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武
国家教育部、外交部和公安部2017年联合颁布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9月首次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并开设“中国概况”课程。本文以该校2018级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该课程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教学策略。
《中国概况》这门课程的性质属于认知性教学,而非语言教学。其目的是向来华留学生系统、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的社会文化。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特别是有关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来华留学生增进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正确了解非常有帮助,促进他们更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
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颁布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教外[2018]50号),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标、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以及管理和服务支持等作了明确的规范。其中,在第一部分“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 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 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 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笔者认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概况》课必须以此为首要的课程目标,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和明确。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和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基本国情。同时,了解广州在中国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了解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和主要外交政策,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为中国与各国友好交流与合作贡献正能量。
3.学习中国传统风俗习惯,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变迁,正确认识中国社会表象下的历史文化根源,以公正、友善的态度认识和评价中国社会。
4.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基本道德意识,避免给当地社会治安和稳定带来消极负面影响。
5.通过对中国的了解和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对不同国家、社会和民族之间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的意识。
虽然《中国概况》课程并不以语言教学为目标,但并不排斥讲授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的语言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对某些中文表达的讲解和介绍,更能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中文学习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国的友好和喜爱。
1.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语言运用策略
我校学历教育留学生的培养方案都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而设计的,因此在招生时就对学生的英语有要求。2018级学历教育留学生班级共有29名学生,来自于四大洲17个国家。学生的母语基本都不是英语,但英语水平都能满足英文授课的要求;而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处于初级水平,低于HSK3级。因此,《中国概况》课程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并在表达上避免使用生僻英语词汇以增加理解困难,同时适当辅以中文展示来直观和贴切地介绍中国。例如,在讲授颜色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时,通过介绍“大红人”“红极一时”“走红”等词语,来展现红色所代表的积极意义。
2.基于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的教学策略
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the Genera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由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E.迈耶(Richard E.Mayer)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提出。该理论认为,多媒体教学材料必须以有意义的学习为依据,创建有利于学习者整合言语信息和视觉信息的学习环境。多媒体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整合言语信息和视觉信息涉及到三种加工:选择、组织和整合。下图的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模型图直观地展现了这三种加工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在《中国概况》课堂上,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和有关视频学习材料的展示和讲解,学习者通过思考把言语表征、视觉表征和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先前知识联结起来,这样就会将先前对中国的感性认识和课堂的深度学习进行加工,最终整合形成科学全面的理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学习策略
混合式学习英文称作“Blended Learning”。该学习理论倡导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和学习方式的混合,而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混合而已。混合式学习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协调各种学习要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现课堂内外环境、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全时空学习方式。
《中国概况》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混合式学习毫无疑问能够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尝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堂活动式学习、课外体验式学习和基于慕课网站的自主式学习等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
第一, 课堂活动式学习策略的运用。在讲述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主题时,我们采取了课堂活动式学习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设计了“拜堂”和“敬喜茶”两个课堂活动。在“拜堂”环节,一位同学担任主婚人,两位同学扮演新郎和新娘。该活动起到了活跃课堂氛围,为第二个活动做铺垫的作用。 在“敬喜茶”环节,全班其它同学分别扮演新郎家庭不同的成员和家族亲戚,主婚人指引着新郎和新娘一起逐个敬茶,并用汉语称呼对方请喝茶。该活动能够调动全班同学齐参与,同时了解和学习中国人对于家庭成员和家族亲戚的不同称谓,既能体验中国文化。
