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兵
摘要:《可见的学习》是201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译图书,作者玛丽·凯·里琪。这本书运用著名心理学专家卡罗尔·德韦克创造的“思维模式”理论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介绍了有关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定义,建构,对差异化、回应式课堂的重要性。本文介绍的就是“可见的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下,教师对课堂中教学效果的评价。下文将通过养成大脑具可塑性的观念、尊重个体差异、总结性评估对回应式课堂的影响,进行教学评价分析。
关键词:可塑性;个体差异;总结性评估;回应课堂
“可见的学习”是学习中提出的一项新的学习观点,是用科学的理论和具体可行的操作建议引领教师接受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初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学习逐渐增加了难度,直接的数学教学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要求。而可见的学习通过对数学学习的思维构建,强调了差异化、回应式课堂与“可见的学习”思维模式相结合的重要性,大大丰富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可见的学习”思维模式更实用。根据这一点,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以下见解。
1 养成大脑可塑性的观念
对教师来说,养成大脑可塑性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是变化发展的,教育对大脑可塑性影响很大;依据大脑可塑性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发展变化的。初中学生还处于认知能力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大脑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放弃任何一位差生,不放纵任何一位优秀生。教师应积极寻找不同学生的优缺点,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塑造与初中数学学习更加符合的特点。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首先提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以及解题的常用套路和解题办法。按照正常情况,会有一部分学生很快能理解,也会有另一部分学生很难接受这个新的概念。此时教师应该找暂时没有听懂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对二次函数的疑惑之处,然后对应的做一个总结,了解他们学习二次函数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哪个方面。而他们集中的错误的点,就是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纠正的点。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了大脑可塑性,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在正确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尊重个体差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个体差异明显。对教师来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仅仅需要尊重个体个性的差异,也要尊重个体学习方面差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学科,对数学来说,对擅长数学的同学,教师应该在不影响学生其他学科发展的情况下,对擅长数学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指导,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对不擅长数学的同学,教师也应及时提醒并督促学生学习,保证在学生學习过程中,数学学习成绩不会给学生拉太大的后腿。尊重个体差异,是初中数学针对性教学的重要挑战。
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部分时,往往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题型,教师重复了不知多少遍还是没有效果。很多教师因此感到十分头疼,还会因此责备学生不好好学。事实上,当出现这种问题时,教师应当仔细分析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还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不适合学习函数。如果是因为学生不适合学习函数部分而是擅长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已经在函数上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仍不奏效,同时,这一小部分函数在考试中占比较小,就可以建议学生先着重抓空间图形部分考点,争取用另一部分的强项弥补函数部分。另一方面,对于擅长函数学习的同学,教师也应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更进一步。
3 总结性评估对回应式课堂的影响
及时的进行课堂评估,是对课堂效果的总结,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依据。对于回应式课堂更是如此。所谓回应式课堂,是回应学生的情绪流变,让学生疏离“有意思”而“无意义”的本能情绪阶段,同时突破“有意义”而“无意思”的情绪错位阶段。直至进入“有意思”且“有意义”的情绪美好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性评估,也是教师在回应式课堂中学生表现的一种肯定。学生在总结性评估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成就感。
比如,教师在讲授二次函数时,涉及到部分课本上的或教辅书中的例题,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例题的方法,帮助学生们理解。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安排二次函数专题的习题课。习题课可以由学生自行讲解,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习题课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对习题课上出现的各种状况进行点评,补充一些课堂上学生们没有讲出来的部分函数知识,对讲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讲得不好的学生表示鼓励。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增加了对于课堂的参与感。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本文介绍了“可见的学习”指导方针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可见的学习大背景下可以有很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本文只是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只中选取三个为大家详细讲解。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几种教学方法,选取最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那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当然,有效的课堂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还有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可供教师探索。教师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方法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董进霞,钟秉枢,布鲁斯·维科斯乐. 大脑可塑性和儿童认知能力研究进展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06).
[2] 王平,赵媛,傅明月.构建"回应式课堂"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以情绪决策模型为视角[J].巢湖学院学报,2017(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