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毅 钟真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指出“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以及“强化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未来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将从追求数量累积,转向对育人实际效能的高度关切,重视数字教学资源对学习过程和具体教学环节的跟踪和支持,有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虽然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移动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都依赖数字化学习资源,但教材依然是技术呈现资源之外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它为教学体系提供了最直观实用的结构框架,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服务于教学是教材开发与数字化资源融合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化资源的平台载体使得教材内容得以跨媒介拓展延伸,而教材内容的质量和设计理念是否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环境是其结合数字化资源开发建设是否必要且有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一)对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的分析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决定教材定位、内容选择构建、教材数字化程度、与数字化资源融合形式等的基础,它包括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學模式等因素的分析。与其他层次的教材数字化变革需求不同,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数字化资源的融合建设需要适应更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教学情景和教学需求。信息技术已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类教学环境中,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高度参与的仿真实训在职业院校已很普遍。然而,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一直滞后于其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脱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建设。这一方面导致数字化资源课堂利用率低;另一方面致使传统教材无法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方面的内容如模具加工、针灸手法、仪器操作、工艺流程等,难以通过文字进行直观生动的呈现,而通过3D动画、操作示范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则能辅助认知和技能掌握。因此,传统教材需要以何种方式融入何种数字化资源关键要看是否能优化教学内容的传递与表达,是否适应教学环境,满足教学需求。
(二)资源的多元交互生成,多方共同建设
建构主义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数字化资源的深度融合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行业专家、从业者等),同时也需要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需求表达、学习体验和效果反馈、参与资源供给等),促进贴近社会和学习者需求的教材内容和数字化资源交互生成,最小化行业快速发展与教材资源内容老化的矛盾,最大化满足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确保教材理念、教材内容和体例符合行业现实、学生需求、教学需求,对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整合的思考便有了方向和针对性。职业教育纸质教材向“富媒体”“数字化”“跨平台”发展过程中,背后需要校方教师、行业专家和一线从业者、出版社、技术供应商等共同投入,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需求,对教材和数字化资源融合的前期调研和融合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多方沟通,使融合不流于形式,而是切实服务教学。
(三)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对融合资源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二维码作为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纸数”融合最容易实现的媒介,已广泛出现在各类职教教材中。然而,据某网络后台的统计结果显示,二维码的扫描率很低,销售几千册的教材,单个二维码的最高扫描次数只有100多次。[1]放在职业教育学情的背景,这个使用率或许并不意外却值得深思。在技术+课堂的新课程范式下,教育环境对职教教师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需娴熟自然借助技术将数字化资源与各教学要素和环节融合,引导学生使用教材相关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积极融入数字化资源,才会对教材融入数字化资源产生需求、形成思路。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是课程教材与数字教学资源融合建设与后续有效利用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其自主性、对教学环境和需求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哲学观等都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应用。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养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纸数”融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基础。
从服务教学的角度出发,“纸数”融合的依据是满足教学需求、适应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产生实质效果;而对教材使用者而言,“纸数”融合还需具备教材的数字资源可获取、易获取、能应用等特点。 下面将从融合内容、融合手段、融合评价三方面探讨职教教材建设与数字化资源建设有效融合的模式。
(一)内容整合——需求分析为基础,教材建设与资源应用结合为思路,“纸数”资源同步整合建设
职业教育的发展绕不开与产业和就业岗位的对接。体现在教材上,则是注重理实一体化、仿真实训等,以便更好地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纸数”融合的内容首先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突出职教特色,确定课程性质,构建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框架、设计体例、技能类别等。对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归类,反向思考现有的数字化资源如专业教学资源库对教材体系、教材内容和编写体例的启示,将纸质教材中能利用数字化资源和手段优化设计的内容和模块利用关联技术和手段进行“纸数”融合。同时,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产生新的数字化资源需求和设想,则需及时补充和更新,有针对性地同步开发建设数字化资源。
应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的展示、创设学习情境、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2]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从教材出发,利用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纸数”融合的内容可包含服务于教师的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如电子参考课件、优秀课例示范教学视频;服务于技术+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资源如教材知识点微课视频、实训操作视频、通过教材进入数字题库完成交互式的测试题等;服务于教材内容更新的数字化资源如不断更新进展,持续建设的教材案例资源库;服务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材拓展数字化资源等。
在教材编写建设过程中,教师、编辑、技术人员应掌握目前该专业学科的数字资源现状,将技术上、逻辑上独立的、异构的、不同分类、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零散数字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以教材为核心,按需将内容和模态合适的数字资源纳入教材设计,做到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恰当无缝结合,使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能便捷地通过教材了解并获取相关的数字化资源,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据调查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立项建设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99个,覆盖了高职19个专业大类,已开发素材160余万条。[3]然而,数字化资源的低利用率一直备受诟病。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所列的3902门高职高专课程中,点击量在100次以上的仅127门(2013年数据)。[4]结合教材,对原有数字化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关联,能在不浪费资源、不重复开发建设、节约时间和成本的情况下使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形成一个新的、富有效率和价值的有机整体,产生独立媒介无法具备的新性质、新功能、新效果、新效益的立体化“大教材”。而且,在调研充分,内容有效整合、版权问题得到解决、资源共享达成一致的基础上,“纸数”资源的融合可使课程数字化资源如视频、测试、动画等最大程度匹配该课程广泛使用的教材版本学习内容,一方面促进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让纸质教材成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技术媒介——“纸质媒介+移动终端+网络平台”,技术融合三大媒介资源
