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锋
摘要: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景式教学内容要着眼于提高理论知识储备、升级岗位核心技能、累积岗位职业素养进行展开,并提出教学方法的运用以营造情境为导向,坚持形式多样、教有所乐;教学组织与安排以学生体验为根本,坚持身心合一、学有所得;适量布置精细化拓展实践课外活动,坚持理实融合、学无止境;搭建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见习基地,坚持双管齐下、相得益彰等方面的策略路径。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从国家整个教育层面来讲,寻求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契合当下教育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某一课程或者专业学科教育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而且对促进整个教育改革有着抛砖引玉的指导作用。
一、岗位胜任力基本特征
岗位胜任力是指包括个人特质、行为动机、自我认知、角色定义、工作态度、职业价值观、知识积累、岗位技能等体现在工作过程中的个体特征和行为技能 [1]。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资源管理对人才培养在岗位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知识体系、迁移应用、人际交流、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和技能要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位胜任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绩效关联性
组织的绩效从性质上可分为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和管理绩效。个体身上所拥有的岗位胜任力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上述绩效形态之一密切关联,也就是说个体的岗位胜任力要有利于组织绩效、部门绩效的取得,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预测和评估。
(二)效果区分性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讲,个体所凝聚的岗位胜任力可以成为员工显著的符号标志,组织可以依据个体的岗位胜任力积累所创造的有效评估绩效情况来甄别各个岗位上出类拔萃的员工和尚未“显山露水”的雇员,并依据鉴别结果和提供的有效信息,对不同种类的员工进行需求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培训与开发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制定组织整体战略管理政策和科学规划。
(三)存量动态性
个体身上所积累的岗位胜任力并不是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的,而是保持时刻的动态性。一方面员工个人随着自身人力资本投资不断增加,工作过程实践经验的累积,间接学习渠道的不断拓展,个体身上的知识、技能、自我认知、角色定位不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员工工作情境、岗位性质,职责内容的变化,个体的岗位胜任力要求和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要做出及时的调整。
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内容
(一)立足工作岗位知识储备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块教学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能够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知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框架模块、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管理基本理论和主要思想的灌输,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定位以及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于管理岗位核心能力升级的人力资源应用技能项目训练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复杂的管理活动,必须要具有典型的核心能力才能胜任。具体要能够深入分析组织的人力资源环境,能够提纲挈领的制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量体裁衣的制定组织的人力資源引进和配置方案,组织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员的绩效评估和薪酬分配方案,人员工作激励策略,组织劳动关系的处理以及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技能覆盖面比较广,呈现出复合化、立体化特点。具体包括组织岗位分析技能、编制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员工培训与开发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方案、员工劳动纠纷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着眼于工作岗位职业素养累积的人力资源管理拓展项目体验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如果只是仅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核心技能,还不能说是可以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工作,还必须具有高标准,甚至卓越的职业素养,要在工作中坚守职业操守,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从业者同时兼备上述三方面的特征,才能拥有了岗位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安排合适的任务项目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通过学生完成团队游戏项目、即席演讲、即席发言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危机处理能力、逆境抗压能力等素养[2]。
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境式教学实施特征
(一)情境真切性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老师构建逼真的岗位环境,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搭建学习者可以大显身手的操练平台,提供学习者能够自由发挥的学习空间,或者运用虚拟教育信息技术呈现高仿真度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身临其境的探索体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求知过程,感受融入其中的真切感,体会亲自收获知识的愉悦感,克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产生知识与现实脱节、理论与实践割裂的认识,避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
(二)角色多元性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中心主导地位,学生相反扮演被动支配角色。在这样单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内容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讲授,自己没有自主选择取舍的空间和机会。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实施中,教师与学习者的角色扮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在自己营造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引导下完成教学活动,整个实施环节立足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教师自始至终可能扮演业务教练、倾听者、咨询者或者合作伙伴等多元化角色。教育者与学习者真正回归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三)品质可塑性
对于学习者而言,最好的学习效果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收获所需要的知识,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还能够开拓思维能力,掌握持续获取知识的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和想象力,能够体验心灵的愉悦感,让学习成为学习者的真正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实施中,教师通过构建人性化、丰富化、情趣化的教学情境,营造心灵共同的课堂氛围,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灵感,确保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能够陶冶学习者情操,塑造学习者行为品质。
(四)施行灵活性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实施过程,自始至终秉持自由开放、灵活多变、弹性权变的原则。首先,在教学情境的构建,学习氛围的营造不拘泥于形式和常规,始终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进行,以能够确保学习者学习效果为根本宗旨;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输入和导向方面,完全按照学习者个性、自学能力、学习进度等方面灵活安排;再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灵活实现跨越时间、跨越地点、跨越空间的实施,完全激发出学习者探究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
四、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境式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以营造情境为导向,坚持形式多样、教有所乐
