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的转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中的大难题。本文对中职园林专业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家庭及社会的错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和本身的认知差异、教材内容和教师教学方式影响是主要原因。在转化学困生时,要营造良好的学习舆论氛围,通过重点关注、分层教学、改善教学方式等方法,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实现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
【关键词】高中 生物 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07-02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那就是学困生的转化。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感观正常但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成绩落后的学生。在中职园林专业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简单,不愿意或者不善于动脑思考复杂的知识和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对中职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学困生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转化策略探究。
一、中职园林专业学困生的成因调查及分析
为了能针对性地提出转化策略,从而更好地转化学困生,笔者连续对三个年级的中职园林专业学困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成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家庭及社会的错误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创造财富的机会和途径也越来越多。因此,社会上就渐渐出现了一种说法,那就是“读书无用论”,甚至有些家长会明确地告诉孩子不用努力学习,家里的钱足够他花的。这种错误的言论导致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对学习渐渐没有了兴趣,在学校得过且过,逐渐的成为了学困生。
2.学生本身的认知差异和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学习好的学生一点就通,那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强。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智力开发晚或者不完善,认知能力差,在学习中思维缓慢,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因此无法跟上学习节奏。有些学困生在小学、初中时就没有遵循学习规律,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差,不注重及时总结和复习,所以即使很努力的学习但成绩始终不理想,逐渐的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成为了学困生。
3.教材内容和教师教学方式影响
由于初中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职园林专业在内容上要丰富的多,知识点也更加详细、复杂,而且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更加明显,如果一个知识点不明白,那后面的连续几个知识点都很难理解。况且有些内容如《农业生物技术》中“三大遗传规律”、“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等,理论性强,很抽象,一直都是中职园林专业中的难点内容,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中职园林专业很难学,渐渐失去兴趣。另外,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活泼一些幽默一些,有的严谨一些古板一些,所以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自己老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失去对中职园林专业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中职园林专业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加强家校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舆论氛围
多与家长交流,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方式,多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舆论氛围,将“知识有用论”牢牢地植入学生脑海中,从而正确引导学困生转变对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告诉他们一些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比如课后及时总结,及时复习,定期回顾错题等。但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首先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3.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将知识立体化形象化地呈现给学生。同时充分利用知识源于生活的特点,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中职生学习园林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
4.分层教学,增强学困生学习中职园林专业的信心
针对不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内容和难度的知识。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表现,通过不断鼓励、及时表扬的方式,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细致、持久的工作。要对他们始终充满信心,始终给予关怀和肯定,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成”。
作者简介:
杨建波(1984-),男,中学一级教师,任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主要研究方向:园林专业教学、生物教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