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美的盖头来

2019-06-13 10:31王森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堂气氛

王森林

摘 要:由一节成功的同课异构高效课堂展示思考:如何赢得得学生喜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掀起语文教育美的盖头。文章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三条途径。一是语文教师的导课形式要美,二是语文教师要营造美的课堂气氛,三是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最后结合读书三境总结只有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能发现传递语文美。

关键词:高效课 导课形式 课堂气氛 语文素养

2018年10月,我参加了富平县教育局组织的“同课异构高效课堂展示”寻找活动,所讲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如何打造高考作文亮点》受到听课师生的高度好评。虽是和外校学生临时配合授课,但彼此之间默契的配合、热烈的互动,是我始料未及的。上完课后,学生依然沉浸在那美好的氛围中,意犹未尽。我非常感动,感受到了语文带给我的久违的美,也使对搞好语文教学有了更大的信心。[1]

这节高效展示课的成功,既取决于我连续几天精心的备课,也和我平时在语文课中一贯注意教给学生感悟“语文美”有关。语文课本来是很美的,但被泛滥的习题弄得支离破碎,加上一些语文教师,既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较高文学素养,又缺乏“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研究精神,使语文教育越来越处在受冷落的尴尬地位。

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语文课要想获得学生的喜欢,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文学素养,改进老套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在语文课教学中,掀起美的盖头来,让悠悠的语文美,弥漫学生饥渴的心田。[2]

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教师的导课形式要美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本来就是一门体现语言美的学科。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不采用一些新颖的导课形式,难免给学生留下千篇一律的印象,难以激发听课兴趣。在这节导课时,我把自己的名字编成了一首《绿色生活》诗谜,让他们猜。“四四方方一块田,流水冲走两条边。栽上五棵参天树,幸福生活万万年。”学生一听,兴致来了,纷纷争先恐后地猜着我的名字。满心的期待,勃发的兴致,热烈的气氛,为这节课,拉开了成功的序幕。上完课后,部分师生依然意犹未尽,沉浸在上课愉悦的气氛中。还有一次,在进行《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示范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我随机讲了一个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的故事。连战先生卸任国民党党主席后,有个记者当众提了这样一个刁钻的问题:连主席,卸任党主席给马英九后,此时此刻,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记者以为这样的问题会使连先生尴尬,没想到连先生微微一笑,随口吟诵了李白的一首诗《山中答问》,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样含而不露意味深长的回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被连先生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和机智的应变折服。学生听得入了迷,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们:学好古典诗歌,会深深增添你的文化底蕴,使你的谈吐雅而不俗。学生的兴趣有了,这节课自然听得特别认真。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我在课前先问学生谁会唱30、40年代在学校流传甚广的李叔同作词的名曲《送别》,唱给大家,在我的鼓励下,有个听过歌曲的学生在我放的音乐伴奏下轻轻唱起来;长亭外,古道边……受到优雅词曲的感染,许多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带着淡淡忧伤的那种离别气氛已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学生,看到时机成熟,我自然地告诉大家:人生无限伤心事,最难生离与死别。让我们再次去长亭外,古道边,去感悟离人那难以排遣的忧伤。可以想象,这样的导课“未成曲调先有情”,自然会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那种心灵的律动。[3]

二、语文教师要营造美的课堂气氛

诗歌,在古代本来就是配乐演唱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时会利用自己手机上下载的精美音乐,配乐朗诵,营造美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在教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時,我先用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诵了一遍诗歌,再让几个学生配乐朗诵诗歌,几遍朗诵下来后,学生已深深地陶醉在配乐朗诵的美好氛围中,陶醉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更陶醉在中国古典文学浓郁醇香的优美中。在本节高效课堂展示中,我选用《梁祝》来伴奏,让学生朗诵满分作文《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锋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舞双双······听着这样优美的音乐,体味这样精彩的文句,学生深深地沉浸在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中国名曲所营造的美好氛围中,真情流露,久久回味,朗诵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被美触动的学生积极地思考回答着我提前设置的问题,整节展示课气氛非常积极、和谐、愉悦。那种专注热烈的气氛使我深受感动,我想,其实每一个学生就像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期待语文教师用真情的刻刀去雕琢出未经展示的美。如果语文课常常能这样学生感动,能让学生接受美的洗礼,美的雕琢,就会收到意想不到教学效果。[4]

三、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现在的学生不爱读名著美文,不爱诵古典诗词,不爱用心观察生活,自然在作文时,东拉西扯,矫揉造作,缺乏好的素材和真挚的情感。为此,我常常告诉学生:胸无点墨文自浅,腹有诗书气自华,指导他们开启发现美的慧眼。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把搜集整理的几十篇历届高考最佳作文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体味,发现其中的美。许多学生阅读了这些文采飞扬、底蕴深厚的美文后,深深折服,开始在语文课本中,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发现寻找美的素材,增加自己的积累。看到部分学生已有所悟,趁热打铁,引导他们积累优美的作文素材:

1.利用好语文课本经典素材:屈原的爱国,司马迁的执著,陶渊明的淡泊,李太白的率性,苏东坡的豪迈,辛弃疾的激昂······

2.推荐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让学生品味模仿;

3.引导学生阅读《读者》《智慧背囊》《时文选粹》《意林》等刊物,并抄写体会其中美的文句,十多年来,我推荐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儿开》《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等多篇篇美文都让学生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4.指导品读鉴赏“人民网”等媒体优秀时评,开拓视野,积累素材,学会条理化表达。

2017年高考前,我第一时间把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功勋科学家潘建伟等素材讲给学生,部分学生非常恰当地用在高考作文中,取得了理想的分数。在我的启示下,许多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开启美的慧眼,积极寻找发现美的素材,体味深思,灵活运用,不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高效课堂让大家更多地去审视多年以来惯常的教育行为,一改过去经验态的做法,回到问题研究的大道上来,这正是她无尽的魅力。

在这节课后,我深深悟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许多语文教师仅仅只是一味抱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语文教师,知音稀少;不能沉下身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语文美)消得人憔悴”,自然很难收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法雷瑞曾经说到:要行动,不要信念。在次,我大声呼吁,语文教师,快快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积极行动起来,发现美,传递美,才会掀起美的盖头来。

参考文献

[1]魏金国.浅谈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点[J].中国科学教育,2008.

[2]李玉玲.试论语文美育的四个环节[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

[3]王慧英.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梅芳.近十年中学语文美育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1.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