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源
仔细观察,学生中“脏、乱、差”的现象不少,很多孩子玩了玩具后随地乱丢,拿了东西后不放回原位,因为缺乏收纳整理的意识,自己的生活环境总是一团糟。学生如果长期受到“乱”环境的影响,长大后也会带着这种不良感受走向社会,影响其今后的生活质量和品味。当前,我国不少学校开设了家政教学,然而多是厨艺课、服饰课等,并未涉及收纳(整理)的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品味,学校也应把收纳列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让学生从小受到熏陶,逐步提升个人的收纳能力。
培养收纳意识是培养收纳能力的前提。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都能顺从地接受并记住。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孩子收纳意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收纳意识培养方式。如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结合肢体语言告诉他们“规则”——我们用完某个东西之后要把它放回原位;让幼儿认识简单的收纳容器,如玩具箱是用来装玩具的、衣柜是用来放衣服的,初步培养孩子的收纳意识。中班及大班的幼儿逐步有了自己的想法,且活动力在不断增强,教师可从向幼儿示范整理玩具的方法开始,到要求幼儿与教师一起整理玩具,最后让幼儿自己整理玩具,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收纳意识。教师还可以让孩子通过对比整洁的房间和杂乱的房间、设想自己长期生活在杂乱的环境中的感受等,意识到收纳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以身作则,营造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知道“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教育阶段的教师都要注意多途径渗透收纳的意识。
培养收纳兴趣是培养收纳能力的基础。鉴于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都开设有手工课,我们可以将手工课与收纳教学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收纳兴趣。如教师可以在手工课上与学生一起制作“收纳箱标签”,用图片或文字表示收纳箱内的物品,并将设计好的标签运用于生活中;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做收纳袋等,增加收纳空间。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成品运用于生活,从中不仅体会到做手工的乐趣,也体会到收纳的快乐,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为学习收纳技能做好铺垫。
掌握收纳技巧是提升学生收纳能力的关键。对于学生而言,收纳主要为教室收纳与家居收纳。针对教室收纳,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教室中的收纳对象进行分类,如分为书籍、练习和文件,书籍指各科的课本、练习册、辅导书等,练习指各科对应的练习本及纠错本,文件则包括各类试卷、讲义等。学生既可以按照类型分类,即书籍、练习、文件分开放,也可以按照科目分类,如语文科目的课本、练习册、文件等放在一起,数学科目的课本、练习册、文件等放在一起……每一类都用文件盒装起来,文件盒内再进行细分。针对家居收纳,教师或家长可以教给学生折叠衣服、收纳家居用品的方法等,并鼓勵学生及时将学到的收纳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享受生活整洁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形成收纳能力是提高生活品质的保障。培养学生的收纳能力,对于学生形成独立意识、提高管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学生的收纳能力,符合时代的需要,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将培养学生的收纳能力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掌握收纳技能,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