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9-06-09 10:35孙瑞娟
世界家苑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

孙瑞娟

摘要:思维导图是将知识体系化,脉络化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它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并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利用具有隶属关系的层级图表示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图文笔记形式梳理知识点,从而大幅度提高记忆效率。本文通过对六年级朗文教材知识点分析,运用思维导图、教育学、英语复习课授课方法的理论和知识的同时,结合五种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所表达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利用五种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英语复习课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五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英语复习课

1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复习课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在20世界60年代所创。已从一种笔记法演变成各个领域应用的一种组织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结合六种思维导图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利用思维导图将各单元的知识点用一种或多种思维导图表达出来。此种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学科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對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制作出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释放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小学高段英语复习课的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英语课型主要有新授课和复习课,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会充满好奇,所以一堂教师精心设计的新授课会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全情投入课堂,往往新授课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复习课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都是旧知,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加之课堂上如果没有新颖的活动设计,学生将旧知进行反复记忆会如同嚼蜡,无法投入课堂。

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意义旨在将整个单元所学的词汇,会话,课文,语法进行记忆,整合和梳理。而大量的词汇、会话记忆,课文梳理,语法理解纷拥而至,学生会疲于应对。另外,在复习课上教师会因考试的压力,也为保证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会不厌其烦的将已学过的知识反复记忆,反复强调,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真正的参与课堂。

所以,由于小学高段英语复习课课时少,容量大,加之,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英语复习课缺乏新颖性,因此复习课并没有达到教师,学生所期待的教学效果。

3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英语复习课中的功能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英语课堂中,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在梳理知识,加强记忆,攻克难点,整理笔记中具有显著的效果。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会在循序渐进中进入更深层次的状态。在小学高段英语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多”而“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并能迅速搜索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时只需要一幅或者几幅思维导图,便能将一个单元或一本书的知识点全部联系起来。另外,思维导图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但思维导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点间不同的联系需要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来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简要梳理知识,强调重点,而让学生自主选择使用他熟悉的思维导图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一遍,使学生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也会相应提高。下文将以朗文6A教材为例,利用五种思维导图所表达的不同关系,详细分析各单元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用一幅或几幅思维导图表达出来。

4 五种思维导图在朗文教材中的应用

五种思维导图主要有:圆圈图,双气泡图,树形图,多层流程图和括号图。

(1)圆圈图主要应用于下定义以及举例说明。朗文6A第一单元在复习职业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遍一遍领读复习单词,学生会觉得乏味,也会在复习难点时失去大量的复习时间。针对职业种类繁多这一特点,圆圈图的举例说明功能非常实用。图一,为A学生作品:

学生在内圈中写出“professions”,然后将外圈划分为10个部分,在外圈中列举出他所掌握的具体的职业,并为各职业配上简单的图画,帮助自己记忆,学生A表示,在以后学习中,他只需查看此图,便能迅速了解自己掌握的有关职业的词汇,这是一种简便的将知识分类和记忆的方法。

(2)双气泡图主要用于比较,对比,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锻炼学生比较性思维的一个实用性工具。结合朗文5B第一单元“Team work”来说,此单元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点为 “yet”和“already”的使用。这两个词在使用中有联系也有区别,此时就需要用双气泡图来表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图二为学生在老师讲解双气泡图的意义之后做出的关于“yet”和“already”的用法的思维导图。此图学生分为两个部分,黄色部分表示两个词用法的相同点,而红色部分则表示不同点。此图表简单明了,只需要几个简单的圆圈就能将“yet”和“already”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表现得一目了然。

(3)树形图主要用于将信息进行分类,归类;是表达总分关系和事物细节的图形。利用树形图可以将所学知识的细节及类型详细的表达出来。例如朗文6A第三单元“our polluted planet”中,学生会接触到四种不同类型的污染以及造成这四种污染的复杂因素。学生要想清晰表达出污染的类别以及形成四种不同污染的原因,树形图所表达的总分关系极其适合。图三C学生作品就是将第三单元的有关污染分为主要四类(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land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再在每类污染下详细分类形成此类污染的因素。例如:造成air pollution 的两大因素是“traffic”和“factories”,而这两个因素又可以被详细划分为“traffic produces fumes”和“factories produce smoke”。所以,图三是很典型的将信息归类,表达细节的树形图。

(4)多层流程图主要应用于表达因果关系。前半部分列举出造成某一事件的原因,而后半部分则可以列举这一事件造成的后果。6A教材中三、四单元讨论的都是关于污染的话题,第三单元着重强调污染的成因,而第四单元著重强调各种持续性的污染会造成的后果。这两单元的知识点和句型就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多层流程图将这两单元的知识表现出来。图四 D学生作品是一幅表达因果关系的多层流程图。以“air pollution”为例,图的左半部分是造成“air pollution”的两个因素,即“factories produce too much smoke”和“the traffic produces too much fumes”;而右半部分箭头指出的方框里面填写的是“air pollution”造成的后果,即“we wont have fresh air to breathe”。如果用文字描述污染的成因和造成的后果会复杂冗长,而使用表达因果关系的多层流程图来表现造成污染的原因和污染所带来的后果就简洁明了而且方便学生记忆。

(5)括号图指大括号图,用于表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可以用于单元知识的分解。朗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分为A,B,C,D,E ,F部分,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在复习课上画出的大括号图将每个部分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知识点填充到大括号图中,成为一张详细的单元知识分析的思维导图。图五E学生作品就是表达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大括号图。学生以朗文6a 第二单元为例,将第二单元分为A、B、E和语法部分并使用大括号图详细列出A、B、E部分需要掌握的词汇和句型以及重要的语法知识点。此图思路清晰,将第二单元的重点,难点都提炼了出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复习中只需查看此图便能迅速回忆起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5 总结

思维导图是一种符合大脑记忆规律的思维方式,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大脑中的信息建构关联,并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会不断思考,不断完善知识、信息间的关联,最后将所学知识储存在长期记忆中,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但是,思维导图形式多样,以上思维导图是根据朗文课本不同部分知识点间的联系而总结出的五种常用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梳理知识点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自由选择适用的思维导图或让学生在五种基本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记忆规律修改或创作,最终达到将知识建构关联并将所学知识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的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国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韩月华.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复习课效率的研究[J].才智,2017.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高年级小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探索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