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江西蔬菜产业发展探究

2019-06-14 09:54聂园英魏建美徐光耀万余花
中国蔬菜 2019年6期
关键词:江西省蔬菜

卢 慧 聂园英 魏建美 徐光耀 万余花 李 庆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20)

随着江西省对蔬菜产业的重视和扶持,蔬菜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全省农业重点打造的“九大工程”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形成了五大蔬菜优势区域、一批特色蔬菜品种,推动国内外蔬菜贸易,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

蔬菜产业是传统的农业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8年江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将蔬菜产业作为“九大工程”之一,并制定了《江西蔬菜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从产业布局、重点任务、补助政策、工作安排方面逐一细化了实施目标。近年来,江西省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逐步形成了优势产区和特色品种,打造了若干个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蔬菜品牌,通过蔬菜精准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但是,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蔬菜流通问题突显、蔬菜品牌价值不高、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等,因此要实现江西省蔬菜产业振兴仍然任重道远。

1 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蔬菜生产情况

近年来,江西省提出以“推动全省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2008~2017年蔬菜播种面积、产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也逐渐增加(图1、2)。但是,江西省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在全国的占比仍较低,2017年江西省蔬菜播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2.76%,总产量只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84%。

图1 2008~2017年江西省蔬菜播种面积及占比

图2 2008~2017年江西省蔬菜总产量及占比

1.2 蔬菜区域布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西省逐步形成以精细蔬菜、春提前蔬菜、水生蔬菜、块根蔬菜及豆类蔬菜为主的赣东北蔬菜生产区,以夏秋蔬菜为主的赣南蔬菜生产区,以秋延后蔬菜、高山蔬菜以及水生蔬菜为主的赣北蔬菜生产区,以地方特色蔬菜为主的赣西北蔬菜生产区,以春提前和地方特色蔬菜为主的赣中蔬菜生产区的蔬菜产业布局。其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上饶等市连续多年位列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及产量前列,2017年这5个市的蔬菜播种总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71.01%,蔬菜总产量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69.60%(图3)。

同时,为了巩固江西省蔬菜优势产区的产业聚集,充分发挥各地的蔬菜种植优势,根据各县市的气候、生态特点、品种结构以及栽培习惯,江西省进一步优化了蔬菜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了五大优势区域(表1)。

图3 2017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蔬菜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占全省的比重

表1 江西省蔬菜优势区域布局

1.3 蔬菜品种结构

江西省蔬菜品种丰富,包括叶菜类等10大类。其中,叶菜类、白菜类、根茎类的播种面积、产量位居前三,2017年这3类蔬菜的播种总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51.07%,总产量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53.08%(表2)。此外,特色蔬菜品种不断丰富,芦笋、芡实、瑞昌山药、万载百合、赣南脚板薯、铅山红芽芋、贵溪捺菜等名特蔬菜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2018年江西省特色蔬菜播种面积约14万hm2(210万亩),占全国特菜播种面积的2.92%。

表2 2017年江西省蔬菜品种结构

1.4 蔬菜品牌建设

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越,为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力条件。近年来,全省创建了一大批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打造了诸多蔬菜品牌、注册商标,比如乐平市的“百溪”“绿乐”“金鹄”,新干县的“淦绿”“神龙”“黎山”“新星”“龙腾”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8年3月江西省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共有184件,位列全国第22位,占全国地理标志总数量的2.41%。其中蔬菜类地理标志产品33件,占全省地理标志总数量的17.93%,分别是瑞昌山药、生米藠头、黎川茶树菇、广昌白莲、南城淮山、临川虎奶菇、乐安竹笋、井岗竹笋、上饶青丝豆、登龙粉芋、临湖大蒜、余干辣椒、怀玉山马铃薯、抚州西瓜、铅山红芽芋、上高紫皮大蒜、余干鄱阳湖藜蒿、宜丰竹笋、抚州水蕹、王桥花果芋、占圩红薯、黎川草菇、东乡萝卜、信丰萝卜、瑞金荸荠、泰和竹篙薯、乐平辣椒、龙南江东荸荠、龙南大蒜、永丰(辣椒)、万载百合、横峰葛、石城白莲。

