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轻斑驳病毒海南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子特征

2019-06-14 09:54张德咏李桑桑龚一诺鲁清华
中国蔬菜 2019年6期
关键词:豇豆侵染基因组

杨 晓 张 宇 陈 莎 刘 勇, 张德咏,* 李桑桑 龚一诺 张 卓 鲁清华 胡 荣

(1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属乙型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香石竹潜病毒属(Carlavirus),基因组为正单链 RNA,长度为8.3~8.7 kbp, 具 有 5′ 帽子和3′Poly(A)尾;编码6个ORFs, 分别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三重基因块 1(triple gene block1,TGB1)、三重基因块 2(triple gene block 2,TGB2)、三重基因块 3(triple gene block 3,TGB3)、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核酸结合蛋白(nucleic acid binding protein,NB)(Menzel et al.,2010)。

1973年首次发现CpMMV侵染非洲加纳的豇豆(Brunt & Kenten,1973),随后在亚洲、中东以及美洲均发现该病毒的侵染(Jeyanandarajah & Brunt,1993;Almeida et al.,2005;Zinsou et al.,2015)。CpMMV可由烟粉虱传播,亦可种传,其传播速度快,主要侵染豆科(Leguminosae)、茄科(Sola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和葫芦科(Cucurbitaceae)等多种植物。主要发病症状为叶片轻斑驳,部分作物上还会产生叶片畸形和褪绿、甚至坏死等症状(Almeida et al.,2005)。

在前期病害调查中,发现CpMMV侵染海南的豆科植物,发病症状主要为叶片轻斑驳、部分植株矮化;发病株率为30%~85%,严重影响海南豆科植物的安全生产。因此,本试验以从海南采集的感染CpMMV的豇豆病叶为材料,采用RT-PCR及常规测序,得到了CpMMV海南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重组分析,为该病毒的流行分析和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疑似感染CpMMV的豇豆叶片,2016年1月采集于海南省澄迈县,共采集病叶5份,感病叶片症状为轻斑驳。病叶进行液氮速冻后,保存于-80℃超低温冰箱。

1.2 叶片总RNA抽提

试验于2017~2018年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叶片总RNA抽提采用Trizol法(Invitrogen)。在通风橱中用研磨棒充分研磨约100 mg冷冻叶片,加入1 mL Trizol振荡15 s,室温静置4 min;加入200 μL氯仿,漩涡振荡30 s,室温静置 3 min;4 ℃下 12 000 r·min-1离心 15 min;移取500 μL上清液至新RNase-free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轻轻颠倒混匀,-20 ℃静置30 min;4 ℃下 12 000 r·min-1离心 10 min;弃掉上清液,用新配的75%乙醇洗涤沉淀,8 000 r·min-1离心3 min;重复洗涤1次;弃上清液,8 000 r·min-1离心30 s,小心吸出上清液;室温晾干,取30 μL RNase-free H2O溶解,测定OD260/OD280值,检测RNA的含量和纯度,于-80 ℃保存备用。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引物设计根据Genbank中CpMMV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KJ534277,KC884249(Glycine max),KC884245(Glycine max),NC014730(Vigna unguiculata),KC774020〕作为靶标序列,选择CpMMV基因组序列相对保守区域,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5对引物(表1)扩增CpMMV全基因组序列,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1 CpMMV全基因组扩增引物

1.4 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RT-PCR采用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试剂盒(Takara)和 KOD DNA polymerase(Toyobo),具体参数参考说明书。PCR反应体系(50 μL)包括PCR Buffer 25 μL、上游 /下游引物(10 μmol·L-1)各 2.0 μL、dNTP Mix 1.0 μL、总 RNA 1.0 μL、酶混合液1.0 μL,补足ddH2O至50 μL。PCR反应程序:95 ℃预变性 3 min;95 ℃ 35 s,58 ℃ 15 s,72 ℃ 1.5 min,35个循环;最后72 ℃ 5 min。PCR产物采用MiniBEST Agarose Gel DNA纯化试剂盒(Takara),纯化PCR片段克隆到pEASY-T5载体,重组载体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1.5 序列拼接与分析