1.创设问题导向性情境。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串讲为主,以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为目的,学生在脱离必要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叹息理论知识的晦涩和不切实际,由此也就日渐失去探索实践的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着力点要放在调动一切可用的教学与学习环境要素,创设问题导向的情境,营造激励性情境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内在激情[3],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应用模块正式实施前,创设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企业薪酬水平提高,员工满意度反而降低的奇怪现象,面对这样与理论反差巨大的情境,学生们绝对会迸发自主探究并追根溯源的学习激情和动力。
2.构建合作探究式情境。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勇于弱化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顺应教育实践改革的大势,尝试采用包括任务驱动式、双向互动式、团队讨论式、以及现场指导式等丰富的情境教学方法,多引导学生以个人或者团队为单位借助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互动讨论,汇报交流学习心得,汇集整理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反馈,实现教学相长,互学互鉴。同时教师可以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协作、对话等环境要素进行情境模拟,将重要的知识点、技能要求放置于模拟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学习,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势不可挡的学习动力,取得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效果[4]。
(二)教学组织与安排以学生体验为根本,坚持身心合一、学有所得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技能模块。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来讲,一定程度上需要常规的课堂讲授,但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改版升级,针对部分热点、难点的知识,在教学组织实施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形式展开,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可以升级为小组案例分析对抗比赛,提供原汁原味的学习情境,极大丰富了课堂氛围,克服了理论知识晦涩难懂的问题。同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想的领悟,在教学组织中可以安排学生即席发言,选择合适的主题让学生即席演讲,理论联系实际,就地取材发表观点,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對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技术技能模块的教学组织与内容安排,可以充分营造鲜活的情境完成教学活动,首先对于人力资源引进与配置技能训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主体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可以高效地学以致用,掌握人员甄选的方法和技巧、配置人力的原则和焦点;对于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体系设计、薪酬管理方案等技能训练可以通过学生现场作业、公文筐、以及评价中心技术运用等环节和活动完成,教师只是扮演辅助、咨询、指导角色;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素养的提升和教育,则可通过开展管理游戏、团队竞赛、压力对抗等深入学生内心的教学活动完成,甚至可以将课堂延伸在外,通过开展学生户外拓展活动来进行素养教育。这远比呆板坚守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喋喋不休的说教效果明显好的多。
(三)适量布置精细化拓展实践课外活动,坚持理实融合、学无止境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室内,鉴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点较多,需要营造更多的情境,找到更多的载体让学生随时可以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首先,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或者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践机会,让学生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进行企业管理实地调查,自己设计调查问卷,重点了解企业薪酬管理水平、薪酬管理内容、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搜集劳动纠纷处理案例、参与企业部分项目的培训方案策划活动等,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地区各大高校举办的大型毕业生双选会,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各自储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鲜活程度。其次,也可以利用学校社团,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作为纽带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凭借所学组织小型规模招聘活动,检验提升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最后,还可以辅助性给学生布置动手实践要求很高但又不方便深入实地的课后任务,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情境教学形成贯穿课程前后的不间断无缝隙链条,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生活实践经历,自主选择任何组织中的某一特定岗位进行岗位分析,并且形成标准的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此外针对特殊岗位上的员工情况,让学生自行尝试设计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指标和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任务的完成不在于追求成果的完美,而是重在让学生在高度参与过程中享受体验学有所获的自豪,增强日后真正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全能够胜任的信心,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教学的终极目标。
(四)搭建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见习基地,坚持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而言,让学生能够在淋漓尽致的情境中通过切身的体验来掌握运用技能,这是提高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也是学生提高岗位胜任能力最好的途径[5],否则就容易陷入让学生感觉理论课程是纸上谈兵、走马观花的“假把式”。因此,一方面学校和专业课程团队要协力搭建可以增强学习与工作情境的实训场所,配置现代比较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以及沙盘演练系统,搭建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训室情境中体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系列流程,领悟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技能模块在实际运作中的前后衔接与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学单位应该集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与各行业企业开展良好的互动,给学生开拓稳妥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见习基地,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带着理论知识亲自深入企业,并且与各种企业进行项目深度合作,感受企业务实先进的组织文化,参与企业内部的培训,了解企业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运用尚在消化反刍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尝试解决眼前棘手的实际问题,避免学生由于没有实践机会导致知识磨损折旧的情况,进而保持学生技能持续进步,提高他们未来从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各种形式工作的岗位胜任力。
五、结语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业内不同的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做了不同形式的研究和探讨,也都形成了大量的理论成果。文章选择从营造构建鲜活和有生命力的教学情境出发,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范畴,进而提出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式教学的路径策略,然而文章只是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业界人士更广泛深入地探讨,共同致力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季诚钧.大学课程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8-52.
[2] 王琼芝.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3):140-142.
[3] 孙伶俐.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的高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17,(6):47-48.
[4] 林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5):54-55.
[5] 刘轶红,董绿英,潘峰.基于双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