1.5 蔬菜进出口概况

随着农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推进以及多个自贸区的建立,江西省蔬菜进、出口数量不断增长。2016年蔬菜出口额为41 857万元,同比增长93.46%;进口额为759万元,同比增长85.57%(表3)。全省各地积极建立供港蔬菜基地,据调查由港方投资建立的蔬菜基地有6家,面积达133.33 hm2;由当地投资建立的蔬菜基地几十家,面积近6 000 hm2。江西省立足自身产业特色、依托赣州内陆港优势,于2017年11月1日开通首列中欧蔬菜班列,进一步推动了蔬菜对外贸易发展。

表3 2008~2016年江西省蔬菜进出口额

1.6 蔬菜科研现状

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立以首席专家为核心、多专业领域合作、对接蔬菜主产区的科研创新模式,加快了江西省蔬菜种质创新步伐,优化了蔬菜品种结构,提升了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目前主要科研力量包括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蔬菜系、萍乡市蔬菜研究所、乐平市蔬菜研究所、永丰县蔬菜研究所等。从事蔬菜良种研发推广的种业公司包括江西大家庭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华农种业有限公司、江西赣新种业有限公司等。

据江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统计,截止到2018年6月底,江西省从国内外引进茄果类、瓜类、豆类、芦笋、山药、野生蔬菜等种质资源共4 945份,其中野生种质28份,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材料499份,分别在南昌、赣州、萍乡建立了芦笋、赣南脚板薯和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累计配制蔬菜杂交组合3 000多个,筛选出优良组合(品系)84个,育成蔬菜新品种30个,其中22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认定。

1.7 蔬菜流通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江西省蔬菜流通逐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连接,生产、加工、保鲜、运输、仓储、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江西省蔬菜流通的主要模式有:农户+市场、农户+经纪人+市场、农户+批发商+市场、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市场、农户+龙头企业+市场、农消对接等。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蔬菜流通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江西省现有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有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宜春市赣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乐平蔬菜批发大市场、永丰蔬菜批发市场、赣州南北大市场、吉安农产品批发大市场、新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其中乐平市现有的蔬菜批发市场是江西省建设较早、规模较大,也是农业农村部在江西命名较早的全国蔬菜中心批发市场,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赣农宝”“一亩田”、益农信息社等互联网平台推动了新型蔬菜流通模式的发展,实现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直接联系。

1.8 蔬菜产业扶贫

江西各地通过实行新增蔬菜基地奖补、新建蔬菜生产设施奖补、土地流转奖补等激励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基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进推广实用技术,创建蔬菜品牌,大力开展蔬菜产业扶贫工作,实现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55 hm2(820亩)芦笋,连续两年实现了人均增收3 000~5 000元。赣州市于都县获批成为2018年国家蔬菜精准扶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2 江西省蔬菜产业振兴面临的挑战

2.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江西省蔬菜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优良品种选育滞后。据中国海关统计,每年我国进口的蔬菜种子占进口总额的40%以上,是我国蔬菜进口的最大一个类别(林伟君 等,2014)。江西省蔬菜优良品种选育远远滞后于生产,尤其是特色蔬菜,除辣椒、子莲有专业科研机构外,其他特色蔬菜如芡实、茭白、大蒜、芥菜等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直接影响了江西省名特优蔬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是集约化育苗缺乏。江西省蔬菜生产对种苗的需求相当旺盛,例如赣州市12万hm2(180万亩)的蔬菜播种面积中至少有6.7万hm2(100万亩)需要育苗生产,年需种苗达25亿株。虽然江西省有一些育苗基地,但生产规模小、育苗设施缺乏、秧苗产出率低、科技含量低,所以大多数大型蔬菜企业从山东寿光、福建厦门等地调运蔬菜种苗,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三是设施蔬菜面积少。国家农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江西省设施农业面积在全国仅高于西藏、广西、海南,仅占全国设施农业总面积的1.5%,与农业发达省份江苏、山东等相比差距较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药林桃 等,2018)。

