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超
没了冬虫夏草纯粉片后,青海春天的“春天”已过。
4月22日晚,A股“虫草第一股”青海春天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报告显示,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216.6万元,同比减少2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4.8万元,同比大跌81.9%。
实际上,自从2016年2月其核心产品“冬虫夏草纯粉片”被叫停后,青海春天的业绩就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
2016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为7.08亿元,同比下降49.5%,其中冬虫夏草纯粉片的营业收入为1.86亿元,同比下降83.3%。2017年营业收入4.71亿元,同比再降33.5%,2018年,营业收入3.33亿元,同比下降29.3%。近两年的冬虫夏草纯粉片贡献的营业收入并未单独列出,但从销售量上来看,2017年的销量较2016年减少93.7%,2018年已无销售数据。
20世纪70年代之前,冬虫夏草还不那么为人熟知,在青海、西藏等原产地,国家收购价格在每千克20元上下。由于长成几率很低,供需关系不平衡,冬虫夏草的价格开始慢慢上涨,80年代涨至每千克300元,90年代突破千元大关。
2003年非典时期,有传言称冬虫夏草能增强免疫力,甚至包治百病。自此,虫草变“神草”,冬虫夏草的价格瞬间飞涨到每千克1.6万元,成为奢侈保健品的代表。而青海春天,正是瞄准了冬虫夏草背后的暴利市场。
2009年,青海春天的冬虫夏草纯粉片问世。青海春天官网称,纯粉片是将冬虫夏草以“某种特殊方式”深度清洗,粉碎后压成片状,精华至少是原草的7倍。当时,青海春天纯粉片系列共有4款产品,最便宜的约807元每克,最贵的要1073元每克。按照官网推荐的每天1~3.5克用量,按最奢侈的吃法,一天就要花费3700多元。
不仅售价高,青海春天在广告营销上也下了血本。财报显示,在2011年、2012年、2013年青海春天的销售费用中,广告费支出分别为6555万元、1.4亿元、3.5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0.37%、11.82%、16.88%。在广告投入超过3.5亿的2013年,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只有2700万。
洗脑式的广告轰炸也的确带来了不俗的业绩,青海春天的虫草年销量是业内第二名到第六名总和的两倍。2015年6月,青海春天借壳上市,成为虫草业第一股。2015年年报显示,冬虫夏草系列产品的年销售额约10亿元,占总收入的80%。
青海春天的“春天”在2016年2月戛然而止。
2016年2月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称,如果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的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2月26日,食药监局下发《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叫停青海春天冬虫夏草纯粉片的生产和销售。4月,青海春天的相关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下架。
监管重压之下,青海春天将纯粉片市场从国内转向国际。2016年4月,青海春天子公司将冬虫夏草纯粉片的相关技术和专利授权给四家公司,再由这些授权公司负责开展在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韩国、泰国等地的产销。
但《财经天下》周刊发现,即使冬虫夏草纯粉片的销售已经被叫停,但从青海春天授权企业之一的澳门复一堂网上商城仍可购买,并可直邮到内地。2018年10月,青海春天官方微信号“极草”发布文章称,原本“因为国内买不到而焦虑”“苦求代购而心累”的问题都已被解决,冬虫夏草纯粉片的两款产品已在澳门复一堂网上商城上线,且发货地为香港。
《财经天下》周刊致电澳门复一堂网上商城所留的客服电话,却发现此电话仍为内地号码,且客服人员均以普通话问答。客服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从网上商城购买的产品可以直邮内地,下单后大概七天即可送到。当《财经天下》周刊询问在此销售的纯粉片是否与青海春天此前的純粉片配方完全一致时,客服人员表示,是一样的。
按照该网站上公布的价格,包装为0.35克/片,一盒9片,一大盒包含9小盒的至尊含片,售价为29888元,平均每克售价仍然达到了1054元。
针对这种购买方式,有法律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如果冬虫夏草纯粉片在内地仍然禁止销售,那么这种开立一个境外电子商务网站,境内人士可以直接在这个网站上购买并邮寄到内地的行为,本身就是面向不特定第三人进行了销售,实质属于一种经营行为,并不会因为其在澳门合规,就导致在大陆合规。该人士表示,监管的管辖权包含两类,一类是主体管辖,一类是行为管辖,并不会因为主体不在大陆,就导致无法对行为进行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