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义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05-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在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下,我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率先在全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在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优质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由此,我就如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统筹城乡办学条件。近年来,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择校行为“白热化”现象日趋明显。乡村学生向城镇流动,永昌县、河西堡学生向市区流动、市区学生向总校学校流动,凸显出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储存总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素质、高水准教育的需求。因此,要实现办学软、硬件条件的均衡化,一要转变工作重点。要站在全局、长远的高度,处理好教育发展中改革与稳定、学校与社会等重大关系问题,多做“雪中送炭”,少做“锦上添花”,补足短板,树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将改变办学条件的重点放到农村。二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布局。尤其是撤点并校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更多要考虑社会效益。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办好农村学区中心小学及现存的乡镇初中。将农村中心学校与初中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做法应谨慎(弊端大,矛盾多,不利于管理,只能从表面上掩盖初中生源的不足,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合理安排城乡学校招生计划,确保现存的初中有合理的生源与办学规模,不让教育资源浪费。
二、统筹城乡师资队伍。教育要均衡发展,首先要实现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但师资资源的配置并不理想,存在有农村优秀师资流向城区,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师资流向办学条件好的学校的现象。要实现师资均衡发展,就要打破教师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惯例,实行教师流向的良性循环。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日前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用实际的物质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实际问题。采取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及时有效的改革措施。保障乡村教师各方面合理待遇,提高职业吸引力,让他们安心扎根乡村,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同时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在市、县(区)每所学校的同一岗位教师的工资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补贴(目前要达到每月500元以上,偏远地区每月1000元才有激励作用,此金额参考我市派往民族地区支教教师补助标准)。继续改善农村教师食宿等工作生活条件,真正解决农村教师的切身问题。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定期抽调市区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办学薄弱的农村学校支教;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定期或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至少1-2年),确保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相对均衡。三是杜绝从农村学校选调优秀教师到城区任教的做法,特别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紧缺学科的专任教师要配备到位,确保农村学校有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专职教师。
第三,统筹城乡教育管理水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美国原教育部长威廉姆·贝内物曾说过:在社区生活中,校长可能比市长更重要,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挑选校长。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水平的高低。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校长任期交流制度,实行校长聘期制度,每个聘期为3年。規定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2个聘期的应当交流,满3个聘期的必须交流,校长交流可以跨区域、跨学段,鼓励校长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职。二要加快改革步伐建立校长职级制度。去行政化。“职级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家办学。”从推行校长职级试验区的成效来看,效果显著。校长职级制推动了教育的均衡,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有利于校长工作交流;校长职级制能使校长充分实施自己的办学思想,坚持专业的、可持续性的办学方向,使学校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校长职级制的推行能够减少行政干预,有利于校长充分行使自主权,减少校长的事务性工作,能够使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去,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校长职级制度。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是我市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教育强市的时代要求。我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坚实保障,金昌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