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渐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是要紧抓不放,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情景创设。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教师诵读,引入情境;联系生活,获取情境;音乐欣赏,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验情境。这里面既有传统的继承创新,又有新手段新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全部主动参与能力、掌握各种语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诵读;情境创设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救活了。”这个“活”字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课堂上他们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留连忘返的气氛,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如泣如诉的感情流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努力创设这种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自觉投入,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秘,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体验、领悟、把握。经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着当前的课改,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这里面既有传统的继承创新,又有新手段新方法的运用,总结之,与同行共勉。
一、教师诵读,引入情境
现下选入小学语文的文章都具有文质兼美、富有感染力的特质,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轻松营造优美的意境。教师用情緒饱满、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渲染课堂教学情境,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教科版教材第九册第六间单元安排的是几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美文,教学时,我就通过教师诵读来展示文章的画面和意境,用温婉、柔和的诵读,触发学生意识深处的丰富情感,从而产生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并且随着学生情感的积累与升华,获得了深刻的启迪与艺术熏陶。其中《老家的萤火》中有这样一段“故乡的夏夜是美丽的。当夕阳的最后一抹水红的霞光隐去,黛蓝的雁荡山后,升起一弯金红的新月,如同湛蓝的盆子里,放入了橙黄的一个橘瓣,十分诱人。远处的小河,像条金色的缎带,蜿蜒穿过墨绿的稻田,河上亮起点点渔火,几只鱼鹰停立在小船边,像黑色的剪影。这一切在薄暮中朦胧交叠,幻化成扑朔迷离的梦境。”当我配合音乐将这一段读完时,迅速唤起了学生的内心视像,夏夜新月初升的景象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进入了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近而感到故乡夏夜的美,产生对它的喜爱之情。无须过多讲解,学生在读中便悟到了情。可见,教师诵读是我们创设情境的一种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二、联系生活,获取情境
学生都喜欢贴近生活的文章,联系生活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轻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所以,必要时我们教师要抱着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到课内,拉近文章与生活的距离,拉近文章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联系实际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在教学《爷爷的压岁钱》一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都拿到过压岁钱,但可能都不曾认真体会过其中的含义,所以我在上课之初,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得到压岁钱的情景及当时的心情,学生都纷纷举手,回味当时得到压岁钱的快乐,然后我适时引入“那大家知道这压岁钱中都寄托着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爷爷的压岁钱》。”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去感受那似曾相识的得到压岁钱的经过,体会那份饱含在压岁钱中的浓浓深情。
三、音乐欣赏,渲染情境
音乐往往会给人一种很强烈、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如楚霸王项羽闻听“四面楚歌”而兵败,最终自刎乌江,可见音乐能渲染情境创设氛围。我们可以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用音乐渲染情境,可以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在必要时教师也可自己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自己表演唱、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例如:我在教学古诗《别母》一课时,我播放了《别母》配乐朗诵录音“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然后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己配乐朗读古诗,随着音乐的变化,学生渐渐融入音乐之中,融入古诗之中,他们仿佛见到了一幅淒清的“雨夜不眠图”,看到一对促膝谈心的母子,感受到他们之间那份骨肉分离的悲伤,并且久久挥之不去。这样的气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深了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如果说电教媒体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工具,那么角色活动则是一个体验情境的过程。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儿童喜好表现的特征,我们要善于设计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去体验情境。教学过程中,贵在学生参与,若让学生扮演所学课文中的角色以改变死板的、照本宣读的方式,就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投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又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小学课本中有许多课文我们可以创设一种表演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表演用的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扮演,那些狼呀,公鸡呀,小山羊呀,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立刻热烈起来,担当角色的、作为观众的,各个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而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为了使教学情境或课文情境真切再现,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创设一种表演情境,把学生的心理位置迁移到人物的心理位置上,与文中主体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思想产生共识,让学生透过表象,很快地理解课文。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情境创设的方法。但语文阅读情境的创设远不止以上几点,可无论怎样,目的只有一个,即我们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达到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全部主动参与能力、掌握各种语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小美.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 (25):46-47.
[2]李玉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学周刊,2018 (19):132-133.
[3]薛彤.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