2.2 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应链,为农民提供第三就业空间。据统计,2016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营收入达到20万亿,乡村旅游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创造了5 700亿、2 050亿元的增加值(熊小林,2018),这些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动力。江西省蔬菜产业一二三产互动融合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蔬菜加工技术水平落后,生产规模过小,加工层次低,加工品种少,龙头企业少,品牌意识弱,对蔬菜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我国各类蔬菜加工率约为9%,而江西省仅为4%,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以腌制品、罐头制品、冷冻等较低附加值的加工方法为主,保鲜、干制、汤制等较高附加值的加工偏少,食品添加剂、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更是寥寥无几。二是围绕蔬菜产业的乡村旅游发展较缓,消费模式仅限于观赏、采摘等,比较高层次的文旅、康养模式尚没有,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利用不足,三产融合缺少必要的抓手和平台。三是环绕蔬菜产业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弱,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如农机作业、产品加工、运输、供销、仓储、资金借贷、保险、市场信息等产业链中的服务性模块发展不够深入,对蔬菜产业的推动作用不足。

2.3 蔬菜流通问题突显

一是城郊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萎缩,据2018年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北京、上海、天津城郊蔬菜基地面积比2011年分别减少了1.93万hm2(29.00万亩)、2.84万hm2(42.55万亩)、0.38万hm2(5.75万亩)。江西省很多城郊蔬菜基地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随着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原有的城郊蔬菜生产面积逐年减少,生产地和销售地的距离变长,蔬菜运输成本随之增长。二是蔬菜保鲜技术仍较落后,江西省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贮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7%~30.0%之间(吴峰,2006)。长途运输销售蔬菜多不作保鲜处理,只用竹制品或纸箱进行简单的包装,缺乏田头预冷、分级包装、贮运保鲜等专业设施,蔬菜保鲜库容不足,从而导致蔬菜腐损比例高、产品档次低、销售市场窄、销售价格低。三是蔬菜流通环节过多,蔬菜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要经过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超市等诸多环节,导致价格差距极大,菜农收益不高,消费者得益亦不多。四是蔬菜产销信息不对称,江西省的信息资源分散,没有建立起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导致菜农广泛缺乏市场信息,经常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生产过剩。

2.4 蔬菜品牌价值不高

一是品牌建设力度不大。江西省自有蔬菜品牌不多,品牌知名度也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低,品牌影响力多局限于本省。乐平市的“百溪”“绿乐”“金鹄”,新干县的“淦绿”“神龙”“黎山”“新星”“龙腾”等蔬菜品牌的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李庆 等,2017)。二是蔬菜品牌效益低。目前,江西省蔬菜地理标志产品整体开发程度低,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水平不高,优质产品没能卖出优质价格,影响了蔬菜生产者的效益。三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一些蔬菜注册的商标,忽视了品牌宣传和营销,缺乏市场品牌化的行业指导、长远规划和重点扶持,品牌管理缺乏,导致江西省蔬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

2.5 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产业振兴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江西省蔬菜产业人才队伍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队伍不强,江西省蔬菜研究主要集中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以及部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全省从事蔬菜研究的科技人员有限,其中年龄、技术、职称等结构都存在较大问题。二是技术推广队伍不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往往离不开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贡献,目前县级以下农业推广服务站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这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基层人才变得越来越稀缺。三是产业化经营队伍不强,缺乏龙头企业,缺乏领头羊,缺乏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四是社会化服务队伍不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承担规模化蔬菜产业发展所需的全程专业服务。

3 江西省蔬菜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态势的研究和对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江西省蔬菜播种面积、产量、进出口量都在稳定增长,但市场竞争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尤其是缺乏高附加值的蔬菜产品和服务。因此,江西省蔬菜产业要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栽培蔬菜、外销和出口创汇蔬菜、名优特产蔬菜,重点提升蔬菜产品处理、加工水平,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打造富有竞争力的蔬菜产业链系统,全面提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1 加快蔬菜科技创新