测定序列采用DNAstar 8.0软件中的Seqman进行拼接,拼接后的序列同源性分析采用Genbank的 nblast进行在线分析(https://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序列系统发育树采用 MEGA v5软件构建(Tamura et al.,2011),序列重组分析采用RDP v3软件(Martin et al.,2010)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南地区CpMMV田间症状

从图1可以看出,疑似感染CpMMV的豇豆中下部叶片症状明显,病叶症状为轻斑驳或斑驳黄化;上部叶片症状较轻,表现为轻微斑驳褪绿;部分植株稍矮化,少量病叶片表现为轻微畸形。

图1 感染豇豆轻斑驳病毒的豇豆叶片(自然发病)

2.2 CpMMV基因组序列特征

RT-PCR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5份样品均感染CpMMV,且PCR片段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100%,因此,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样本进行CpMMV全基因组测序。抽提总RNA,采用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以未添加模板作为阴性对照(CK)。从图2可以看出,RT-PCR扩增得到了单一、与预期大小(800、1 253、2 297、2 205、3 052 bp)一致的目的条带。将这些条带纯化后,连接T载体,采用通用引物进行测序。测序获得序列利用 NCBI(https://blast.ncbi.nlm.nih.gov)的VecScreen在线工具去除载体序列,采用DNAstar 8.0软件中的Seqman进行拼接。拼接得到的CpMMV海南分离物基因组长度为8 193 bp,GenBank登录号为KY420906。 CpMMV基因组3′UTR和 5′ UTR的长度分别为121 bp和72 bp。

图2 RT-PCR扩增结果

2.3 系统发育分析

CpMMV的基因组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CpMMV海南分离物基因组序列与美国佛罗里达分离物(KC774019)的同源性最高,为83.22%;与加纳分离物(NC014730)的同源性最低,仅为63.00%。Genbank中共登录有9条CpMMV基因组序列,全部下载后与CpMMV海南分离物进行序列联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图3)。所有CpMMV分离物大致可以分为3个亚簇,分别是巴西-美国亚簇、加纳亚簇,以及CpMMV海南分离物亚簇。

图3 CpMMV海南分离物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

2.4 重组分析

基于CpMMV基因组,采用RDP软件分析重组事件(图4),CpMMV海南分离物具有一个重组位点,其断点为3 212~3 592 bp。重组片段的主要父本为加纳分离物(NC014730)、次要父本为美国佛罗里达分离物(KC774020)。

图4 CpMMV海南分离物重组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1973年首次发现CpMMV侵染豇豆(Brunt & Kenten,1973), 但是我国直到2019年才有CpMMV发生的报道(刘勇 等,2019)。CpMMV能够侵染豆科和茄科多种蔬菜作物,可种传、也可由烟粉虱传播,其传播速度快,目前已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和非洲(Brito et al.,2012;Rosario et al.,2014)。CpMMV单独侵染,其症状相对较轻,然而与其他植物病毒复合侵染,可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Nsa & Kareem,2015)。因此,应加强该病毒的监测,预防该病毒在我国豆科和茄科等重要经济作物发生流行。

本试验结果表明,CpMMV海南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与美国分离物的同源性较高,但与非洲加纳分离物的同源性较低,表明CpMMV在不同地域存在遗传分化;基于CpMMV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该结果。CpMMV巴西-美国分离物聚为一个亚簇,非洲加纳和我国海南分离物各聚为一个亚簇,表明CpMMV的亲缘关系可能与地理位置有直接联系。因此,需测定更多CpMMV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分析该病毒的遗传分化特点,为该病毒的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重组在植物病毒的遗传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Nagy,2011),CpMMV海南分离物的重组分析表明,在其基因组3 212~3 592 bp具有一个重组事件,其重组片段可能来源于美国和加纳分离物之间的重组。表明CpMMV的亲缘关系虽然与地理位置有关,然而来源于不同地域的分离物的重组,可促进该病毒适应新地理位置的寄主,从而促进该病毒的快速扩展。因此,需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病毒遗传变异等研究,为明确该病毒在我国的分布、流行性和致病性等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豇豆侵染基因组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ToCV单独侵染和TYLCV&ToCV复合侵染番茄植株上烟粉虱寄主适应性及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防御反应变化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豇豆先生变魔术
豇豆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