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中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系统论述

2019-05-30 10:53王丹丹
语文建设·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认知科学构式范畴

王丹丹

书名: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

作者:谭爱平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ISBN:9787564358785

定价:58.00元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成形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门学科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和系统论等学科,它不是单一的语言理论,而是一种研究范式,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认知语言学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的。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是雷可夫、约翰逊和兰盖克。

由谭爱平撰写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一书,对系统研究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介绍了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渊源与发展历程,并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些重要流派和基本理论观点。具体阐述了认知、认知科学和认知语法等概念,然后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对认知语言学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第二,论述了范畴化、原型理论和意象图式,具体阐述了范畴与范畴化、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范畴化的基本层次、意象图式的概念、“意象”理论与汉语研究、意象图式的属性和类型等。在人類认知过程中,范畴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人类其他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范畴化这一重要基础上的。第三,论述了构式语法和语言符号象似性。由象似性与任意性的争论缘由说起,探究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介绍了构式语法的几种理论假设,具体阐述了构式语法出现的背景、构式语法的理论假设、构式语法与汉语句式之间的关系、象似性与任意性的争论,以及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的原则分析。第四,讨论隐喻作为一种重要认知手段的重要特点和工作机理,并讨论转喻的生成机制和关联性,如概念隐喻的基本要素、概念隐喻的系统性、隐喻之间的连贯、概念转喻的生成机制、概念转喻的分类、概念转喻的关联性等。第五,讨论认知语义观与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具体阐述了语义研究的背景、认知语义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构建、信息性言语行为与合作、强制性言语行为与礼貌、语篇研究的概述、文本与文本表征、一致与连贯和语篇连贯等。

作者围绕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范畴化、原型理论、构式、隐喻和转喻等核心话题展开充分研究,旨在进一步开拓与深化原有研究领域的范围和主题。作者积极借鉴了许多前沿性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介绍国外现成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观点。与此同时,作者还非常注重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实用性,从中国学习者角度出发,试图将理论用于解决中国人的语言学习问题,对许多理论的实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猜你喜欢
认知科学构式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意识的自然化之后——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浅谈梵藏翻译过程及认知科学与佛教间的关系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