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采购中预算价制定的合理性研究

2019-06-11 11:17李梁君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李梁君

摘要:从采购预算价来源的角度,本文研究了高校执行政府采购过程中制定采购预算的依据问题。对于货物的采购,采购预算价一般来源于市场卖家的报价或历史成交纪录。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观点,阐述了采购预算价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价格信息失真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建设有效的、可操作的信息化平台来筛选市场信息,以评价采购预算价的合理性。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采购成交价和采购预算价的信息闭合,提高高校在资产购置过程中制定采购预算价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资产采购;预算价;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2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首次实现4%的突破,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4万亿,连续6年占GDP比例超4%。在“后4%时代”的高校建设中,采购压力不容小觑。由于高校运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和科研经费,所以政府采购是高校主要的采购形式。政府采购是各级政府机关及其附属机构获取所需的工程、货物或服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其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手段。

根据2003年颁布实施的《政府采购法》和2015年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政府采购涵盖了预算制定、计划申报、采购实施、合同签订、过程监督等一系列环节,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环环相扣的采购过程中,每一步都与上一步紧密衔接。但是作为第一步的预算制定,其来源依据是什么,置信度如何,现行的法律法规暂时没有给出明确的操作方法和要求,这无疑成了采购人的操作盲区。同时,缺乏采购预算价来源依据的审核机制,单纯依靠项目负责人的市场调研,容易导致采购预算价过低,招标失败,延长采购时间,影响资金支付进度;或采购预算价过高,浪费国家资金等负面后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高校政府采购资产为例,提出建设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来筛选和闭合市场的采购与成交信息,评价采购预算价的合理性,制定出相对可靠的采购预算价。

二、货物的分类及其预算来源

理论上,采购人制定的预算价应该等于该货物的合理市场价格,即制造商制造货物的成本以及包装运输杂费,再加上税金和适当利润的总价格。根据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货物的价格是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反映的,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市场行情,其理论前提是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信息完全对等,但这与实际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相违背,所以商品的市场价格会根据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等程度而波动。只有在买卖双方信息接近对等时,市场价格才能反映出商品的实际价值,此时可以认为价格合理。一般来说,卖方对于商品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采购人要提高对标的商品的熟知程度才能平衡买卖双方的“心理价格差”,采购人的这个信息提升过程称为市场信息读取。因此,可以根据采购人从市场中获取商品信息的难易程度,将高校经常采购的货物适当分类。

第一类,办公通用类货物,如计算机、空调、办公纸张等。这类货物特点是市场供需旺盛,竞争充分,技术和价格相当透明,采购人可以简单地通过“货比三家”轻松地从市场中获得能反映商品平均价格水平的真实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采购人制定的预算价格最为合理,置信度最高。

第二类,专业通用类货物,如分光光度计、全站仪,干燥箱等一般性的实验仪器。这类货物的特点是供需范围较小,市场需求范围较窄,价格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采购人需要付出较大的信息搜集成本才能获得比较接近货物价值的适当价格。如采购人需要仔细地“货比多家”,并从性能和报价的关系中分析价格的真实程度。这种情况下,采购人通过付出相对较高的劳动成本,也能制定出可信的合理预算价。

第三类,专业专用类货物,如大型贵重的高精尖仪器设备。这类货物的特点是,市场供求狭窄,由于技术专利和制造难度等因素整个行业基本属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状态。货物预算价的来源基本上只能由卖方报价,采购人很难从市场的其他方面推敲报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因此往往导致所制定的采购预算价出现偏差,例如采购人预算保守而偏低,或者卖方报价虚高而偏高。同时,这一类货物采购一般会进行前期论证,论证组专家对行业价格的关注程度也直接影响到预算价格的客观公正。

