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开展合唱校本课程的实践

2019-06-14 08:38韦杏勉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合唱校本课程

韦杏勉

【摘要】本文论述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开展合唱校本课程的实践,认为通过合唱基础训练、精心选曲、组织参加比赛和展演活动等形式实施合唱校本课程,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学生情感表现力培养以及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合唱 校本课程 核心素养 人文素养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52-02

如今信息技术已较大程度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化环境下的产物逐渐演变成一种时尚文化,取悦快节奏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群,特别是喜欢快餐文化的年轻人。快餐文化的流行,给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这一问题明显突出,学生对网络音乐、流行音乐兴趣浓厚,而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热情不高,甚至有种排斥的意味。笔者曾在高一学生中进行关于音乐学习兴趣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只有5%左右的学生喜欢听古典音乐或民族音乐;80%以上的学生喜欢唱歌,仅有不足20%的学生喜欢唱课堂上教师教唱的歌曲。快餐式的流行音乐大多转瞬即逝,缺乏内涵,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起不到显著的提升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民族自豪、个人自信的人。合唱艺术的魅力在于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真情的演唱,使人内心深处感受到艺术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在这个层面而言,合唱校本课程的研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合唱基础训练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合唱表现为多声部的音乐形态。多声部的立体音乐形态,使合唱成为声乐艺术中色彩层次最多、变化幅度最大、表现能力最强的高级形式,因此,在合唱训练与实践中,对合唱队员之间的相互融合度和默契配合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合唱队员能控制自己个性化的音色及音量的自由发挥,学会默契配合,使声音相互融合,达到声音的统一、协调、和谐。

合唱基础训练应从发声练习开始。发声练习的宗旨是追求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和声的和谐度。在发声练习过程中,合唱队员必须和衷共济,共同朝着声音的和谐、统一去努力。为打好扎实的声音基础,训练不宜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气息是发声练习的基础,是歌唱的支柱,发声练习要从气息练习开始。“叹气”是初学者最容易找到歌唱气息状态的方式,通过“叹气”训练,体会歌唱气息“往下走”感觉,学会“吸”着唱,以打开歌唱气息的通道。当学生找到气息运用的感觉后,再加入“呼”音的单音发声练习,接着变换母音练习,单音发声练习稳定后再加入单声部旋律练习,在单声部练习声音达到统一之后,逐渐增加难度,进行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发声练习。当各声部之间音准协和、发声方法正确后,再选用学生熟悉的、难度不大的多声部合唱作品加以训练。笔者认为四声部合唱曲《长城谣》(孟大鹏编合唱)比较适合用于基础训练,该曲旋律舒缓、速度稍慢、节奏比较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大附点节奏为主,各声部的节奏变化不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较易找准音调和节奏,同时能明显感受到声部之间声音的融合。此外,《长城谣》开头第一句为齐唱,第二句为二声部合唱,第四句为三声部合唱,最后一句为四声部合唱,这样逐渐增加声部的合唱作品,更易让学生听辨声部之间声音的融合与平衡,所以该曲适合用于学生多声部音准、谐和的练习。在合唱训练中,各声部用母音“U”哼唱旋律,并且各声部以主旋律为中心,向主旋律声部声音靠拢,找准自己的位置,音量平衡,追求声音和谐统一。

合唱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基础训练过程,亦是学生明确自身责任、学会与其他声部融合的过程,使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培养。当合唱声音达到和谐、协调、统一时,学生便能从团队的合作中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二、精心选曲培养情感表现力和提升人文素养

合唱教学的选曲很关键,选择的曲目难度过大,超出学生的演唱水平或理解能力,不仅影响作品的演绎,还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曲目过简单又会让学生感觉没有意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选择的作品是否适合,对合唱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合唱选曲应从以下几点去考虑:一是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二是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及审美能力;三是要考虑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

我校合唱校本课程班的学员主要来自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学员没有参加过合唱训练,没有合唱基础,所以在第一个学期的训练中选曲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难度不大、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如在第一首合唱训练曲选曲时笔者考虑选用难度不大、通俗唱法的歌曲《不忘初心》,运用二声部合唱。这首作品是著名作曲家舒楠为“中国梦”主题新创的作品,是“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中很重要的一首曲子,歌曲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很强的时代感。歌曲旋律是按照流行歌曲创编,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开门见山,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训练中,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情感和声音很快被牵引出来,二声部合唱效果很好。進入第二阶段后,笔者选用难度稍大一些的作品,如《时间都去哪儿了》,运用四声部合唱。该曲是基于高中生大多数处在青春叛逆期,自主意识增强,对父母的管教多有不理解或不接受的现状而选。笔者希望通过这首歌词真挚、充满温情的歌曲,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唱得很走心,一些学生在唱到副歌部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眼睛已经湿润,情感受到很大触动,预期的目的达到。在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笔者为合唱队选用了《我爱米兰》和《感恩的心》这两首歌曲,以表达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师之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到来之际,笔者带领学生演唱壮族民歌《壮族敬酒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壮族民歌特点,以热情、欢乐的歌声迎接60大庆的到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音乐的情感。

精心选择适合的合唱作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歌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更好地演绎作品,也能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和展演活动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合唱训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学生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难免会出现精神松懈、心理疲惫的情况。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比赛和表演活动,既能开阔学生视野、磨练学生演唱技艺,又能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增强学生临场表演的自信心,同时在活动中,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渐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不断锤炼。我校每年的“英语节”英语歌曲合唱比赛活动,合唱队都要准备两首外文歌曲参赛,通过外文歌曲的演唱,学生领略到外文歌曲的魅力和不同语言歌曲发声的特点,并且在外文歌曲合唱训练过程中,学生深深体会到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外语的动力。一年一度的市级中小学艺术节合唱比赛,是全市中小学最高水平的合唱比赛,参加这样的比赛活动是磨练合唱队员技艺的最好机会。每年我校的合唱队都会抓住这个良机,强化基础训练,同时增加训练时间、增强作品的难度,每天课外活动时间甚至周末都用于训练,演唱过《在灿烂阳光下》《半个月亮爬上来》(无伴奏合唱)等作品。高压力、高强度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唱功的机会,也能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这些都是歌唱演出的必备品质。

外出参赛展演,也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好机会,通过欣赏其他合唱队的演唱,学会审视自己的演唱水平,在对比中寻找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在外出比赛过程中,因人员较多,需强调纪律要求及团队合作精神,如化妆、换装等,要求队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学生临场应变、分工合作等品质。我校作为外语特色学校,经常有外国访问团到学校交流,在交流表演活动中总少不了合唱队的演唱。在与外国学生同台表演和交流中,合唱队员既能开拓视野,还能找到民族自信,增强爱国情感。总的而言,丰富的比赛和表演活动,对合唱队员的演唱技能、團队合作、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合唱具有艺术之美,也具有育人功能。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开展合唱校本课程实践,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而合唱校本课程需要在音乐教师常抓不懈、用心研究、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和总结下,才能使合唱校本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周期内向着更好、更有效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起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长安,周跃峰.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M].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1

[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2008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合唱校本课程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