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使得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全面打破,使得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以及空间更加丰富和广阔。为了使新课改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师应将互联网这一资源进行充分应用,不断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对教研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发掘,使自身的音乐素养不断提升。通过互联网来开展特色音乐活动,使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以激发,对小学生音乐练习给予鼓励,使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一、课前未雨绸缪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必须强化专业学习,将知识储备进行积聚,以便在课堂上使用。教师在课前要做到未雨绸缪,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在班级可充分应用触控媒介,使真实的技术案例、教学素材和课件向学生展示。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电子教材进行分享,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自主合作创编得以鼓励,对即时生成、即时成曲的新模式进行探索。教师还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应用iPad和互联网,为音乐教学助力。最后,教师还要对信息化音乐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找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切入点,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当前,小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热情也特别大,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在音乐课堂上,将互联网技术和音乐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学习过程中获取音乐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互联网环境为基础开展音乐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来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为主,没有把乐器和歌唱教學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也没有将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引入进来,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是不利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互联网充分利用,将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使小乐器的展示与歌唱深入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教授口琴、尤克里里等小乐器时,可以播放多媒体图片,将这些乐器的外形、类型、材质等向小学生进行展示。在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后,问问学生最喜欢什么儿歌,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的儿歌,在互联网进行检索,将小乐器的演奏视频进行下载,让学生欣赏。
四、构建音乐情境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上图片、视频的放映功能使得生动的音乐情境得以营造,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小学生能够快速地与音乐课堂相融合。例如在学习《快乐的节日》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鸟鸣声、潺潺流水声以及风声等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使喧闹的课堂能够安静下来,学生可以用耳朵来倾听这些美妙的声音。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能联想到哪些场景呢?”教师可以一边将视频播放,一边对学生声音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不同的画面。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联想进行表达,同时以学生的回答为依托,进行相应内容的教学。最后,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将与真人演唱相关的视频搜集一些,让学生结合歌词对其欣赏,再结合歌词和多媒体制作动漫视频,通过互联网将天真、浪漫的画面构建,使学生对歌曲的意境深入了解,对歌曲的情感内涵进行全面体会,从而使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提升。
五、组织特色音乐活动
教师除了可以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各种不同特色的音乐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开设“微课”,将教学视频提前录制好,利用网络向小学生发送,让学生在回家后可以学习,使以往教学方式的时空界限得以打破。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上传自己的歌唱以及乐器演奏视频给予鼓励,再让其他学生欣赏,并对其进行点评,一周进行一次总结和评比,将每周本班的“音乐之星”评选出来。教师通过互联网将特色音乐活动开展下去,对学生分享个人音乐表演给予鼓励,使音乐氛围得以营造,使学习兴趣大大得到激发。
六、课后拓展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例如数字音乐创客教室可以将谱音同步、曲式分析、互动配器以及打谱创编等结合起来,与VSTI、网络媒体同步等相融合,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自主模唱比对,对自己的演唱技能进行调整,使学生有机会进行音乐创作,使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多样化。互联网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与时代同步,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将“互联网+”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可以使音乐学习更加普遍,使互联网更加美妙,从而使学生爱上音乐。
(作者简介:李莎莎,女,本科,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洋学校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趣味识谱唱谱)(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