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培浩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将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推进社会治理环境下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这一发展命题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理环境存在弱势的农村地区,要想实现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就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形成发展合力,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农村基层转变。本文围绕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问题及强化策略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 新时代 共建共治共享 农村 社会治理格局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77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 China will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social governance structure that builds a common governance and sharing, strengthens the building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s, and improves th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of party committee leadership,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social coordin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intelligence,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soci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 Once this development proposition was put forward, it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where the economy is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weak,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governance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realize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social adjustment, form a joint development for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social governance center and rural grassroots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problems, and enhancement strategies of th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pattern that builds a new era of co-building, co-governance, sharing, and shar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he new era;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ing;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pattern
在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为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有序发展,必须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政策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递进和统一。虽然在关键词解读上只有一个字的区别,但是却隐含着两种不同的政策理念。发展是中国永恒的主题,改革则是中国不变的方向。但是纵观中国改革的重点区域,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性也就愈加突出。尤其是在我国并不发达的农村,还存在着社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民发展作用不强、改革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推进我国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来说,所完成的社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 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的实施内涵
1.1 全民治理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做了富有深刻内涵的表述,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对以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认识拓展和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其首要意义突出为治理主体的“全民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于农村地区的治理主要为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这一问题使政府的单一主体表现得十分突出。
共建共治共享,突出的是“共”,即共同。政府要通过主导公共事务管理,在具体的格局上更加凸显公民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和全民性。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下,公众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更显鲜明。“全民”不仅仅指的是基层人民群众,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为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三大治理主体。以不同的治理力量,形成结构性的价值整合。在治理主体上,形成充分参与、平等协商、协同合作、良性互动的价值体系,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形成更加融洽的价值体系。
1.2 强调共建
从治理手法上看,在强调共建治理的情况下,它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本质属性,凸显出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尖锐性。这也充分决定了新时代下打造全民共建的农村社会格局的重要性。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于农村社会治理格局被摆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民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离不开人民的广泛推动”。十九大报告“共建、共治、共享”三词,内涵着对人民参与权利的肯定。从强调共建的政策环境上看,这一问题凸显了群众的积极有效参与热情。强调共建就是要将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融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实现有效积累和价值担当。支持全方位共建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就是要将其中的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集中统一起来,搭建一个互帮互助的有效机制,从而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提升基层人民参与意识的同时,形成更加全面、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格局,彰显人民群众的重要力量。
1.3 彰显共享
从根本上说,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说到底就是群众共治创新的问题。无论是从发展理念、实施内涵还是从组织方向上看,都体现出了重要的不同。这一方式和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共享价值的体现是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畅通民情民意诉求渠道、拓宽农村社会治理有着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成效。这一共享实施价值以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重要核心,能够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到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之下,更加突出地彰显人民群众的价值含义。最终形成良好的资源治理循环,实现社会治理成果共享,从而确保人民群众公共福利的最优化和最大化。需要着重处理的是,这里的共享不仅仅需要实现的是物质成功的共享,还要实现对“公共利益、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的共享”。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资源融合,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资源联通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要将资源共建的资源优势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关系,从而推出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
2 如何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2.1 准确理解建设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思想定位
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之下,建设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思想定位就是要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方针政策之中,将农村社会治理问题和群众共治创新问题相互融合起来,进一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主体的责任意识和价值方向。
首先,要从本质上分清“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并非“农村社会管理格局”。要在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上,改变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强硬关系。时刻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维护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力量。例如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自治、农产品合作组织、农业产品社会治理等方面,既要发挥服务管理社会的作用,也要积极融合村民自治和农村参与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政府、社会、农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自发挥相应的作用。
其次,从传播方向上,要改变传统的农村社会治理“从上至下”的治理格局,要强调“双向”的主动和“多向”的治理。政府在制订公共政策时,要和不同的农民群体进行访谈,结合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基础建设、农产品研发、环境保护、旅游产业、“三农”政策等方面,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从而实现农村基层的和谐安定。
2.2 努力推行全方位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开放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要通过坚持问计于民的有效形式,在群众自治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开放式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发展理念,将社会治理和“三农”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解决农村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把“三农”问题始终放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的发展根本。以更加明确的责任意识、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通过树立多方位参加和全维度治理的有效形式,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发挥主观意识和能干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发展合力,确保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格局的联通性。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公平合理的形式照顾到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强化部门联动、依法严查管控,注重综合施策,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公平正义,全力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2.3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工作创新
村党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立足长期身处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优势,积极发挥党组织对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作用。一是进一步强化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严格选拔村干部,注重优化村班子的年龄、文化和经验。在政策上加大对乡村致富带头人的选拔,将一大批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之中。二是建全村干部管理、奖惩、使用的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上对村两委班子的进行考核和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骨干作用。三是把基层党委政府的执政方向与群众意志相互结合起来,要将“三农”问题作为以工促农、加大支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策略,着力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使农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要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充分践行群众路线,把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改变基层干部政治敏锐性不高、服务理念不强等问题,服务基层群众、夯实农村基础、践行群众路线、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五是合理调整村社行政区域划分,积极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让民情在网格中收集,让问题在机制中解决,让民心在服务中凝聚,让实效在发展中彰显,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2.4 加强共享机制背景下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平台拓展
要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针对农村居住环境的分散性,整合多项社会资源和能力,借助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优势,将公安、法院、银行等相关部门集中统一在一起,实现更加有力的资源整合。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政务处理平台。针对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薄弱的发展弱势,通过设立网络意见征集等形式,主动收集和吸纳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拓宽发展渠道,构建更加开放和谐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3 总结
综上所述,从当前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看出,要想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新农村,就必须要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渠道,从基层民生上发力,从社会所需、群众所盼、人民所想的地方出发,进一步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扎实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红云,宋学增.构建全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N].学习时报,2016-07-14(A5).
[2] 张天翼.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N].江苏大学,2017-06-05.
[3] 刘同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會治理的法治转型——以农民权利为视角[J].法学,201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