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桂
【摘 要】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习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有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透析问题 对策
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写作教学成果基本可以代表整个语文教学的成果。并且,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来看,总是存在着系列性的问题,局限着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及语文素养,所以深入分析与研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缺乏写作兴趣
受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较多语文老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所采取的教学手段都比较形式化,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多去背诵一些优美的词句、格言,将之运用到写作中。但由于小学生理解水平的局限,并不知道将之运用到何处比较恰当,长期以往,学生无法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自然习作积极性会越来越差。
2.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环节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循循渐进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小学语文習作教学更是如此,基础知识的积累环节尤为重要,如果在学生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状态下进行习作训练,那么不仅阻力较大,效果也不会很显著。目前较多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都忽视了基础知识积累的环节,这对于老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较大的影响。
3.缺乏情感的释放
通过对目前较多小学生写作现状的调查来看,常会发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与生活感,要知道这两点是评价一篇作文优秀与否的关键所在,这都是学生缺乏情感释放的重要体现。老师需要意识到此点,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引导学生更好的释放情感,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4.想象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老师通常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常会采取按部就班的教学措施,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提高写作成绩,此过程中严重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缺乏对习作学习感受的讨论,长期以往,学生的习作思路会越来越狭窄,会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不益于学生的有效发展。
二、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具体对策
1.加强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学生对于习作真正感兴趣时,才会对其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加强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比如在布置习作题目时,老师可以先去了解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事与物来进行习作练习。写作前可以给学生提出要求,此习作练习不需要太长的篇幅,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内心的情感及想法进行抒发即可,相信通过这样有序的引导后,学生能将自己喜好某种花、喜欢和朋友玩耍的具体理由写出来,再以作文的形式进行记录,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写东西的习惯,当学生具有了写作的兴趣之后,老师再针对性的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即可。相信通过老师这样的兴趣习作教学之后,学生不会再将写作当做一个任务来完成,而是会将之当做是完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比传统的强制性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布置生活化的作文题目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文题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来进行发挥,不仅有益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真实的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及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相信这是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3.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但这里所指的积累写作素材,并不需要进行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对积累的每句话、每个段落进行深刻的理解,对之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积累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是他们并不喜欢的,此时老师就可以采取鼓励性的教学策略,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举行阅读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此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老师要进行合理指导,挑选一些符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真正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4.加强对学生思考的培养
思考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每次布置完写作题目后,老师都要引导先对题目进行思考,此题目的写作范围可以是什么,在大脑中构建写作框架;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顺序与方式,确保习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突出中断的现象,提高作文的流畅度;最后,要思考写作内容是否存在价值,确保作文有丰富的内涵。
【结 语】
习作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外阅读兴趣、思考能力,当学生愿意去写作文时,写作教学才可以说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王常山.多读多写细观察——小学生习作我之见【J】.新课程(中),2017(06)
【2】冯惠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小习作的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