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兴的作曲理念和作曲技法不断涌现出来,这对于传统的音乐作曲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结合了现代电子技术和音乐作曲方式的电子音乐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本文从传统音乐和电子音乐的概念以及作曲技巧两个层面对这两种作曲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作曲的方式以及音乐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音乐作曲;电子音乐作曲;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都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是众多音乐创作形式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两种。尽管这是两种不同的作曲方式,但是这两种作曲方式在创作观念以及创作技巧方面又有一定的联系。立足于音乐创作的实际,综合性地评价这两种音乐创作的形式,对于研究音乐创作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作曲发展概述
(一)传统音乐作曲方式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作曲方式作为音乐创作形式的一种类型,但并非是一种老套固定的作曲方式。这种音乐作曲方式是以中世纪到浪漫主义时期创作风格为主体的创作形式。作曲的风格与现代作曲的风格相对应。对于传统音乐作曲的看待,应该采用辩证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其时代的阶段性,又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其延伸价值。因此,在感知和理解传统音乐作曲的时候,需要从传统和发展两个角度来看待这种作曲形式。
在传统音乐作曲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最先有所改变的是节奏和旋律方面。中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类型主要使用的是多声部音乐方式,为了改善节奏的不完善以及作曲方式的不足带来的问题,传统音乐作曲方式得到不断地发展。尤其是从奥尔加农开始的复调音乐形式出现之后,传统的音乐作曲形式既可以表达的华丽繁复,又可以表达的简单质朴,从而通过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这之后的音乐创作中,音乐作品创作的重点落在了节奏与韵律相互结合的体现方式上,而且这种创作方式一度成为传统音乐创作形式的重点。伴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传统音乐的创作形式有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西方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之后传统作曲手法进一步发展,进入了更规范、相对成熟的音乐创作模式:音乐曲式的形成与运用。音乐曲式的形成:传统音乐第一次出现“曲式”这一概念是在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传统音乐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创作者尝试将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融合到传统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再通过结合交响乐的演奏形式,将传统音乐的表现特点鲜明地体现了出来。音乐曲式结构的发展:传统作曲在音乐曲式、结构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现今仍较为常用的奏鸣曲式以及其中的小步舞曲就是当时音乐创作手法运用中典型的代表。特别是在浪漫主义时期,传统音乐作曲的形式和结构开始崇尚简洁,新的音乐形式如回旋曲和变奏曲也开始有了一定呈现。
(二)电子音乐作曲方式的发展
所谓电子音乐作曲,就是指创作者利用现代电子设备进行曲目创作的形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创作形式,电子音乐作曲的创作风格具有一定的多变性,电子音乐的创作需要运用大量的电子音乐设备来完成。结合电子音乐的创作形式可知,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音乐设备都是与电子相关的。
从整体上看,电子音乐的发展可根据电子音乐设备的运用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电子音乐发展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发展主要依靠的音乐设备是录音机。创作者通过录音机将外界的声音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进而创作出不同的声音,初步形成了电子音乐这种创作形式。然后是电子音乐的成长时期,伴随着电子合成器的出现和被广泛应用,作曲工作者可以利用电子合成器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形式来进行音乐创作,同时相应地产生了唱片公司这一工作机构,这些机构对于促进电子音乐的发展来看,无疑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最后一个时期被称为电子音乐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音乐创作者对计算机这一新兴技术的使用更加广泛和熟练,再加上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化电子技术的出现,电子音乐的创作效果和社会反响越来越好,从而得到了世界性的发展机遇。电子音乐发展的三个时期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音乐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同时这也使得人们能够跟随着不断提高的科技水平用更加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作曲风格的转变,这也是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体现。
二、传统音乐作曲方式与电子音乐作曲技巧的对比
(一)从创作理念角度分析
传统的音乐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创作理念是不同的。首先从社会普及方面来看,传统的音乐作曲方式依靠的主要媒介是音乐会现场的方式,这种传递的方式具有单向性和不可逆转性,属于一种被动的传输方式。而电子音乐的传输方式则与之不同,由于电子音乐的传输主要依靠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手段,这为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人们不用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选择听音乐的模式。因此这样的传播方式使得电子音乐较于传统音乐而言,社会的普及度更加广泛一些。这就使得音乐的受众群体从单一的贵族、高层阶级扩展到各个审美层次的人群,从而使音乐创作的风格也更加多元化、通俗化。
从两种音乐形式的教育功能来看,无论是传统音乐创作还是电子音乐作曲都存在一定的教育价值,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传统音乐的创作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积极的形式和态度表现出来,在表现一种理想性质的人文情怀的基础上,以提升听众对于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重在向眾多听众表现美好,传达美好并宣扬美好的生活态度,从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作为电子音乐来讲,其本身在人文性和社会性方面与传统的音乐创作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主要体现在电子音乐作品的立意、声音材料的获取以及音响结构的形式方面,这三种因素导致电子音乐的创作既有能够体现社会美感的作品又有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的作品,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更加具有多样化和社会性。
从两种音乐的表演形式对比来看,传统音乐作曲的表演形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更加能够体现音乐作品的自身诉求,体现在音乐的意图更加明显。其次是传统音乐作曲的表现形式更能够体现表演者的审美追求,这为音乐表演者自身的发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最后是传统音乐作曲的表演具有不可重复性,这种不可重复性恰恰为传统音乐作曲增添了极大的魅力。对于电子音乐作曲而言,则要求表演者能够熟练应用各种音乐设备,从而制造出一定的空间效果,加上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音乐的表演往往更容易达到良好的现场效果,更容易调动听众的情绪。
(二)从创作技法方面比较
从创作技法的层面来看传统的音乐作曲和电子音乐作曲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创作来源和创作方式两个方面。从音乐的创作出发点来讲,传统音乐的作曲更多是基于音乐表演者的发声配合在一定情况下表演环境的噪声,以及依靠演奏乐曲器发出的声音。而电子音乐的作曲出发点则与之不同,电子音乐的素材来源更为广泛,除了以传统的乐音为主以外,还可以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噪音素材,或者是通过利用电子合成器等音乐设备来调制出全新的声音素材。
从创作方式来看,传统音乐的作曲方式较为固定,其创作的流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受到很多规定的束缚。相对于传统的音乐作曲方式,电子音乐的创作明显更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经过对不同形式的音乐采集和加工,可以通过反复地处理来达到理想的效果,且这种处理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大的自由性。从作曲的创作方式可以看出,电子音乐作曲的方式所带来的现场效果的确更加具有震撼力。
总之,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影响和改变着音乐作曲形式的发展,电子音乐作曲的方式就是在社会文明发展下的直接产物,但这种新形式又与传统的音乐创作形式息息相关。所以创作者應该采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作曲方式,从而促使不同的音乐作曲形式能够朝着更加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师萧霏.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2014(14):189.
[2]顾一鸣.浅析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J].黄河之声,2018(8):29.
[3]欧阳梦莹.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之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