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出发点,遵循阅读教学合理化

2019-06-11 08:36魏强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宝钗黛玉庄子

【摘要】经典文本都有着稳定的、立体的层次结构和严密的情感思维逻辑,教师的深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更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点和关键。阅读教学可从题目本身进行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可从文本结构的核心点进行教学突破,可从事件的集中点、矛盾冲突点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阅读教学的合理化、科学化。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对教师阅读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经典文本都有着稳定的、立体的层次结构和严密的情感思维逻辑。教师只有细致耐心反复体味,领会文本的实质性内涵和行文构思的意图,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倘若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寻其根源,是教师阅读质量不过关。

一、教师自己的阅读质量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教师阅读文本的深浅程度,决定学生阅读质量的高低。教师的深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更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点和关键。无论是小说阅读还是散文教学,教师能否领会文本的内在脉络考验着语文老师的阅读功力。只有多次、反复、细致地品味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才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科学地设计阅读教学的流程。教师只有打破原有的思维惯式,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经验,仔细推敲教学流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质量。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谓“难矣”。体驗过的老师都知道,这要经过一个艰苦的阅读心理历程,方能收获微小的进步。

对于一篇课文,产生几个问题应该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产生深入的、有质量的、连贯性的问题。阅读教学,必须考虑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归宿和阅读的终极目的。不考虑教学流程的教学活动或问题指向性不合理的教学设计,都会导致阅读教学的不科学或低效,甚至无效和反效。因此,教师的原始阅读必须全面而深入。

二、阅读教学可从题目本身进行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孙绍振教授说:“从思维质量上说,问题的连贯性比问题更重要”(语出孙绍振《文学文本解读学》)。比如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鉴赏》的《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题目本身就暗含着情节和逻辑,可逐步探究,层层深入,用连贯性的问题对教学流程进行安排。

1.“猜嫌”从何而来?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是从何时起嫌的?因什么而“猜嫌”?一连串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小说的第五回至第七回,引导他们阅读宝钗和黛玉二人在贾府中的表现以及贾府上下对二人的评价,进而理解黛玉和宝钗各自的性格差异。

2.如何“释”?宝钗怎样做,才能释“猜嫌”呢 ?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节选,进入具体细节,将阅读引向宝钗的一系列行为:望候体谅,谈论病症,推心置腹,排遣烦扰,赠送燕窝,解决繁难,离开之时还答应再来。据此可深入地认识宝钗。

3.怎见得“情真意切”?“情真意切”说明了什么?黛玉本来就生性孤傲,此时却坦率认错,“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中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可见是被宝钗折服了。下文中黛玉坦陈寄人篱下的痛苦,何其难得!问题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黛玉之言,对人物进行深入解读。

4.怎见得猜嫌已释?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猜嫌”已“释”呢?从黛玉的情态变化:先是“叹”,然后是“笑”,再后来“忙笑”。从黛玉对宝钗的态度变化:感激→道 歉→倾诉→笑,可见猜嫌已释。不但前后关联,还能引导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前后章节的对比阅读。小说40回之前,黛玉因嫉妒而一再挖苦宝钗和宝玉的关系(尤其薛宝钗刚来之时),但宝钗却不以为意。后来黛玉认识到宝钗在学识、见识、处事、度量方面确实都胜她一筹,才由妒到敬,由敬到服(45回薛宝钗告诫她不要看那些艳诗杂书,黛玉心中暗服足以证明)。到50回之后,两人关系一如姐妹。

以上这四个层级问题,一环套一环,前后连贯,教学流程这样安排有利于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阅读教学可从文本结构的核心点进行教学突破

必修五《逍遥游》其实是一篇论述“自由”的议论文,没有写成正规的议论文《论自由》或《论逍遥》,是因为庄子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教学的难度,就是庄子的论证逻辑。孙绍振说:“阅读就要读出文本结构的深层密码来。”(同上)我认为《逍遥游》的结构密码,除了讲述寓言故事之外,关键点就在于文中的三次“笑”。它是突破庄子这篇文章的关键,从中可看到课文否定式论证结构。