数字技术和媒介为“纸数”融合的立体化教材开发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的新时代正催生出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移动终端和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教学要素。为了让数字化资源更深入地走进课堂,让传统的教材焕发生机融入信息化教学环境,“纸数”资源都应针对彼此的特性进行自身的开放和改变,为深度融合做好准备。当确定了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结合的内容或模块后,便可对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进行筛选、标注、整合、关联,对新需求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亦可遵循依托教材(脉络架构),超脱教材(拓展延伸),回归课堂(资源综合利用)的模式实现与教材和教学的关联。
不同媒介载体有不同模态类型的资源,“纸数”融合的内容和模块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融合资源类别的选择(见图1),通过合适的技术和媒介进行关联。视频资源与交互模块是数字教材特有的内容表现形式,在不占据更多教材版面的同时,极大丰富和深化了数字教材的内容。而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关联的路径和平台是否通畅便捷,关系到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目前,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关联的媒介主要有智能移动终端和线上网络平台,从纸质教材进入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方法包括二维码、利用学习卡或印在教材独立账号密码登录教材资源学习网站等。基于移动终端的融合可通过“教材+APP平台”的形式,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爱习课”(iPraclass)APP学习平台具备教学互动、教学过程分析统计、教学管理等功能。高等教育出版社Abook (Active Book)APP平台使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实现一体化设计,如高教社“用微课学”系列教材《电路分析与测试》,通过教材上的密码账号进入AbookAPP或数字课程网站的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每一章包含电子教学课件、仿真演示、微课、实训操作视频、仿真源文件、即测即评习题(如图2)。
网络媒介形式的“纸数”融合主要包含通过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出版社搭建的教材网络平台、网络资源公开课、在线开放课程门户网站、院校资源库等为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如智慧职教平台、爱课程icourse的中国职教MOOC、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等。
专业教学资源库拥有专业相关的海量资源,远超出教材内容可承载或课程所需调用的资源范围,配套教材建设开发需有针对性地根据教材性质和内容框架进行择优选取。高教社出版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系列新形态教材展示了纸质教材与资源库关联的可能方式,如在教材侧边栏采用“资源类型(不同图标)+资源名称”的方式标注资源,提高使用资源库检索的成功率;使用资源总览二维码、单个资源二维码、题库互动测试二维码等直接链接到教学资源库相应数字资源。部分新形态教材采用结合教材配套的在线开放课程一起建设,依据教材体例配套相关教学资源的索引等,便于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5]
(三)过程评价——教学过程检验融合效果,“纸数”资源双向修正
“纸数”融合教材资源的价值只有在教学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体现和检验。当教材建设与数字化资源建设融合产生自实际的教学需求和教学过程,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理论上,“纸数”融合的一体化教材给知识获取、课程互动、自主学习、课程评价等帶来了方式的革新,但融合的效果是否真正得到发挥同时取决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的同步革新。当“纸数”融合教材完成建设,资源的丰富性、跨媒体性等呼唤教学设计的重点转向对学习环境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通过重构教学环境和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资源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材关联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和提升,发挥出“纸数”资源融合的深层次优势,而不仅仅停留在优化内容展示上。
教学过程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检验“纸数”融合教材的效果:首先,它是否适应教学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始终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保持高度的一致。教学环境是否能确保教材中的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时能便捷快速地提取、展示、使用、反馈结果关系到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其二,它是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字化资源的特点是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和运用突破了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局限。如果教材“纸数”融合能高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它应能增强学生与教材资源之间的互动和黏性,让学生有合适的资源可选择,让资源精准推送组合,促进有效学习,帮助学生更高效、扎实、深刻地掌握教材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过程和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而不用关心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其三,它是否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等往往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和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相互配合。“纸数”融合的教材能否配合教师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使用,整体上和教师教学需求一致,让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是检验“纸数”融合教材效果的标准之一。当“纸数”融合教材适应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求,其结果是教材内的数字化资源使用率是较高的,是有使用反馈的,是会产生新的资源需求的,进而能启发“纸数”资源的双向修正,进入良性循环。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的发展不仅逐渐改变教学的范式,还会影响教学元素的革新。单纯纸质教材已呈现“天花板效应”,而投入巨大的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亟须找到进入课堂融入教学的路径。“纸质教材+数字化资源”的深度有效融合则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多年来数字化资源建设深化应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教育教材数字化革新需要对教学需求有全面透彻的掌握,教学方、出版方、技术提供方多方合作,教师教学理念和手段的更新。当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出版融合数字化资源的教材,它的实际教学效果和评价则需通过教师日常教学和学习者学习提供反馈,检验融合的效果,推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融合交互创新,使传统教材成为现代智慧课堂的自然组成部分,使数字化资源通过教材走进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0年信息化教学研究重点课题 《信息化条件下职业教育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LXA005)和2018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重点课题《环保类行业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J440418062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孟玉琴,胡延斌.数字化资源:未来教材营销的发力点[N].新华书目报,2017-08-31.
[2]严冰,单从凯.《数字化学习资源》[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3]孙薇.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助力智慧课堂——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研发和设计为例[J].中国编辑,2018(4).
[4]韩冰,顾京.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
[5]周雷,邱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互联网金融项目化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