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向荣
【摘要】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末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的“萧关”和“燕然”是虚写,分别代指“边塞”和“边防前线”,诗人化用汉典,借汉喻唐,意思是说:王维一行在边塞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都护还远在边防前线。表现出了守边将士的爱国豪迈之情。
【关键词】“萧关” “燕然” “虚写” “边塞” “边防前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55-01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以描写“千古壮观”的边塞风光而为人称道。此诗是开元25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部,实际上是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出塞途中所作。首联写出使的目的和地点,颔联写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幽隐之情,颈、尾联写沿途所见所问所知。
但对该诗末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理解,诗评家往往各持己見,难以归一。焦点集中在对“萧关”和“燕然”两个地名是实写还是虚写的理解上。笔者试图借助历史、地理知识对此做一阐释。
对于该诗末联中“萧关”的释义,有的诗评家认为是实写:“萧关,在今固原县东南”。如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中引《史记正义》中说:“萧关,今古陇山关,在原州平凉县界。”高步瀛《唐宋诗举要》、陈贻焮《王维诗选》、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等都持此观点。而认为“萧关”是虚写的,如袁行霈先生,在《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说:“萧关并非指唐神龙三年以后在原州白草军城所置的萧关县,……所谓‘萧关逢候骑,从字面看,乃是虚写,只是为了借匈奴与汉朝的对抗,喻吐蕃与唐朝的对抗,才提起这个与实际路途不相及的‘萧关”。陈铁民先生《王维诗选》中的观点与此相同。
显然,对于“萧关”的理解有分歧。可是诸多诗评家往往持已之见,并未用史实加以佐证,让人莫衷一是。孰“是”孰“非”?不妨先看看唐代从长安到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武威)的交通,主要有南北两道。北道:长安(出发地)→咸阳→醴泉县(今礼泉县东北十里)或兴平县→奉天县(今乾县东)→新平县(今彬县)→宜禄县(今长武)→安定县(一名保定,今泾川北五里)→平凉→胡谷堡(今安国镇)→瓦亭故关→萧关→平高县(今固原)……凉州。萧关处于长安通往凉州的北道上,当时为驿道;而南道未经萧关。唐时出塞,若从长安西北方向行进,北道(当时是驿道)是首选。因为唐时,西北交通尚不够发达,而出塞走驿道是比较安全、便捷且有供给保障的“绿色”通道。王维出塞,若走北道,必经萧关。从长安到萧关所经之地的地貌特征来看,并未有沙漠的分布。既然没有沙漠,何来“大漠孤烟直”的壮观之景?因此如果把萧关看做实写,从长安到萧关,除地貌特征与实际不符外,还会产生一个让人无法解开的迷团,即如施蛰存先生所言:“王维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错误。萧关在东,居延在西。如果过了居延,应该早已出了萧关。王维另外有一首《出塞作》,……此诗第一句就说:‘居延城外猎天骄。可知他曾到过居延,不知为什么这里却说过了居延,才出萧关。”其实,不是王维的地理概念有误,而是施老没有留意到此诗中的“萧关”是虚写这一问题,以致产生了这个无法释怀的困惑。所以,诗中以“萧关”作为边塞的代名词,并非实指。“萧关逢候骑”的意思是“(王维一行)在边塞道上,遇见了骑马的侦察兵”。把“萧关”虚写这一问题落实了,自然就会避免产生“过了居延,才出萧关?”这样的不解。
同样,“燕然”也有虚实之说。中科院《唐诗选注》中释为:“燕然:唐都护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但大多数诗评家认为“燕然”代指最前线,是虚写。如施蛰存先生说:“至于燕然山,更不是西域节度使的开府之地,王维用这个地名,恐怕只是对当时的节度使恭维一下,比之为窦宪。这最后一联,非但用燕然山,使人不解。”施老意识到“燕然”是虚写,但对提及与唐、吐战事无关的燕然山,仍心存不解。唐玄宗时期,河西南部一带是唐吐边界的“游离带”,这里战事濒仍。王维出塞宣慰是以唐军大破吐军为背景的,燕然山(今内蒙杭爱山脉)当时属于突厥领地,它距离吐蕃何其遥远,吐蕃军队不可能跑那么远去和唐军交战。再说这一时期,突厥与唐朝之间没有发生正面的军事冲突,“都护”去燕然意欲何为?让人费解。所以这里仍用汉典,借窦宪克匈奴燕然勒功一事,来喻守边将士在突袭吐蕃取得胜利后庆贺一事,突出了守边将士的豪迈之气。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全用汉典,“单车”、“属国”、“居延”、“汉塞”、“胡天”、“萧关”和“都护”,都与汉事有关,前后呼应,格调统一,浑化无痕。如果把“萧关”、“燕然”的理解落到实处,不但与实际不符,且让人费解。所以《使至塞上》最后一联应这样理解:王维赴河西宣慰战胜吐蕃的守边将士,在边塞道上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都护还远在边防前线呢。
参考文献:
[1]《唐诗百话》,施蛰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6页
[2]《王维诗选》,陈贻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1页
[3]《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40—41页
[4]《隆德县志》,隆德县志编委会,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5]《突厥史》,薛宗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唐代交通图考》第三册,严耕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