第一次,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有所作为的大鹏鸟被蜩与学鸠耻笑,被否定了“之九万里才南为”的做法,但庄子用“之二虫,又何知?”否定了蜩与学鸠。

第二次,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斥鴳的笑“彼且奚适也”表明了它对大鹏鸟飞往南溟的不理解,从“小知不及大知”又可读出庄子对斥鴳的否定态度。

第三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宋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犹然一“笑”否定了前面四类人,但从“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又可看出庄子否定了宋荣子,甚至否定了列子。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是笑别人的人,却又都成了庄子否定的对象,说明庄子的“笑”隐含在了否定的背后。由此可知,庄子 “笑”观万物,神游天外,看到万物皆不逍遥,从而否定了他(它)们的人生境界,最后指出真正的逍遥是:无待,无己,无功,无名。从议论文的写作角度看,这种论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对学生而言,有必要借鉴这种否定式的写作思路。

庄子从“万物皆不逍遥”论述逍遥,阅读的突破点就在这个“笑”字。教学中若抓住三次“笑”的共同之处是否定,就能领会庄子论逍遥却又不直说逍遥的用意,就能明白形象的故事背后是否定式论证的行文思路。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说,“文章的信息是个有序的有机系统,有着相互联系的、统一的层次。要想进入文本分析的层次,就要把全部复杂的、分散的乃至矛盾部分综合起来,就可以逻辑上有序化”。(同上)

四、阅读教学可从事件的集中点、矛盾冲突点进行教学设计

如果说阅读的目的是拓展读者的心理认知度,是读者与文学人物的心灵对话,那么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新的认知广度和深度的重要环节。比如小说《祝福》的核心问题集中在“对再嫁的寡妇的成见”上,诱发点是四婶“你放着吧,祥林嫂”这句话。祥林嫂可完全不用去献福礼,却又十分看重拥有献的资格,这就是小说的矛盾冲突点。抓住这个矛盾冲突点,就有了层层深入的基础。仔细分析,祥林嫂作为寡妇却又改嫁,是她处境变糟的根源。她将何去何从?活着还是不活着?祝福还是不祝福?祝福谁呢?这些问题都是教学探究的重点。利用这些矛盾冲突与学生进行深层对话,不仅能拓展学生阅读思维,还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持久的影响。

另外,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泰戈尔的小说《素芭》,教学设计也可从人物心灵矛盾点上进行教学设计。小说中素芭是个哑女,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她有一个圣洁的灵魂,内心有着无尽的语言要诉说。让学生通过阅读补充素芭的心灵语言,可真实地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假如素芭会说话,她会怎么说?补充下面的句子:

(        )地对那些健全的人说……,(           )地对踌躇满志的父母说……,(       )地对弥补自己缺陷的大自然说……,(        )地对最好的朋友牛和猫说……,(      )地对钓鱼朋友帕勒达帕说……,(         )地对村子里的人说……,(      )地对自己的丈夫说……,(       )地對心灵探索者说……,(      )地对所生活的印度社会说……

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体会素芭不会说话又有无尽的语言要诉说的内心矛盾,可进一步拓展和挖掘人物心理。教学实践证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还找来泰戈尔《吉檀迦利》中的诗句来写读后感,“眼里为她下着雨,心里却为她打着伞”“时间还没有来到,歌词也未填好;只有愿望 的痛苦在我心中”“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儿从旁边叹息走过”……正如王荣生教授强调的“教学内容是在对话中生成的,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的调控下生成的,是朝着流程重点生成的。流程的走向是预设的,但又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了广泛的空间”。(语出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

于毅老师说:“教语文不能无目的,无计划,胸中要有教文育人的清晰蓝图,既认识学生的现有情况,更规划他们成长的前景,把握教学的出发点,向着教育计划、语文教学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的目标有步骤地辛勤耕耘。”此言得之,这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要遵循合理化、科学化的原则,我至今日方领会其中的深意。

作者简介:魏强,1978年生,甘肃省敦煌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宝钗黛玉庄子
薛宝钗为什么没朋友(节选)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黛玉讲诗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黛玉为什么爱哭?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不仅仅是眼泪*——黛玉的另一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