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刚(中共呼图壁县委党校 新疆呼图壁 831203)
摘 要:本文以呼图壁县为例,探讨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清,缺乏管理制度的制度;农牧区环保机构缺失,农村环保问题凸显;执法偏软,难以形成威慑;农牧民缺乏环保监督积极性。
关键词:农牧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才能让成千上万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在神州大地不断涌现。本文以呼图壁县为例,采用查阅资料、访谈交流、实地走访乡镇分管领导、村两委成员、“访惠聚”工作队成员、村民等方式,走访调研了呼图壁县农牧区6个乡镇18个有代表性的村、组,探讨呼图壁县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呼图壁县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涉及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从而实现呼图壁县农牧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呼图壁县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总体状况
1.以完善机制为基础,全面启动环境保护工作
呼图壁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加快推进呼图壁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落实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根据呼图壁县的實际情况制定了城市发展和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定、办法和方案,制定下发《呼图壁县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暂行规定》、《关于印发呼图壁县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方案的通知》、《呼图壁县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方案》等专项治理方案。截止到2018年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度,重点在农牧区关停禁采区机电井109眼,即时启动实施了地表水水源置换工程,切实保障了二轮承包土地灌溉用水。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初见成效,地膜污染治理率达30%、回收率达63.3%。4个关闭矿山、13个历史遗留采坑恢复治理工作全面完成。搬迁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4家。“绿色围城”项目加快实施,完成退耕还林11万亩,新增农田防护林0.35万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管理体系 、长效机制日趋完善。
2.以高位推动为抓手,强化环保责任落实工作
呼图壁县在相对健全的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下,一是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呼图壁县2018-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计划》,实施完成了12个村生活垃圾治理、19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和8个村绿化美化工程。二是进一步完善《呼图壁县党委、政府(园区)及乡镇、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通过召开县直各部门、乡镇、村、社区动员大会、电视宣传、开设呼图壁新闻环保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利用新兴媒体、微信朋友圈、发送手机短信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
3.以生态创建为契机,有效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呼图壁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宁可经济发展慢一点,也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本着既要尊重实际、又要立足长远的原则,科学规划和进行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以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为例,呼图壁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旅游整村推进项目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村委会核心区五条主次道路硬化及改造,村民家院落巷道围墙的粉刷和美化,加大了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走进村落,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村内的街道干净整洁,农户家庭院落错落有致、整体协调,健身广场设施齐全,取得了良好建设效果和社会效应。
二、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呼图壁县委、县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对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管理体制的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我县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缺乏管理制度的制度,权责不清
一是呼图壁县虽然制定了城市、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定、办法和方案,规定了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调研的6个乡镇都有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包括各个分项制度,但是缺少一个关于管理规定、办法和方案的制度。以靠近县城的一个镇为例,制定了8项制度,关于禁止焚烧秸秆的、大气污染防治、燃煤小锅炉整治、“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等等,基本上是出了一件事情就拟定一个制度进行管理,整个制度建设缺乏规划性,制度多而不精。其他乡镇跟园户村镇都差不多。二是对于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定比较笼统,环保局、乡镇、村都有责任做好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但实际上环保局重视工业的治理,而对于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乡镇只管安排、督查和检查;村一级则负责具体实施,但村一级重视范围基本都只是在村容村貌上,在执行上主要靠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来完成。
2.农牧区环保机构缺失,农村环保问题凸显
十八大以来,经过长期努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图壁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但是与呼图壁县城区建设发展相比较,农牧区环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调研中发现6个乡镇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缺乏抓手,在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上受财政的影响严重不足,缺少相应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兼职,由于手中工作千头万绪,大多忙于其他事务,无法做到专人专管,无法做到尽心竭力的开展好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现在呼图壁县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形势是,村民和牧民对农牧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非常关注,但由于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靠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按照村规民约来处理,处罚方式单一,力度不大,导致农牧民对农牧区环境污染问题的执法力度不太满意。在牧区乡镇入户走访的6个村中发现,人畜分离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养殖大户基本实现了合作社集中在养殖小区养殖,而小户家畜家禽数量比较少的,仍然在房前屋后进行混养,产生的废弃物也不经过处理直接向周围自然环境排放,即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人的健康。在农区乡镇12个村的走访中发现,村民为了追求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高产,100%的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根本不考虑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残留问题,最终导致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大部分被分解、挥发、渗漏,造成土地污染,通过降水甚至影响到地下水。再加上乡镇、村在环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安全监督管理上制度不够健全,缺少专人负责,从而使土地上生长出的农产品又流向城市,流向社会,最终流向我们的餐桌。
3.农牧民缺乏环保监督积极性
环保问题是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农牧区的农牧民也不例外,通过调研座谈发现,农牧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部门缺失,制度不够完善,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而且也缺乏农牧民参与环保规划、环保政策制定的机制,更不用说体制的建立,农牧民保护生态与环境的热情没有转化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保护工作成果,农牧民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和涉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信息公开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与实施。在对乡镇、村的走访中发现90%以上的农牧民有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但仅仅局限于卫生整治,打扫房前屋后的垃圾,春秋季的植树等,涉及乡镇、村的整体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参与积极性受条件限制则不高。以县城周边的一个农区乡镇为例,走访的3个村20户中,18户也就是90%的农牧民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概念认知只知其表,6户30%的农民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生态村、美丽乡村等关注不足。分析发现在日常生活还需提高农牧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如农牧区禁止秸秆焚烧、人畜分离、垃圾分类、牧区绿化美化庭院等。
作者简介:
高世刚(1976--)男,汉族,中共党员,新疆玛纳斯县人,2002年于陕西西安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本科学历。现为呼图壁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