第二, 课外体验式学习策略的运用。《中国概况》课程中很多关于中国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艺术、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单凭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呈现,学生仍然难以完全领会和理解。课外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学习资源的混合,也是学习环境的混合。它能够让学生亲自感受,直接观察和体验,不仅避免了长期在教室学习的枯燥,而且增强了对中国的直观了解。例如,在讲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广州市的历史古建筑中山纪念堂和陈家祠堂,详细告知学生如何乘坐地铁到达,并要求学生周末自行结伴前往参观。在讲授广州美食文化时,笔者介绍了广州美食地图,建议学生亲自体验几处代表性的美食,并在下次课给出评价和反馈。
第三, 基于慕课网站的自主式学习策略。慕课(MOOC)也称作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成果。慕课的首要特征就是学习资源的混合。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受时空的限制,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清华大学发起和创办的大型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提供了以英文为授课语言的“中国概况”“中国文化”类在线课程,并配有課后练习题。其中,由湖北大学编制的课程《英语畅谈中国》非常适合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4.课程内容的详略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和关注度灵活调整
我校选用的课程教材为王顺洪编著的《中国概况》(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对外汉语精品教材系列之一。该教材共有十四章,分别是中国的国土、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人口、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科技、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国的文学、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习俗、中国的旅游和中国的国际交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兴趣相对欠缺,而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学习积极性高。因此,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们采取以下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第一,参考不同版本的《中国概况》教材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章节排列顺序,改为分主题对内容进行详略得当的介绍。例如,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的宁继鸣教授编著的《中国概况A Survey of China》内容更好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化,第七章介绍中国的物流、金融和互联网经济,第八章介绍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第九章介绍了中国的“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这些内容紧跟当今时代发展动向,贴合留学生对中国的关注点,教师更应详细重点介绍。
第二,根据实际授课时间和学生在广州的生活体验适当调整授课内容的详略取舍。例如,春节后开学第一讲的主题是“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第二讲的主题是 “Chinese Food”。其中,在第二讲以介绍“广州早茶文化”和粤菜为主。
第三, 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适当补充学生迫切期望了解的有关内容。例如,在第一讲关于传统节日的主题学习中,学生很好奇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偏爱和对于数字选用的禁忌,我们就将第三讲的主题定为”Cultural Symbolism in China”,涵盖”the meaning of colors”和”the meaning of numbers” 两个方面。
5.教学中应对与政治和宗教等有关敏感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一名留学生班级的授课教师应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并时刻坚守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政治立场。例如,在讲授中国的龙文化时,教师介绍了繁体字的“龍”左边表音,右边表形。学生问道中国目前是否还使用繁体字时,老师告知他们在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都仍然使用繁体字。此时,教师还应该明确地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向全班同学讲清楚台湾问题的由来,严正申明台湾属于中国,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的政治立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不能让留学生错误地看待台湾问题。
教师应避免冒犯学生的宗教信仰。我校留学生班级学生来自17个不同国家,他们有着多种不同宗教信仰。笔者认为,对于涉及到宗教信仰的敏感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明确声明在先的做法,以就事论事、介绍事实、互不攻击、互相尊重的态度在课堂上客观地讲授有关内容。例如,在介绍”Cultural Symbolism in China--the meaning of colors”时,笔者在备课时就了解到绿色在伊斯兰教中是神圣的颜色,以绿为尊。而在中国古代,黄色代表皇权,以黄色为尊。中国文化中有“戴绿帽子”的语言表达,古代“青衫”一词也指地位卑微者的服装颜色或指落拓不得志的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在上课前明确向全班学生声明当天所讲内容仅是基于中国文化现象的事实性介绍,如果与某种宗教信仰或某地社会观念相冲突,请理解教师并无意冒犯和伤害任何人。
来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的教学应当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课程要求为指导,结合留学生所在区域的社会文化特点和留学生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全面介绍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各方面内容实施详略得当的教学。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来华留学生应能对中国历史和当前国情具备基本的了解,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和趋势,能够熟悉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各种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同时,来华留学生应能逐步形成对不同文化和民族差异的包容和适应能力,为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友好交往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栾著,周慧.基于视频辅助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
[2]马立立,吴海迪.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的教学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6).
[3]张匡娟.“中国概况”课程双语教学法例谈[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18(6).
[4] [美]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33-35.
[5]学堂在线.英语畅谈中国(自主模式).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HUBU+2017022702X+sp/about.
责任编辑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