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楹联文化对语文课堂的影响及促进

2019-06-11 08:36杨曙明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促进语文课堂影响

杨曙明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而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字约意丰的特点,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喜爱。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楹联教学,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而且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多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将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地应用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则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为夯实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楹联文化;语文课堂;学生;影响;促进;传統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楹联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好证明。楹联文化的外延与内涵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见证着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学好楹联文化,并把这一文化渗透在语文课堂上,既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又促进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学好语文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语文课堂的归属感。楹联文化对语文课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语文课堂教学

(一)重方法,巧布局

作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楹联文化县,楹联走进课堂的具体实施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曾在课堂上通过讲解《联律通则》及古诗词的押韵平仄等相关文化常识,让学生熟知楹联文化的基本要领。在逐渐讲解中,学生慢慢领会其基本要旨。其基本做法如下。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刚接触楹联文化势必产生疑惑、恐惧等心理反应,生怕自己学不来,掌握不好,不能把课堂学过的东西实践于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对此,讲授楹联文化之前,先从比较熟悉的诗词格律讲起。因为,楹联文化是从古诗词中拆分而来的,这种同母异构的文学样式得益于古典诗词丰厚的土壤并生根发芽,流传至今。如古诗词的平仄要求,通过直观古诗词《登鹳雀楼》表现如下,现举例说明: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在实际授课当中先让学生明白古诗词为什么要押韵,押韵的作用及意义又是什么,诗词的平仄押韵主要的作用就是体现诗词的音韵美,并通过音节的朗朗上口,凸显古诗词特殊的音律和谐之美,以此呈现诗词中诸多的意境。所以,当学生发现了古诗词和楹联文化的内在的联系和独特的审美内涵,才有可能对楹联文化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才激发他们学习楹联文化的热情和动力。

(二)明诀窍,善总结

懂得了什么叫韵律之美,明确了古诗词平仄的特殊意义,在授课中不自觉地引入律诗的对仗,进一步加大学生对对联审美意蕴的认知和理解。优秀的古典诗词,尤其律诗基本都有传诵千古的名句,而这些名句又基本形成了对仗严格的楹联。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对仗的基本要领入手,让学生了解掌握对仗时要做到词性相同、字数相同的基本知识。然后,以此为抓手,用层层剥茧法,让学生在古典诗词中找到诸如此类的对仗句,为将来创作楹联做准备。通过大量地阅读古典诗词和楹联,并在课堂上反复地练习,学生做到了融会贯通,也试着创作了一些基本上成型的楹联。如高一学生创作的楹联作品:

兰州牛肉拉面飘香

舟曲洋芋搅团咋舌

一中桃李艳芳菲

百窗灯火竞龙门

春风绿柳万千条

细雨著花三两片

虽然,这些楹联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但学生在创作楹联时表现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已不知不觉中渗透在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基本做到了学以致用,为下一步的巩固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楹联文化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帮助

(一)体现学生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

大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当下语文教学及语文课程改革的前沿课题,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所以,有必要说明探索楹联文化为背景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在语文课堂中解决困扰学生和老师的诸多实践困惑,并以此为导向找到突破口,在不断反思中真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在教授陆游《书愤》一诗中,我让学生大胆质疑,找到表现诗人早年抗金情景的对仗句,思考为什么要用对仗句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其他的一些方式。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总结了几条:既然采用的是对仗句,就要突出陆游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在诵读时要表现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节奏感。而单独把它看作是一副楹联,又可以从侧面把握这一字数精练、意蕴深沉的艺术之美。

(二)提升学生写作及道德审美的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在语文课堂的大背景教学下,写作无不体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驾驭能力。写作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能力问题,也就解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问题,体现出学生整体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课所承载的整体价值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楹联文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楹联文化教学不但反哺语文课堂,充实语文课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语文课堂,楹联文化更多承担了文以载道的重任。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楹联创作竞赛,让学生把接触到的楹联文化知识,运用到具体创作的实践上来,不但做到了学以致用,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创作楹联的积极性,从而自然而然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写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总之,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当今时下,将楹联文化引入语文课堂,并以此为阵地,积极开展楹联文化讲座,普及楹联文化知识,掌握楹联文化创作的基本常识,将楹联文化和语文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学生整体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培养学生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谷向阳.中国楹联学概论[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

[2]中国楹联学会.全国中小学生知识读本·对联[M].北京:中国楹联出版社,2009.

[3]孟繁锦.联律通则导读[M].北京:诗联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7.

[4]欧明仁.谈对联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5]吴波.如何发挥对联教学的魅力[J].才智,2011(27).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促进语文课堂影响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