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关键指标的重新选择

2019-06-09 10:34周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评价体系;关键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8-0016-03

一、职业教育评价“呼唤”关键指标

7大措施,20项改革举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中央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是推动职业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方案》犹如一张脉络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图”,将指挥全社会针对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定点清除,彻底打通“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培育计划的任督二脉。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更是担负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培养的是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差异性的界定,要求我们采用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指标体系评价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应该是那些能够精准反映职业教育发展本质属性,体现职业院校学生能力水平,适用于职业教育质量监控的指标。关键指标既应有助于解决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又能对未来一个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进行预见性指导。此外,关键指标还应简单明了、含义统一,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提炼和选择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关键评价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方案》提出了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应当以学习者的職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指标,并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这5项关键指标的提出,既包含了对培养结果的考核,也注重了对培养过程的考量,抓住了职业教育质量指标的牛鼻子,为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本框架,必将极大促进职业教育评价的科学发展。在此,笔者想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技能指标的选用进行讨论。

二、现有评价体系中关键指标的缺失

(一)完全忽略技能指标的评价体系

开展高职教育评价最早和持续时间最久的单位是武汉大学的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该中心每年均发布“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以下简称“武汉榜单”)。但是,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却缺失了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技能指标。以其发布的2016年榜单为例,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项一级指标:办学资源、杰出人才和声誉调查。[1]“办学资源”一级指标下又分为建筑总面积、占地面积、教学仪器、生均仪器、图书总量、生均图书和教育经费7项二级指标,“杰出人才”一级指标下又分杰出人才、专职教师数、高职称教师比、生师比、在校生数、就业率、优势学科、教学成果、教研基地、科研项目、科研论文和专利11项二级指标,“声誉调查”一级指标下又分为示范性院校、骨干院校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3项二级指标。

不难看出,武汉榜单基本参照了本科院校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的评估指标,并按照职业教育是低一级层次教育的预设设计了评价体系。这种忽视职业教育特点,尤其是完全忽略技能指标的评价体系,很难获得有效的竞争力评价结论,因而在高职教育界备受诟病。有研究人员指出该指标体系设计有缺陷,数据处理不合理,导致整个排行榜缺乏可信度,择优性很低。[2]

(二)以赛事成绩替代技能指标的评价体系

2016年发布了《中国高职院校排名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南京榜单”)。[3]这项研究涉及1334所高职院校,研究范围包括中国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网络影响力和技能水平。[4]此榜美中不足的是,评价院校技能水平时仅仅采用了两项赛事指标。一是2012—2015年4届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成绩,二是第41—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高职院校取得的成绩与参与度指标。通过采集数据、确定变量、标准化处理和赋予权重、统计分析、比较、排序,综合高职院校两项赛事的成绩及参与度后,得出了中国高职技能水平评价排序。

“南京榜单”以技能大赛参赛成绩评价学校的总体技能水平,未免有失偏颇。此外,还有很多全国性与行业性技能赛事结果未能纳入统计范围。尽管技能大赛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然而,“精英化”的技能大赛制度并非完善的质量评价制度,存在选拔性与全面性、竞争性与公平性、局限性与整体性的矛盾。简单来说,就是一所高职院校的技能大赛成绩并不一定代表该校学生总体的技能水平。

三、完善技能关键评价指标的建议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种等值性的突显,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评价。《方案》的出台,为有效开展职业教育评价、全面反映职业教育特色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也为技能水平评价提供了崭新的观察点。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则为数据采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此,笔者有两点建议:

一是在构建技能水平评价体系时,将普及型的技能抽查与“精英化”的参与技能大赛这两种取向迥异的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评价体系既包括反映总体技能水平的指标,如若干核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得率,又包括反映技能竞技水平的指标,如中国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世界技能大赛参与度得分等。

二是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单项排名、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主体可以包括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鼓励第三方评价。

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关键指标的正确选用,将成为重要的导向标与指挥棒。评价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第三方的视角找出差距,发现优势,促进被评价者的提高与进步,进而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紧迫感上讲,这项工作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谢晓轲.2016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评介[J].职业技术教育,2016(24):36-38.

[2]伍红军,秦虹.大学排行榜还是股票涨跌板:基于2012至2015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的定量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27):50-55.

[3]周源,陈国荣.中国高职院校排名研究年度报告(首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93-152.

[4]周源.基于专利创新、技能水平与网络影响力的中国高职院校排名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10.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浅析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措施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