三、采购预算价合理性的分析

根据前述的货物的预算价来源,对于货物预算价的合理性可以用采购人能收集到的价格信息的对称程度来衡量。目前高校对于货物价格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价格来源。如网上商城的实时价格,卖方的电话、邮件、传真等形式的报价。另一类是间接价格来源。如卖方曾经的投标文件、合同、网上公告等。对于通用性强的商品,网上商城的实时价格是最有效的价格信息。例如普通的打印机,采购人通过对比同一型号相同配置在不同网站的报价就能确定采购的预算。但是直接价格来源中,卖方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在报价中故意隐藏一些采购人难以察觉的信息,例如产品后续的保养维护费用,零配件损耗率等。即使采购人从三家不同的卖方获得了报价信息,其报价也不一定可信。因为只有在卖方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时,卖方为了达成交易才愿意把更多的商品信息通过报价反映出来,否则几个卖方会联合起来隐瞒采购人,产生所谓的“道德风险”。因此,尽可能获得幾家存在竞争关系的卖方报价是佐证预算价合理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获得几家有实质竞争关系的卖家报价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在某一区域内的供应商都间接受到厂家的定价约束。如某一品牌的超低温冰箱,不同供应商核算的价格都遵循厂家“先到先得”的报备规则,于是,采购人这时所得到几家报价通常是厂家保证了最大利润基础上的报价,对采购人而言,报价存在一定“水分”,要想把“水分”挤到合理程度,就有了下述的情况。

阿克尔洛夫的逆向选择理论认为,假定商品的质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因为采购人始终处于买卖双方信息较少的一方,所以只愿意支付货物平均质量的价格,往往不愿意选择高于平均价格的商品――质量较好的商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借用市场中的信息量来佐证价格的合理性。在政府提倡阳光采购的前提下,采购过程的信息都要求信息公开,进行网上公告,那么,从这些大量的信息中通过比对、筛选是可以找到采购人需要的价格及配置信息的,这就是间接价格来源。要从大数据中搜索到能提示卖方价格是否公平合理的证据并不容易,因为这种有用的信息如同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需要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在商品经济中,信息主要反映在价格上,价格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中心,其他信息都是为了价格信息服务的。因此,对于无法货比三家的预算价,尽可能获取过去的成交记录信息是佐证预算合理的重要方法。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实际上是人们围绕价格进行资源博弈的过程,占有信息资源优势的一方在博弈中可以获得相关的利益。对于采购人来说,对价格信息掌握的多少,理论上都可以兑现在货物成交价上。

四、采购预算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预算不完整

项目在申报时往往更多关注项目是否获得批准而忽视项目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往往预算的内容比较粗放。同时,项目申报人也不可能同时具备市场调查、预算编制、项目采购等知识背景,导致项目预算编制时忽略了配套的支出,致使不完整。例如,精密加工机床的项目,除了主设备外,还要配套无尘车间、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人员过渡区域管理、上下水改造工程、电力改造工程、后续的运营管理费用等,这些配套的内容是预算编制应该纳入的,也是编制人容易忽略的。

2.前期调研论证不充分,预算质量不高

由于各部门一般都是由使用人员提出采购需求,受其责任心、习惯性思维以及对设备的了解多少影响,有的使用人常常以已经熟练使用过的设备或是自己熟悉的供应商提供的设备报价作为申报预算价,并未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或没组织充分的专家论证,所填写的采购内容、预算价等随意性强,加之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造成采购过程中需不断地调整,预算价过高或过低,影响政府采购的正常进行,也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3.采购预算的支出指标目标不明确

预算编制中有支出名目却没有具体的内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钩也是实际工作中常有之事,这样一方面造成采购人无法认真执行采购预算,另一方面又给采购人随意采购提供了借口,如偷换支出,擅自调剂,导致产生廉政风险和丧失了预算的约束力。

4.预算缺少系统监督和审核体系

虽然高校已经纳入预算管理轨道多年,并有各自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预算审核工作中,凭经验、按老规矩操作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例如预算来源没有管理,脱离实际,支出挪用,项目验收结题与立项预算关联性弱等都是预算审核环节薄弱的主要表现。因高校领导没有高度重视预算反馈和分析机制,没有体现全周期的预算管理跟踪机制,造成高校的预算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五、 制定高置信度的采购预算策略

1.建设高效的信息数据平台

信息关联是平衡交易双方利益,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是根本。政府应该引导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独立地作为第三方机构运营,分门别类地整理成交信息,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共享环境,减少信息孤岛的形成。例如系统地将各大政府采购网、招投标信息网上的采购公告、中标公告等成交信息分类整理,建成专门的数据库,并提供搜索功能,使得预算――采购――成交三者形成有效的信息回路,实现可信可靠的价格参考模式。