一要加强科研与应用投入,在品种选育、有机栽培、植保及采后保鲜加工技术与装备上开展联合创新,以市场需求及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形成诸如“采后+栽培+植保+育种”“农学+工学+医学”等各种联合攻关模式(张学杰,2018)。二要加大种业公司引进力度,在全省培育1~2家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业企业,同时每个地市要重点打造1~2个种苗企业,加大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以及种苗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投入,并做好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对接和服务。三要开展特色蔬菜种质资源普查,挖掘并合理开发江西省特色蔬菜资源,建立名特蔬菜产业发展基金,在良种繁育、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贮存加工技术方面开展专题研究,提升特色蔬菜的传统栽培技术(程小林 等,2009)。四要做好设施蔬菜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6.7万hm2(400万亩),主要建设简易钢架塑料大棚、钢架连栋塑料大棚等,针对江西省夏季与秋季高温高湿强日照、冬季与春季低温高湿寡日照的气候特点,研究并制定出适宜江西省的设施蔬菜设备标准和生产技术模式。

3.2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是依托环南昌优势产区、乐平优势产区、上饶优势产区、九江优势产区、萍宜新优势产区、鹰抚优势产区、赣州优势产区、永丰优势产区等“八个优势蔬菜产区”和白莲产区、食用菌产区、山药产区、水生蔬菜产区、西甜瓜产区等“五个特色蔬菜产区”,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加工层次深的加工企业,研发生产一系列包括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在内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蔬菜精深加工产品,形成蔬菜优势品种加工产业集群。二是围绕自然资源禀赋和蔬菜产业资源优势,深挖传统文化底蕴,打造田园综合体、特色乡村、特色蔬菜小镇、康养小镇等休闲农业,开展集现代农业、大健康产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蔬菜+”休闲旅游业。

3.3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

一是稳定城郊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形成优势区域与城市郊区并重的产业布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地预冷、仓储设施建设,每年新增5万t蔬菜贮藏保鲜库,加强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建设。二是加强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主要产区建立商贸交易、物流配送、仓储冷藏于一体的的智能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其流通转运、冷链贮藏、电子商务、安全检测、信息传递等功能。三是优化蔬菜流通模式,减少传统流通环节,降低蔬菜流通成本,继续探索“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市场”“农户+龙头企业+市场”“农消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扩大健全蔬菜营销网络。四是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管理体系,建立起全省范围内的蔬菜生产流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县区级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点,对大宗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期、价格、供求、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引导蔬菜生产者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品种结构和生产规模,特别是安排好茬口和上市档期。

3.4 唱响江西蔬菜品牌

一是鼓励企业进行“三品”认证,精心培育蔬菜品牌。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蔬菜)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大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产地认定,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和注册。积极申报并着力打造蔬菜地标品牌,提高蔬菜产业品牌知名度。二是以现代工业理念管理蔬菜生产与经营,开发系列包装,强化分级处理,配套冷链体系等,做标准化蔬菜产品,统一标识,资源整合,做大名牌产品、做强龙头企业。三是做好江西蔬菜品牌的宣传。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品牌,积极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品牌蔬菜。做好江西这个区域性品牌的宣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解决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去蔬菜低端产能,发展质量安全的高品质蔬菜产品,让更多的江西绿色品牌蔬菜占领市场、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3.5 加快培养蔬菜“三农”队伍

一是围绕江西省蔬菜优势产区和特色优势品种,培养一批从事蔬菜研发、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依托国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平台,整合全省科技力量,着力提高为绿色、生态、高效蔬菜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以种植、加工、营销技术为重点,选拔一批发展潜力大、敬业精神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三是依托县市党校、农校和各类培训基地,通过到发达地区培训、大专院校深造、外地企业学习、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和专家授课等,选派中青年企业经营骨干、农村经纪人、营(运)销大户学习培训,提高经营管理和营销能力。四是加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鼓励搭建针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的企业家培训平台、专业技术培训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通过派驻、挂职等方式,为农业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技术指导。

猜你喜欢
江西省蔬菜
模拟成真
江西省审计厅“三个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蔬菜
吃两个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