硬套、主观编造的一类英语。这种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国家文化习惯及其英语规则,在日常沟通中极易导致人们不能进行有效沟通。

(二)中式英语的产生缘由

1.翻译方法错误

大部分国内的英文学习人员构思文章的过程也属于一种翻译过程,这些人员常常会优先运用惯性的汉语思维进行构思,再将构思的汉语语句翻译为英文。除此之外,很多中国的英文学习人员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忽视英语中的动词时态、名词单复数等的变化(汉语中并无这些变化),由此产生了“母语负迁移”现象。

2.文化差异较大

语言在各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以及民众的思考和生活形式。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同一件事情或者同一个物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中国,“7”这个数字常常不会被人喜欢,很多人认为它代表着不详;但是在很多西方国家,由于多数西方民众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中,“7”这个数字代表“上帝用7天创造了世界”这一观点,因此备受西方民众尊重,就像在很多足球队中,身穿7号球服的运动员往往是队伍中的核心球员(如贝克汉姆、菲戈等)。因此,文化间的差异也是“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缘由之一。

3.思维方式不同

在实际生活中,英语的表达常常是名词化的,而汉语的表达则常常是动词化的。例如,“禁止停车”,这里的“停”属于动词,而在实际的英语使用过程中,“禁止停车”的表示方法为“No parking”。“No parking”相对于“Dont stop the car”准确、地道。除此之外,在中国人的日常逻辑思维中,往往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汉语中的主语多为人称,汉语的一般句式也多为主动式的句式;而在英语国家,西方文化更加强调客体的思维逻辑,其日常的句式也多为被动式的或者非人称式的句式[2]。

二、当前翻译中常用的中式英语方法

(一)自创性翻译

在中国,很多平时可见的流行词汇并不能找到相对应的英文词语,因此,很多翻译人员常常进行“自创性”的翻译。翻译人员在严格遵循英语的翻译规则以及语言特征的基础上,把中文流行词汇所表达出来的含义、特征,以语音等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让外国友人更易接受,也能表达出一定的诙谐感,从而实现翻译人员的翻译目标。例如“不给力”-“ungelivable”等。

(二)直译

直译当前是“中式英语”最普遍的翻译方法,很多都是将部分单词进行组合。但也是最容易误导读者的一类翻译方法。常见翻译词汇如,“情绪稳定”-“emotionormal”,“蟻人”-“antizen”等。

除此之外,也有诸如字面翻译、省略词、以及词性误用等翻译现象。字面翻译即仅根据单词表面含义对词语进行组合,如“月夜”-“moon night”;省略词是人们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常犯的错误,翻译人员必须在翻译过程中严谨地将被省略的词汇加上;词性误用通常体现在部分人员将名词误认为动词,或者把一些动名词以及现代分词等混淆。

三、在应用文体翻译中规避中式英语的建议

(一)重视英语语感的培养

正如前文所述,在翻译应用文体时,严禁语句不通或者自创词句,中式英语是绝对不可以出现的。同时,地道、准确的英语也不是简单的汉语、英语直译,而是两种语言逻辑思维上的相互转换。因此,应用文体翻译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自身英语语感的培养,进而提升自身对英语语法、词汇等的敏感程度。例如,翻译工作人员平时可以多观看英语纸质以及电视新闻、听英文广播、看英文原声影视剧,从而逐渐掌握西方人的语言逻辑思维,并积累应用文体可能会应用到的专业词汇、语句,观察广播、报纸、电视中的英语表达形式,从而逐渐让自己成为更专业的应用文体翻译工作者。

(二)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上文提到,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也是“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缘由之一,这常常会导致翻译工作者以中文的文章构建思维去进行英语翻译,进而致使“中式英语”的出现,有的会对阅读者带来误会,甚至会让阅读者不明白文章原本应该表达的含义。作为母语为汉语的翻译工作人员,想要彻底摆脱汉语思维对翻译的干扰是很难的。因此,翻译工作者应当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提升对西方文化的掌握程度,从而根据不同的文化习俗,将中文以西方人能够理解的句式、语法翻译为英文。这能够全面提升翻译工作者的翻译能力,使应用文体的翻译更准确、可靠。

(三)重视查阅权威材料

对于应用文体的整体翻译,工作人员应当严禁生搬硬套、随意创造,应当保持应用文体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严谨性。这要求翻译工作人员在翻译出来的文章中,所有的句式、语法以及搭配等都能够有理有据,即可以从权威的材料、词典中找到佐证。因此,翻译人员如果遇到不确定的词汇、语句时,必须先查证词典中的相关例句、词条解析,并查找相关的权威资料找到佐证以证明其应用的准确性。只有如此,翻译人员才能够使翻译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有些翻译工作人员会翻译成“The traffic in the c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rowded.”在权威词典中,对于“traffic”的搭配,很多关于“交通拥挤”的例句中用到的形容词都是“heavy”,而并非“crowded”,如图1所示。与此同时,对于“变得”的描述,形容句中的状态也常用“get”而非“become”。所以回过头再看前面的句子,应当改为“The traffic in the city is getting heavy.”

(四)避免语法、词汇的“中式英语”

翻译工作人员的核心素质之一就是应当避免在语法以及词汇等方面出现错误,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整体应用文体翻译的质量,翻译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避免语法、词汇的“中式英语”。

1.避免语法的“中式英语”

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架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上文所述,汉语更注重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思想,而英语更加强调客体的思维逻辑,其日常的句式也多为被动式的或者非人称式的句式。除此之外,语法架构的不同还体现在汉语多为动态结构,英文多为静态结构等。这些都是翻译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的,只有充分掌握了英语的语法架构,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2.避免词汇的“中式英语”

应用文体翻译工作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出应用文体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阐述性等特征,应当对相关的专业词汇、衔接词汇以及相关短语、语句等进行深入学习和查阅,甚至应当做到对每一个专业词汇都探究词语的实质含义,从而实现能够有效将语境进行联系,对相关词汇加以熟悉。这不仅能够帮助翻译人员使当前应用文体的翻译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为后续相关文章的翻译做好铺垫。

(五)强化翻译相关的训练

作为翻译工作者,绝对不能将日常的工作仅停留在简单的翻译上。为了提升自身的翻译能力,能够让接下来的应用文体翻译更准确,翻译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不断强化翻译相关的各种训练,累计自身的翻译实践经验,在训练中不断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逐渐摆脱翻译中汉语思维逻辑的干扰,从而逐渐减少甚至杜绝“中式英语”出现的频率,进而全面提升应用文体的翻译工作质量以及效率[3]。

四、结论

总体而言,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表达习惯以及逻辑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如果翻译人员没有充分掌握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性,则会在应用文体翻译中出现“中式英语”。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在正式进行翻以前对应用文进行深入理解,并丰富自身的语言素养,以便使翻译更加规范、准确、通顺。

参考文献:

[1]周桐,翁洁嵋,倪聪.应用文体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J].海外英语,2019(04):9-10.

[2]龙璐.从中英思维的差异看其对实用文体翻译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3):177-178+190.

[3]李華.浅谈中英文公共标语文体上的异同和翻译中常见的错误[J].科技展望,2016,26(27):205.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翻译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论《中式英语》 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