2.设计合理的契约形式

买卖双方实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双方的交易行为实质是订立契约的行为。为了确保交易前后双方的利益均衡,设计一种合理的契约可有效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而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刺激一致性的机制,典型的方法就是引入中间代理,让买卖双方通过“中间人”增加信任,让交易最终实现双赢。设计这种契约需要满足以下两个约束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激励相容,让卖方有积极性参与进来,贡献对自己和采购人同时有利的私人信息;第二个条件是个人理性,让卖方知道参与进来的收益大于其不参与的收益。

3.加强监督审查机制建设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提交预算的部门清楚知道制定预算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对于采购货物,预算提出单位需提交预算的佐证材料,如多家的报价单、成交记录、成交合同等。如不能直接佐证的,可聘请相关的专家对配置内的卖方报价进行价格论证,并得出明确结论。监督部门应充分履行职责,提前介入防控风险。如财务部门,应审查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超出可列支的科目范围,对项目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审计部门应独立地对项目进行事前和事后的资金账目审查,审订合同条款,并存档包含预算佐证材料在内的财务文件,必要时可引入循环审计模式或“双循环”论证程序。从制度上杜绝毫无依据的预算价格,防止腐败。

4.健全法律,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政府应该加强现行预算审核制度的完整性和关联性,如采购项目的规格、数量、市场价(如果有政府指导价或限价)、资金来源、是否拆分项目、重复申报、化整为零等,还应该在法律层面完善预算制定方面的法律法规,让采购人有法可依,切实执行。同时,弥补现行采购法律法规对采购预算来源的空白也是引导市场按“游戏规则”运作的保证。预算制定是高校政府采购货物的第一步,把预算价格的来源依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完善整个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必不可少。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投入,高校在硬件建设尤其是实验室硬件方面的投入逐年攀升,如何合理、有效地制定仪器设备的采购预算价是保障建设资金物尽其用,发挥效能的关键一步,也是学校管理职能部门降低风险,内控防范的重要措施。目前,对于仪器设备的采购过程如何实施,如何监督,已经有相当完善的法律和程序去管理,但关于预算价的来源如何佐证,在实际工作中则少有被认真推敲,所以立规立法去管理预算价的制定势在必行,而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形成价格信息闭合链的方式来审查预算价的合理性对这项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殷涛,殷涛.“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改革探究.教育财会研究, 2015, 26(6).

2.侯伟.政府采购风险管理机制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3(17).

3.皮一芒,袁亚新.用友ERP-U872环境下采购费用分摊业务的处理.财会月刊,2016(10).

4.王邴辉,李书颖.不对称信息市场下的企业营销策略.区域经济评论,2008(4).

5.周永务,冉翠玲.需求信息不对称下供需双方的博弈.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1).

6.慕银平,唐小我,刘英.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寡头集团转移定价决策分析.控制与决策,2008,23(1).

7.周健康.逆向選择与道德风险的问题及对策.商,2013(17).

8.张璐,周晓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模型研究――关于食品行业的监管问题.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4).

9.游雪雯,鞠英杰.政府信息资源收费策略分析――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4(1).

10.张芬.浅议政府采购法公开透明原则.知识经济, 2010(22).

11.李大河.政府采购法在高校领域的施行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12.孔滨,胡雪梅.高校资产预算管理工作的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

13.白晓红.基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调整研究.经贸实践, 2017(12).

14.丁克岗.改进和完善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9).

15.程红,汪贤裕,郭红梅,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共存下的双向激励契约.管理科学学报,2016,19(12).

16.马海涛,王东伟.论政府批量集中采购的理论依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4).

17.赵善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财会月刊,2011(2).

18.钟希余,钟沛.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新模式:循环审计.财会月刊, 2011(6).

19.刘长宏,李刚,许文一,等. 高校实验室采购需求科学合理确定的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6).

20.耿传芳.从十个方面“评判”采购预算的科学合理性.公共支出与采购, 2006(12).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
浅析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高校财务服务研究
预算松弛成因及其经济后果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论高校教育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下企业投机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