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韡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是考试的主要题型,其试题的命制意图要从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转变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围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重点考试内容,通过三种例题,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的命制如何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的考查转变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考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命制;核心素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考试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命制也必须围绕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本文将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重点考试内容为例,谈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的命制,如何从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的考查转变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考查。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这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重要内容。
【例题1】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例题1的设问简单而直白,没有任何背景材料,也没有答题情境。它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简单复述,学生只要识记知识内容即可回答。因此,其命题的立意是知识的识记、再认和再现。显然,这样的试题对学生不构成任何思维挑战,不具有试题所应有的教育功能,也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的真正提升,而容易把教学导向死记硬背知识细节的误区,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例题2】
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2958票赞成、2票反对、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什么?
这道试题属于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梳理,在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主要观点。
该试题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再现,注重对学生认知理解、材料审读能力以及信息提取分析能力的考查,對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该命题的意图仍然侧重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立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价值选择判断能力、实践能力等没有涉及,不利于学生真正感知宪法意义,增强宪法意识,因此试题的考查意义不大。
【例题3】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为宣传宪法知识,增强学生宪法意识,某校开展了“宪法进校园”的相关活动。
小明负责出一期宣传宪法的主题黑板报。为宣传宪法是根本大法,他收集了下列材料: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②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2958票赞成、2票反对、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③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为充分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小明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哪些?请分析说明。
这道试题是在例题2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表面看起来似乎只是试题的形式发生变化,但仔细分析,试题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试题的立意提升。试题不仅仅停留于知识层面的记忆和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更强调了材料的分析、辨认、筛选、判断等综合能力。尤其是①的增加,对学生的认知造成影响,有助于学生重新建构知识框架,更加深刻认识宪法是根本大法与党领导的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二是试题有了生活情境。它不再看似与自己无关,而是将学生置于模拟真实的情境之中。三是设问发生了变化。该设问不仅吸引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审读题目,耐心仔细地推敲,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现实真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能力、探究技能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情境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1]这道试题不再局限于知识考查和能力培养,而是建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立意下,对学生学习能力、责任担当、科学精神的综合考查。这样的试题既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又对诊断和引领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命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向东.以科学探究为例看素养与知识的关系[J].基础教育课程,20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