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轩
【摘 要】 随着21世纪的新生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的变化,他们在生活之中面对的诱惑、挑战以及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要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就需要积极地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对他们进行熏陶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少年儿童;民族性格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多隐喻着“天下为公”的浓郁色彩,而尤以近代中国百年挣扎中表现淋漓尽致。每听或看到建国前无数仁人志士不惜生而死为民族存亡的慨慷峥嵘,建国后无数英雄儿女抛家弃子不为名利而为民族复兴奉献青春甚至埋首国家大是时,总会热泪萦绕,涕零祈祷中华民族长盛永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上,特别指出要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措施,大力弘扬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第一线教育工作者,也深深感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对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所作出的努力。在人教版新编语文三年级教科书中就增加了文言文《司马光》,同时小学各年级段增加了大量选背古诗;学校间联谊进行师生诗词比赛,教师书法教学观摩课堂,传统文化知识大比拼等各类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少年儿童较多地接触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并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自制力发展不完善,但又是其性格成型、价值观初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该阶段的学生要重点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性格的培养。以优秀民族性格为内驱力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终生驱动的学习引擎。
在学者李开复自传中介绍,其在美国求学时有一段堕落的时期,整天沉浸在玩扑克牌的游戏中,前后约一年的时间,而当他意识到自己留学美国的目的后,便毅然回到认真求学的状态中,开启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最终回到中国并投身于教育事业。
少年儿童阶段的性格弱点在于易受外界环境的浮躁文化影响,驱享乐避枯燥。与其被动地让他们接受中国有传统文化教育,更应该重点塑造其优秀的民族性格,即使在其成长的某一阶段迷失自我,也会在优秀性格驱使下改正。
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性格有重仁义、重诚信,天下为公、谦卑谨慎、坚韧不屈;重团结、重集体,礼仪孝道、民族气节、精忠报国;重勤勉、重实干,明志持节、艰苦奋斗、知耻后勇。
在小学阶段,民族性格的培養应重点在爱国。少年儿童对诸多优秀民族性格认知深度还比较浅薄,不能形成系统的认知。但可以通过近代中国的百年挣扎和诸多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去耳濡目染,使其知道: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并用当前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的战乱与近代中国类比,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爱国的性格基调。
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渐在教育中加入诸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形成爱国也就是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增强其文化自信。
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古诗文学习,开设书法课,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必须同时增加对文化自信的爱国教育。只有塑造学生优秀的民族性格,增强文化自信,建立自觉爱国的强大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选取自己喜爱的传统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度发展,并有所建树,才真正算得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王丹彤.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研究分析[D]. 中央民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