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翠敏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加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栾城区地处河北省会的“南大门”,区位特殊,是河北省构建首都“政治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探索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现状,找准短板,剖析原因,提出对策,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實践。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9)01-0046-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结合栾城区的工作实践,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和形势,找出不足和短板,提出对策和建议,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对推动十九大精神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石家庄市栾城区社会治理工作概述
石家庄市栾城区位于石家庄市东南部,辖4镇3乡、173个村,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口32万。该区区委、区政府历来对综治维稳工作非常重视,始终坚持“抓发展和抓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立足夯实基层基础,以综治维稳领导责任制、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综治信息化、综治经费保障“四件实事”为抓手,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积极推进理念、措施、制度、机制创新,突出重点,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了综治平安建设水平,有力维护了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近年来,该区先后作为省市社会管理创新、学习推广“四个覆盖”、平安建设、智慧网格化建设、“雪亮工程”等试点单位,以夯实基础、求实提升为突破口,注重制度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基层平安创建合力,带动了全区社会治理整体工作的不断提升,成效良好,先后被评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省基层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二、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整体环境方面: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一是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复杂程度加深,公共安全风险增多,社会矛盾的主体、案件形式、深层次问题趋于复杂,治理对象出现新变化,对敌斗争、反恐防暴、公共安全等面临更大的压力,对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和较大影响;二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治理面临很多新课题,新型违法犯罪大量涌现,传统违法犯罪不断变换手法,动态化、团伙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特点突出,给我们防范应对带来了新挑战。三是面对社会治理新特征,基层的理念思路还跟不上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能力水平还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方法手段创新还跟不上管理服务对象的变化等。
区域形势方面:受大环境的影响,基层社会治理形势也表现出相似的情形,社会矛盾日益多样多发,各类隐患相对集中出现,险点多、燃点低,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任务艰巨繁重。从该区的工作实践看,在社会治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带有共性的短板和问题:一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法治思维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给各级干部依法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干部法治思维还不强,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的弦绷得很紧,法治思维的弦相对较弱;有的法治方式欠缺,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事等;有的法治能力欠缺,机械执法,发生一些违背法律根本目的的事情等。二是现有体制机制与构建共建、共享、共治格局之间的矛盾。构建共建、共享、共治“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在基层治理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市场机制运用与调动各方积极性如何有效衔接,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和政府的组织下,形成一套相互衔接有效的机制,将各方力量调动起来,努力打造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局面,需要不断探索、完善。三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与基层专业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综治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综治工作的发展方向,但从基层特别是农村具体实践看,高科技的实战应用与专业人才少、基层人员素质低的矛盾非常凸显,比如综治信息系统、视频监控实战应用等,都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运行、维护。目前基层此类人才很少,捉襟见肘。四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较大投入与基层财力紧张的矛盾。当前,县级财政普遍为“吃饭”财政,改革、发展、民生等方面的财力需求很大,财力相对紧张。
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落实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认真落实综治维稳领导责任制,把社会治理工作列入经常性议题,主要领导挂帅指挥,主管领导具体抓,四大班子“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各乡镇、区直单位也成立相应领导和办事机构,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严格有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综治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报告、综治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年度工作总结。落实综治平安建设日常考评、半年考评、年终总评“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指标,以考核促工作、促落实。落实社会单元治理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发生严重问题的,予以综治问责。三是强化社会组织的协调责任。制定加强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意见,引导完善内部机构,健全综治维稳、内部保卫、矛盾纠纷化解等自我管理组织,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化解矛盾等积极作用。四是调动基层群众的参与责任。探索拓展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比如,人民调解工作,深化“二五八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人民调解信息化平台、个人品牌调解室等作用,妥善化解各类利益诉求群体纠纷。探索把平安志愿者队伍多样化,协调有关部门把农村保洁员纳入平安志愿者队伍,参与日常防范,提高治安联防能力。五是推动基层治理社会化。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把社会治理的一些功能、任务交由社会组织管理,借鉴农村垃圾清理“整体外包”形式,将更多的社会服务任务社会化运作,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
(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一是加强自治。开展“五星乡村”“十星文明户”创建活动,落实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一约四会”制度,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让文明之花开遍每个家庭、每个村落。二是注重法治。大力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推行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基层治理。规范村务管理,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级权力清单”等机制,维护农村稳定。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社会参与的新平台,大力培育服务民生类、社会矛盾调解类、城乡社区类社会组织,增强社会基层治理的参与度。三是强化德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诚信建设,强化村民自律意识,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网吧、进公共场所”为主要内容的“八进”活动。
(三)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化
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效整合,发挥更大作用。一是系统治理。将治理主体从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明确社会治理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社会自我调节和村民自治,明确分工,做到责任分明。二是依法治理。进一步调动基层综治力量,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理方式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将纠纷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将基层的黑恶势力人员重点打击,彻底肃清农村的不良风气。探索推行“六无”创建长效机制等做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和规范公民行为,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综合治理。加强社区治理工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推行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保险和“以奖代补”措施,防范个人极端事件发生。四是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突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探索新办法、新途径,对刑释、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群体“立档盯防”,对辍学未成年人、留守老人儿童以及性格冷漠孤僻人员等弱势群体“定责走访”,开展心理咨询,加强正面引导,组织社会心理服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四)强化工作保障
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一是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治理的第一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统筹推动。坚持社会治理与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同谋划、同安排、同落实,统筹抓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机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注重实效。紧紧抓住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强化考评。将社会治理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建立督查评查机制,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办法,促进工作落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社会治理进程中的依法治理——第二屆中新社会治理高层论坛成果汇编[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
[4]中央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经验选集[M]//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窦妪镇南赵村“调解五法”促农村和谐稳定.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
[5]中央综治办.社会管理创新社区工作选集[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邓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