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纪
摘 要:构建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理想课堂的新课导入,就是教师从课时内容、学情、教学设施及环境和自身专长出发,运用独具匠心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题上来,并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感受。好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堂好课的“引擎”,能激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创造,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理想课堂 新课导入 意义技巧
一、抓住课文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从一开始就能牢牢吸引学生。"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将会积极影响学习的主体。
1.收拢生心,快速融入课堂教学。课前,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很难因为上课的铃声快速静下心来。教师富有创意的开讲,能够快速地控制全场,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课堂。
2.揭示课题,明确本课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巧设悬念等导入技巧自然地揭示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会在被吸引的过程中,带着疑问投入到学习中,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愉悦性,为构建思辨的动态课堂创造了条件。[1]
3.搭建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课堂导入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如在打好的地基上造房子,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
4.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是让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的确,精彩的导入会让学生感觉是一种享受。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并以快乐的心情进入课堂的场景之中。
二、善用导入方法,激活学生创造
新课导入所用的材料有诗歌、故事、朗诵、谜语、歌曲、漫画等文字艺术类的,也有实物、演示、音频、视频、图片等。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其继其志。”新课导入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情怀,如何使这一环节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新课导入方法颇有主导价值。
1.模拟导入法。就是借助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实物、实物模型、图片、音视频材料等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它形式新颖,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拉近了生活与语文的距离,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理念。例如可以这样设计《三峡》的导入:老师右手拿着一张10元人民币,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将它背面的图案投放到白板上,让学生描述图案里展现的胜景,然后再指明它就是三峡风光,勾起了学生对三峡的热爱和向往,接着自然开讲。在语文课堂开始后的三两分钟内来如此呈现,即“抓住了”学生的心,也“扣住了”文章的题,营造出古今共赏人间胜景、共品写景美文的奇妙氛围,语文味忒浓。由于时代的变迁,学生很难因现实生活中望父买橘的背影而触动情思,因此设计《背影》的導入时,可以在屏幕上播放橘的图片,同时,老师和学生对话:橘子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可是,八九十年前,市场上橘子少,价格也高,是贵重的水果,大散文家朱自清望父买橘,深受触动,怀着对父亲的感激、爱戴和思念之情写出感人至深的礼赞父爱的散文《背影》,同学们学习后,定会体悟到父爱如山的分量。模拟导入法被广泛地运用到说明文教学导入中。如用拱桥模型来导入《中国石拱桥》,体现了教学直观性原则。
2.题目导入法。就是直接对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或者与题目密切相关的知识开始本课的导入。它方便快捷,快速入题。如《范进中举》的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说说标题中所流露出来的两个信息。学生明白后,老师进一步挖掘:同学们,课文题目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哪种现象(少部分学生会说出“科举制度”这个答案)。这样就自然地把学生导入到文本阅读中来,还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我们在了解社会生活”的意识,有浓浓的小说味。
3.设疑导入法。就是结合写作背景、或文章主要内容、或文后注释、或教学重难点等预设一个问题,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文本,收住学生的心,达到以导促学的目的。这个问题有可能在导入环节就释疑了,也有可能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如《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的导入:同学们,你们认为“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是设问句,是反问句,还是一般的疑问句?理由是什么?请认真默读文后注释,探究问题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获取了写作背景信息,总比老师直接介绍写作背景要技高一筹吧。
教学长课文,为达成长文短教的目的,使用设疑导入法,还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神奇作用。例如鲁迅的《故乡》导入:谁人不说家乡好!人人都说故乡好!请同学们跳读39至52段,说说“我”的故乡好在哪里?实际上,现实中“我”的故乡是不好的,老师这样问,是故意给学生丢了一个包袱,激发学生形成思想的碰撞,带着怀疑的心理和辩论的动机去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小说的主题,消减了常规小说教学模式下给学生带来的乏味感。
4.知识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时教学任务密切关联的传统文化、单元导读、名句俗语、文体知识、作者简介、作品著作、故事史实、阅读知识、写作知识、谜语漫画、读读写写等来导入,这是一类常见的导入法。其外延非常宽泛,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在导入中就交给了学生许多写作好素材,只要运用得法,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有些课文,字词教学体量大,不妨从课后读读写写中撷趣典型字词(如有音变现象等)通过正音释义来导入,如《最后一课》的导入就可以这样设计。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以《筷子的故事》导入或者用歌曲《爱的奉献》导入。教学《陋室铭》以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的概念介绍和运用举例导入。《爱莲说》以介绍古文体“说”导入。以纠正连翘的翘的读音qiáo导入《大自然的语言》。这样导入,既能快速入题,又实现了导和学的完美统一。
教学自读文章,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阅读一篇文章,从哪些角度去读?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老师就会概说阅读文章的基本思路和阅读角度,学生有了理论性的阅读知识,当然就能指导阅读实践。
引用名句导入,引经据典,文味厚重,感染力强,具有引导学生渐入佳境的效果。例如《创造宣言》的导入: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去聆听关于创造的宏音。
小说,尚可运用介绍学习目标的形式导入,因为课本里的小说篇幅一般较长,一般用三个课时教完,每课时会教授一两个阅读点,这样开门见山地开讲,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5.“Rh阴性”导入法。就是根据课文的特异性和教师已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情和老师的专长,因文施导,因生施导,因己施导,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激情大涨。比如用说网名来导入《五柳先生传》,让学生说说印象深刻的网名或说说自己网名的含义,教师说出诙谐风趣的网名如“唐僧洗头用飘柔”,让学生在笑声中走进文本,课堂不活跃都难。再如教学《济南的冬天》等名篇的导入:让学生观看重庆电视台明星栏目《品读》之《济南的冬天》,采用颇有时代特色的引领,会收到拔高的大果。诗歌教学时,教师亲自来个配乐诗朗诵来导入,会有震撼力。
有绘画功底的语文老师在设计导课时,独辟蹊径,不妨现场在黑板上做简笔画来导入。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我的叔叔于勒》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铜钱,钱眼里画了一个人,接下来问问同学们这幅画的寓意是什么,然后说:今天我们就去看看钻进钱眼里的主人公会做出什么事。这样,就勾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录音导入法、实验操作法等,我们要根据文情、学情和师情择善而用,以免导而无效,导而成拙。
三、注重导入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为导出学生的兴趣,擦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老师在导入新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时间。导入的时间应控制在课堂开始的一至五分钟之内,最好不要超过四分钟。并做到一课一导,不要几导并行。限时的精彩必然是短小精悍的,要求教师必须研读文本,评估学情,在寻找和课文基调或同或异的导入材料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把握,课上会更加游刃有余。
2.板书课题。在此不再赘述语文课堂上板书的重要意义,但是题为文眼,不能淡忘手写的板书。在导入环节,必须及时板书课题,可以是课文的原题,也可以是根据教材和课时任务进行改装后的内容。书写工整美观、内容完整、关键突出、布局巧妙的板书,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时时感知文章要义,提高学习效果。
3.预设科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比如处理好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切忌在学生的已知上预设导入。还有设计充分考量不同体裁课文学习的异同,要突出文体特征。做个类比:文言文的朗读增加了句读的要求。如果不重视朗读或者不知读的目标,不进行充分有效的训练,学生读不通,读不懂,再细枝末节、事无巨细的分析都是缘木求鱼,对学生语文素養的养成都无异于纸上谈兵。书声琅琅的课堂,氤氲的是淳淳的语文味。
实践证明,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能激发中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时类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能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又对语文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金清.浅探初中现代文阅读解答策略[J].新课程(中)2018.
[2]吕新辉.抓住语文教学设计的“点”、“线”、“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