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场学习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言语实践能力。而学习群的建构,能为学生走进现场学习搭建更好的平台。学习群以“选择”为前提、以“活动”为关键、以“分享”为保障,学生选择具体的言语任务,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分享语言成果。学习群,让现场学习彰显出“开放多元”“自主选择”“自由对话”的特性,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得以提升。
【关键词】学习群;现场学习;学习情境;语文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5-0011-03
【作者简介】吕俐频,江苏省溧阳市燕湖小学(江苏溧阳,213300)教导主任,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所谓现场学习,是指学生走进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种学习,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特别是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群的建构,为学生走进现场学习搭建了平台,在开放多元、自主选择、自由对话的现场中,学习得以真实发生。
下面,笔者以我校开发的江南课程“油菜”为例,谈谈如何建构儿童学习群,从而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现场。
一、学习群,让语文学习走向“开放多元”
语文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和教科书,还要走进开放的生活,在生活现场中学习。开放式的语文现场学习,使学生各方面的言语能力得以真正提升。学习群,为语文学习走向“开放多元”打开了一扇窗,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成果这一需求。
我校实施的“油菜”课程,共4课时,分“种植”“学古诗”“揉菜籽”和“成果汇报与展示”四项内容,此课程主要是利用中午閑暇时间开展活动。
“油菜”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油菜种植体验课开始之前,二(1)班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组建了收集资料、写作、摄影、绘画等多个学习群,并共同商讨,拟定了学习和活动目标。
秋天的一个午后,不同学习群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学校的小菜园,开始体验油菜种植课。在认真听取油菜的种植方法后,孩子们开始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挖坑、扶苗、填土、浇水……虽然手忙脚乱,弄得满手泥巴,但却乐在其中。许多孩子还担任起了技术指导:坑不能挖得太浅、菜苗要扶正、浇水要浇透。遇到了难题,同一学习群的孩子们就聚在一起讨论、思考,齐心协力解决。
在这个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学习群的活动是动态的。收集资料学习群的学生及时记录下油菜的生长周期、种植要求、气候要求等内容,做好观察跟踪记录;摄影学习群的学生用镜头捕捉活动的精彩瞬间;绘画、写作学习群的学生则用心与自然对话,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种植快乐。
回到教室,全班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并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了这段经历。收集资料学习群的学生做了精美的手抄报。写作学习群的学生这样写道:“门卫彭爷爷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教我们怎样种油菜。先是把油菜放在挖好的坑里,再把松软的土盖在油菜的根部,最后再浇点水就好了。”“我不但学会了种油菜,还理解了《悯农》这首诗的意思。农民伯伯劳动真辛苦,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绘画学习群的学生则用画笔表达了自己的最真实感受:
在这节种植课中,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场景,让学生在有意义和真实的活动环境中获得鲜活体验。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在体验、参与、协作中获得多元化的发展。
二、学习群,让语文学习走向“自主选择”
常态下的语文课,教师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带着学生在营造的虚拟情境中被动学习。而走进现场的学习,能把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有效地融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我校儿童学习群的建构,是以“愿景·朝向每个儿童的真实生长”来架构育人目标的。给予学生、教师、家长充分的选择权,将学习需求、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自由发展创造空间。走进现场学习的语文课,有了学习群组织形式的介入,其效果更加突显。
三月底,校园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开了,一片又一片,整个空气中都弥散着油菜花的香味。每到这时,老师们就会带着学生一起赏花、学诗,这是“油菜”课程的第二课时——“学古诗”。教师会针对不同班级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有的班级是一起收集描写油菜花的古诗词,有的班级是邀请对古诗词有研究的家长与学生分享学习诗词的收获,还有的班级则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有关油菜花的诗。
四(2)班的虞老师带领学生赏完菜花后,与全班学生一起商定共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学生自选伙伴组成学习群后,各自确定了学习目标:把古诗读好,读出节奏和韵味;逐句理解诗意,并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品读鉴赏古诗……不同学习群确定的学习目标难易程度不同,但都基于学生的内在需求。学习群之间并不孤立,而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升,全班学生在古诗学习的最后还一起读懂了:诗的一二两句是静态描写,第三句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更能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这样学习现场,是具体、动态的,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
三、学习群,让语文学习走向“自由对话”
教育并非简单地外部引导、塑造,更重要的是一种源于精神内部的活动。将对话置于真实、开放的现场学习中,儿童的心灵就会得到自由的释放空间。
五(1)的邵老师在上“油菜”课程的第三课时“揉菜籽”一课之前,收集了学生的疑问:油菜完整的生长周期是怎样的?油菜籽是怎么收集起来的?菜籽油是怎么榨出来的……根据学生的疑惑,邵老师先设计了研究单,然后请学生自由组群,合作完成研究单上的项目。
不同学习群在开始“揉菜籽”的实践活动之前,讨论了研究成果的汇报方式,最后学生确定了以摄影、绘画、撰写活动新闻稿、制作PPT的形式呈现。根据学生设想的汇报方式,邵老师为每个学习群聘请了专业指导教师,并邀请了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作为特别顾问。例如,想以新闻稿形式呈现学习成果的学习群,不仅有语文老师为学生讲授新闻稿的写法,还有记者家长和学生分享新闻稿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教学,以学习群为基础,建立在沟通之上,建立在开放多元的现场学习之上,建立在自由对话之上。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与讨论”“展示与互辩”“感悟与点拨”,来体现自由心灵对话的过程。
总之,一切实践研究,都要基于儿童立场,满足儿童学习需求,以服务个性化学习为核心,以个体生命成长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为旨向,使学生的权利和主张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学习群的构建,为语文课走进现场学习搭建了平台,在充分体现“选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自由对话、分享成果,获得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